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高校大学生转专业现象比较常见,学者对学生转专业问题的研究主要针对于各学科整体学生而言,对体育类转专业的研究相对较少。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湖北大学体育学院2013-2015年转专业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转专业政策、转专业管理制度、学习动机等3个层面分析转专业情况与问题。研究表明:在转专业政策的制定上,呈越来越严格的趋势;转专业教学管理有待完善;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总量及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维度上平均分均高于未转专业的学生,且在求知进取维度上,转入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与为转专业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长沙、湘潭、株洲的485个家庭进行问卷调查,运用方差分析法,探寻不同生命周期的家庭参与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动机和阻碍因素.结果显示: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动机中,除精神动机无显著性差异外,身体动机,老年期和子女结婚期得分较高,与子女婴幼儿期和新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交往动机,新婚期和老年期得分较高,与子女婴幼儿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成就动机,新婚期得分较高,与老年期和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所处不同的生命周期家庭休闲体育的参与阻碍中,个人性阻碍,子女婴幼儿期和子女教育期得分较高,与子女成年期和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人际性阻碍,子女教育期和子女婴幼儿期得分较高,与老年期组别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构性阻碍,老年期和子女婴幼儿得分较高,与子女结婚期组别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进取动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释义 “动机”是推动一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动机归根结底是由需要产生的,由于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动机种类的多样化。“进取动机”是受一个人不满足已达到的水平或已获得的成绩而不断向更高的水平和更大的成绩努力时所产生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动机,能产生持久的、主动的行为动力。体育教学是对学生身心都有良好影响的多功能系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进取动机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此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宝鸡文理学院479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动机强度和锻炼行为的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为65.69,锻炼次数和时间平均值分别为2.52次和39.82min;体育锻炼动机强度文科与理科和工科之间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由高到低的是理科、工科和文科;2009级与2008和2007级,2007级与2006级差异都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由高到低的是2009、2006、2008、2007级;性别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1),男生要高于女生;不同来源学生的体育锻炼动机强度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乡村要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女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运动动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排球运动员运动动机呈现高参与倾向和低回避倾向;主攻回避倾向得分高于副攻、二传、接应且有显著差异;健将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回避倾向得分有显著差异;年龄、运动年限与运动动机得分低相关。建议:优化运动动机应内外兼施,内部提高运动竞赛水平,外部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试图通过瑜伽与健美操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使学生达到良好的心境背景,克服传统的健美操教学的弊端,以提高健美操教学的质量,为健美操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广州体育学院参加健美操选修的大学二年级学生两个班,每个班30名学生,其中实验组男生16人,女生14人,对照组男生15人,女生15人。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结果与分析:1.瑜伽健身术对学生课堂中心理状态的影响实验前后在“疲劳”“抑郁”这两维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抑郁”这一维度上对心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深圳市部分小学生体育行为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小学阶段男女生在生理、心理发育方面虽然有了一些差异但这种差异仅处于生物取向阶段,未对男女生的体育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小学男女生的体育动机和体育行为总体上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但在体育行为方面所出现的一些差异已明显带有性别角色差异特点。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体育中,教师必须充分理解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才能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因此,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包括各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和成就目标取向的关系作调查研究。对412名不同专业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采用体育锻炼参与动机问卷调查(PMQ;Gilletal,1983),体育任务和自我取向问卷(TEOSQ;Duda&Whitehead,1996),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成就动机作评价。分析显示目标取向与个体动机模式(例如团队精神,技术提高等)相关,自我取向和不同的个体动机模式上存在显著联系(如社会地位和赏识)。结果表明,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可以通过提高目标取向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指出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社交性、理智性、自控性以及进取性等个性心理特征;不同性别的沙滩排球运动员在进取性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等级的沙排训练员在坚韧性、情绪性、灵活性等维度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运动等级差距越大,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越明显。  相似文献   

10.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5-148
目的研究热身活动对FMS得分的影响。方法测试40名受试者热身活动前后FMS得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身活动前男女FMS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热身活动后男受试者得分(18.3±1.3)和女受试者得分(17.3±1.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总分为(14.3±1.5),热身活动后总分为(17.8±1.4),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各单项FMS得分与热身活动后各单项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身活动可提高FMS测试得分,影响对受试者功能性动作质量的判定。  相似文献   

11.
研究表明:成就动机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性动机系统,它有深层的人格特质的成分,也有深层的价值观念的成分;中小学生的成就动机具有可塑性,但要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通过不同层次的具体训练,可唤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从根本上改善其努力进取目标明确的学业成就动机和成就行为.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对学生健美操课程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设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完善考核评价手段等措施进行健美操课程"选择-创编"教法改革的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健美操学习的内部动机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在兴趣和乐趣的体验和主观能力的发挥上,达到了统计学显著性水平;感受的压力和紧张、努力程度以及价值的体现三个因子,实验班和对照班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班得分均高于对照班。文章认为:浙江工业大学健美操课程"选择-创编"教法的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动机水平,实现了改革的预期效果,具有一定程度的借鉴性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温州大学、丽水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的体育专业大学生成就动机与自信的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自信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追求成功的动机上,男大学生的动机要高于女大学生,而在自信上两者差异不显著。不同的专业大学生在学业、社交、身体自信上存在差异;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大学生在整体自信、学业自信、社交自信、身体自信、追求成功上的得分均高于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大学生受家庭经济情况的影响不大,在自信与成就动机的各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Spielberger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259名参加体育高考学生(205人,女54 人)进行调查与评定,以探讨焦虑水平与体育高考成绩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一般生活情境下,作为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中的一个维度,学生的特质焦虑适中者多,高焦虑和低焦虑者少.而在体育高考的临场情境中,学生的焦虑分数普遍提高状态焦虑得分男生为43.11±7.28,女生为46.43±8.36,均高于国内相关研究报告中普通高考学生的状态焦虑得分(男42.82±8.78、女42.91±8.82).男女生的特质焦虑无显著性差异,而状态焦虑却表现为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太极拳练习对医学生抑郁症状倾向的治疗效果,为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方案.方法:运用SDS抑郁自评量表,在徐州医科大学大1和大2年级1836名大学生中筛查出具有抑郁倾向的5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选出的学生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实验组进行太极拳练习和太极拳拳理的学习,对有抑郁倾向的学生进行干预实验研究;对照组1只学习和练习拳架不学习拳理;对照组2不做任何干预手段.结果:实验组抑郁症得分前测和后测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1也具有显著性差异,但实验组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1.实验组、对照组1、对照组2三组干预后的SDS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经事后多重比较,实验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的后测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1的效果;实验组和对照组1事后测得分也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太极拳练习并配合太极拳拳理的学习能有效改善医学生抑郁症倾向,并且比单纯的太极拳拳架的练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参加第13届残奥会的26名中国乒乓球残疾运动员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水平乒乓球残疾运动员竞技水平提高维度得分最高,娱乐维度得分最低,对运动成就的需求愿望较强烈;与正常运动员相比,在社会认可、竞技水平提高和娱乐三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乒乓球残疾运动员在社会认可、感性体验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30岁以上的乒乓球残疾运动员在感性体验维度上高于30岁以下的运动员;不同训练年限的乒乓球残疾运动员在社会认可和努力取向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本科以上学历的乒乓球残疾运动员在感性体验维度上的得分明显高于本科以下学历的运动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趋近-回避四因素目标取向和动机行为调节进行关系分析,揭示在不同趋近-回避目标取向中动机内化调节过程的差异,以及自主性、控制性的程度。方法:采用调节体育行为动机量表(BRPEQ)和成就目标定向量表(AGQ-S)对大学生体育成就目标与动机内化调节方式进行测量,并基于调查数据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1)高掌握趋近取向与高自主性动机调节有关,而高掌握回避、高成绩回避和低自主性动机调节有关,成绩趋近与自主性动机调节不具有显著的相关;(2)高成绩趋近、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与高的控制性动机调节有关,而掌握趋近与控制行动机调节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3)掌握趋近目标动机调节行为的自主性最强;掌握回避和成绩回避目标对整合调节和认同调节调节呈负的影响效应,且成绩回避的影响较大;(4)成绩趋近目标取向的动机调节控制性最强,掌握回避次之,成绩回避最弱。结论:体育教师应创设掌握指向的动机氛围,引导大学生产生掌握趋近的目标定向,使动机内化趋向于自主性动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和观察法对在校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使社会和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个人素质。  相似文献   

19.
以上海某些社区和公园的锻炼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锻炼者的锻炼(健身)方式、锻炼频率和锻炼时间、对场地和设施的满意程度、以及心境状态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对于绝大部分锻炼者,消极心境的得分比较低,积极心境的得分相对较高。对于心境得分,男女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心境得分与年龄之间相关达高度显著性水平,不同文化程度和不同状态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各种健身方式之间虽存在差异,但均未达显著性水平;不同锻炼频率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显著性水平,不同锻炼时间的锻炼者之间差异未达显著性水平;对场地设施的满意程度会影响锻炼积极性的锻炼者与不会影响锻炼积极性的锻炼者之间差异达高度显著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高校新生运动群体自我价值感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高校新生运动群体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家庭价值感,社会取向的人际价值感、道德价值感方面存在差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的心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家庭价值感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取向的心理价值感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