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威是美国当代的哲学家,也是一位实用主义大师。杜威的许多关于教育的举世闻名的论说都源于其实用主义哲学观。廓清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观的概念、本质和内涵后,认识到他关于知与行关系、注重实效观点、有别于传统认识论的经验论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和分析了杜威实用主义哲学观中所隐藏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教育无目的论、"从做中学"和儿童中心论等教育意蕴。  相似文献   

2.
实用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美国,代表人物有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杜威将实用主义哲学推向了鼎盛,并把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实用主义的教育理论。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学生“创造的思想力”,提倡学生“在做中学”,提出了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3.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其代表人物杜威所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观点曾在世界范围得到普遍认同,对中国的教育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以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为基点,透析杜威教育思想的真正内涵,揭示其对中国当前教育改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比了实证主义与实用主义哲学在"经验"、"进化论"、"知识的性质"、"真理"等概念上的区别,分析了实用主义哲学如何消解实在论与建构论二者之间的对峙和实用主义在建构未来社会中提出的建立商谈协商的科学研究制度。在此基础上,指出实用主义比较教育研究在认识论的关键因素上的观点,提出比较教育研究应以问题为起点、形而上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包括历史教学在内的近代教育观念、体制的革新与重构,成为"五四"时期以降实用主义教育运动勃兴的源头活水。着眼当前高校历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杜威等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对于教学主体而言,要提高史学工作者古为今用的认识,落实历史为现实服务的思想;对于教学客体而言,要培养学生透视现实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受众树立平民主义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所创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既改造了杜威以唯心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为基础的实践教育理论,又克服了中国传统"知行观"的羁绊,在行与知、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认识上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相契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做中学"为基本理论,探讨职前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清末民初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推动了近代职业教育观念、教育体制的革新与重构,职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代职业教育关于"人计"与"事计"的现实旨归,关于"平民"与"乡村"的终极关怀,关于"生利"与"实用"的经验价值,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创新与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当前国内教育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现状来看,近代实用主义职业教育思想依然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尤其是近代职业教育思潮的宗旨、手段、价值、意义,都应该得到传承、再造与复兴。  相似文献   

9.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现在"儿童中心论"、"教育即生长"、"从做中学"等教学命题。受以上命题启发,探讨了基础地质学教学的"学生中心论"、基础地质学的"教育"即地学专业学生的"生长"、从做中学"基础地质学"等教学理念,对基础地质学的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蔡元培论杜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元培是中国介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先驱,对杜威来华讲学发挥了关键作用.他在积极介绍、宣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同时,提出应该通过试验以补正"极端之实利主义"的弊病,验证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否适合中国教育实际,并主张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应该与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教育传统相融合,创立一种适合中国实际的新理论.蔡元培的这些思想,代表了上个世纪20年代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正确方向,引领了当时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探索和创造,推进了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变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百年前杜威访华以来,"实用主义"思潮在汉语世界里声名远播。中国学者在使用"实用主义"概念时,在不同的语境里,对其有不同的用法。汉语"实用主义"概念呈现出大约六种含义。第一,指以黄炎培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第二,指以杜威、胡适为代表的美国哲学流派及其中国的应用。第三,指以杜威、陶行知、陈鹤琴等为代表的教育思想流派。第四,指注重工具价值的工具主义价值观学说,它肯定物质生产的价值。第五,指以边沁为代表的功利主义伦理学说。第六,指唯利是图的利己主义思想。这六种含义相当于"实用主义"在汉语世界里的六个"身份",即作为本土教育思潮的实用主义、作为实验主义哲学的实用主义、作为平民主义教育思想的实用主义、作为工具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作为利己主义的实用主义。这六个"身份"可视为对实用主义的不同的中国化解读,其背后有中国思想元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世界许多领域都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教育方面也不例外,特别在创新教育方面。纵观美国教育发展历史,创新教育有多种思想基础,但最重要的思想渊源应归功于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杜威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他倡导的尊重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从做中学"等思想为促进美国中小学创新教育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对我国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健 《文教资料》2008,(35):132-134
本文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高职教育领域的参考价值"两方面分析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高校教育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威与以皮亚杰、维果斯基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者,不仅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而且在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诸多相似之处,虽然在认识论哲学和心理学基础方面差异性更大。实用主义和机能主义分别是杜威教育思想的认识论和心理学基础,而建构主义创立了主观建构论和建构心理学。杜威的教育思想是建构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包括"做中学"和"以儿童为中心"等原则和教学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建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者简介: 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被誉称为"实用主义巨人".杜威曾于1919年5月至1921年来中国讲学,宣传他的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学.他的教育思想对我国有很大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界将杜威看作是现代教育思想的创始人,认为杜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教育教学中心的"新"三中心思想,打破了近代以来赫尔巴特所确立的教师、教材和课堂为教育教学活动中心的"旧"三中心思想,视杜威的教育思想为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的分水岭.杜威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为人类留下的宝贵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即使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后依然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研究杜威,借鉴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从事儿童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要学习的一门基本的功课.  相似文献   

16.
"做中学"是由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首先提出,并在当代高等工程教育实践中得以延伸的一种教学方法论.该方法涉及工程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并强调教学过程中存在有效综合学习的具体项目以及做与学两个环节的相互促动.本文结合化学工程各专业特点.探讨了"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对文献查阅与实践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意义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胡适和陶行知作为杜威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在政治观点、教育关注点和对实用主义的接受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在传播实用主义的过程中,二人并没有简单的把实用主义贩卖到中国,而是各自从不同方面,自由改造了实用主义哲学。虽想法上存在一些分歧,但都是为实现"国富民强,振兴中华"而思考促进中国社会进步的办法,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杜威教育理论的构建、启示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军 《安顺学院学报》2009,11(4):34-37,47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之上,并且把民主思想和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在教育方法论上认为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其“从做中学”的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同时探讨杜威教育理论对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建立在实用主义哲学之上,并且把民主思想和教育密切联系起来;在教育方法论上认为教育从经验中产生,其“从做中学”的强调实践的教学方法,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同时探讨杜威教育理论对中国当代教育实践的启示并对其局限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杜威实用主义生存哲学的内在逻辑着手,解析“从做中学”思想提出的生存论、经验方法及探求逻辑的理论根源,认为它不是一种教育理论,而是一种探求学习理论。正是基于实用主义生存论哲学和“从做中学”的学习观,杜威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就是生长、就是生活、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思想,在人类教育思想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