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蚁健 《上海集邮》2001,(4):44-44
欠资戳并不少见,但手绘的欠资戳就不多见。 1949年一封由广东广州市寄往广东汕头澄海县莲中乡的信,正面左上角贴有邮票三枚,但均在邮递的过程中失去,仅留存邮票的残迹。此封到达杜厝邮局时,邮政人员不承认已纳邮资,故按欠资邮件处理,用笔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手绘了一个“欠资戳”(见图)。又在封背加贴一白纸条,注明“应纳欠资费3千元(商用数码)”。并在白纸条上加盖杜厝邮局“卅八、四月、廿五”的邮政日戳。  相似文献   

2.
这里补充去年第12期42页,继续介绍7种欠资戳,其中6种为椭圆形。 一、单圈式,中间加一条横线,上半部刻“欠资”,下半部刻“分”。山西太原(图①)。 二、双圈式,除刻“欠资”、“分”之外,下半环刻地名和邮政编码。广东佛山(图②)。 三、双圈式,除刻“欠资”、“应收”外,下半环刻地名和支局名。山西灵石(图③)。 四、双圈式,刻有“欠资”、“应收”和地名,外圈带有花纹。江苏南京(图④)。  相似文献   

3.
欠资戳按《国内邮件处理规则》规定,其形状为双圈椭园形,规格为36&;#215;27mm;双圈之间上方刻“欠资”二字,下部刻局所地名;内椭园上部刻“应收”二字(图1)  相似文献   

4.
付家煌 《集邮博览》2012,(10):45-45
笔者于1993年收到一枚贴5分邮资、用小学生作业纸页制作的“欠资”实寄封。当时20克以内平信邮资为20分,信函应欠资15分。但邮政人员在加盖的欠资戳上加盖“应收0.30元”。  相似文献   

5.
2012年第10期45页湖北付家煌文《不规范的“欠资”封》,对“欠资15分,但加盖‘应收0.30元’欠资戳”提出疑义。按照邮政规定:“对未付足资费的,应盖销邮票,并在邮件封面加盖‘欠资’戳记,批明应收款额(按所欠资费加倍计算),发投递局处理。”因此邮局处理是符合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此封系天津市档案馆馆藏信封中的佳品之一。 封上贴有清蟠龙票3分、1分各2枚,共值8分,是当时挂号信函的邮资。销票戳为单线腰框式圆戳,戳的上部为英文“武昌”,下部为中文“武昌府、乙”,因中间腰框内的“民国元年二月廿五”,戳内有“民国”两字使此封成为珍贵邮品。封上的其它邮戳有“湖北武  相似文献   

7.
邮局在传递信件时,对邮资不足的邮件加盖欠资戳记。但所欠资费收回可能性不大,也只是一种形式而已。然而,有的邮件盖欠资戳后,戳上标明的资费和信件已贴邮资相加,反而变成了超资封片。2000年12月29日,由湖南岳阳寄发平信一封,按当时邮资标准已贴80分邮票1枚,加盖一个欠资0.8元的戳记(图1),这样便成了一枚超资封。1989年12月22日,由湖北武汉寄出明信片一枚,原片上没有分文邮资而仅盖有欠资应收8分戳记(图2)。像这样的邮件不如当时退回重寄为好。2000年3月8日,由新疆寄发明信片1枚,按当时邮资标准应为60分,片上已贴20分邮票1枚,实为欠  相似文献   

8.
如果在香港投寄一封欠资航空信件,香港邮政会怎 样处理?从“实寄”经验来看,有以下4种不同的方式:1. 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即当作正常邮件处理,信封上亦不 加盖欠资戳印,与贴足航空邮资的邮件同样以航空寄 出。这种方式较常见,多用于欠资金额较少的航空邮件。 2.加盖欠资戳,并标注欠资金额,以空邮递送,欠资额由  相似文献   

9.
郑挥 《上海集邮》2007,(4):35-36
上世纪90年代初,周日逛邮市时偶然购得一枚清代蓝欠资半分旧票,上销汉英单线小圆戳“宁波NINGPO/6”,十分清晰(图1)。清代邮政在1904年前后曾发行蟠龙加盖“POSTAGEDUE欠资”及蓝欠资邮票,都有半分面值,其用途则值得探究。半分欠资极少见使用,旧票与实寄封都很罕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岚卿 《上海集邮》2015,(2):44-45
(续上期)1902.8.22苏州寄瑞士欠资封,贴蟠龙1分,销02.8.22苏州汉英戳,上方为T加圈欠资戳,香港4分作海外邮资,销上海8.25英国客邮戳与I.P.O方戳。到瑞士补贴欠资票10分与20分各1枚,盖9.28瑞士Mouden到达戳,2.2万元。民国蟠龙加盖宋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万元;加盖楷字"中华民国"15枚全,新票1.1—1.8万元。光复纪念12枚全,新票1—1.4万元。  相似文献   

11.
郑挥 《上海集邮》2007,(10):18-19
旧藏中有一件清光绪戊申年(1908)温州日商岛根洋行寄宁波中村洋行实寄封:油光纸中式红条封,正面毛笔书“宁波府江北岸/日商中村洋行/中村兼吉殿收”,日式汉字非常流畅;左上方贴蟠龙红2分票1枚,销双圈三格全汉文楷体字“浙江/温州府城/戊申五月十二日”干支戳;左侧中间盖一个红色双圈长方型“亲展”章;封背上方印有红色圆型单圈大“缄”字,应为封存、封口之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邮政支局(邮政编码201206)于2001年1月10日换用欠资戳,旧戳用至前一日,新旧两戳规格相同,都是40×25双圈椭圆形,唯新戳"分"字刻在戳上,旧戳金额数字及单位都须手写,而图示尾日盖用的旧戳下环文字已模糊难辨。  相似文献   

13.
《上海集邮》2002,(12):39-47
编制体例参见本刊2000年第12期 邮政史索引万国邮联:第32届世界邮政日01 1103清代邮政实寄二次双片、投递包裹办法010614,0106F3,汉英丙午戳封010613,收信时刻晓谕单021120,宁波雅应邮政局021121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01 0134中华邮政早期航邮史料020239,1935年永善积压邮件案020939,手绘欠资戳01044解放区邮政洪湖赤色邮务总局020238,晋察冀免费军事邮件0 2 1 0 38,新四军早期军邮010315,山东战邮代办所与邮务所010819新中国邮政1 949年海峡两岸互寄封010213一010333,普5普8合贴封010614,0106F3,欠资邮史010818,志愿军邮政0 10903,真如镇…  相似文献   

14.
实寄封是邮政历史的重要佐证。从黄立峰先生提供的“奇特的信封”图来看,笔者的看法是: 1.由政资费:该实寄封未贴邮票,也无大宗邮件的“邮资已付”邮戳或“盲人读物”免资戳记,更无“邮电公事”邮件的可能。因此,该封应是一枚“欠资封”,但收寄邮局又未加盖“欠资戳”,这是不合乎规定的。  相似文献   

15.
建国之初,邮政日戳包括火车邮局戳依然沿用“三栏式”点线圆戳,直到1956年10月30日邮电部颁布“邮业字第52号通知”,决定自1957年1月1日起启用“腰框式”邮政日戳(含火车邮局戳)。“腰框式”邮政日戳由五部分组成,而规范款式的火车邮局戳占其四个部分,其布局如下: (图1) 一、上半环内刻有戳名(也称邮路区间),戳名一般是由邮路始终两站各取一字而命之,再加“火车”二字组成戳名。  相似文献   

16.
郑挥 《上海集邮》2005,(7):18-20
这种“木戳代票”,不同于1949年初湖广地区中华邮政因物价飞涨临时使用的“以戳代邮”,它已经属于人民邮政性质了。戳型多为长方或八角,此封之戳,即为八角双格式,上格“国内邮资已付”,下格为“龙游”二字,均为右书。代票戳中无日期,封背盖有“浙江龙游/溪口/卅八五月十四”寄发戳,封面另有“浙江/龙游/卅八五月十五”转口戳。  相似文献   

17.
2002年第1期《集邮博览》曾介绍了日本和乌克兰的各一枚火漆封。笔者也收藏有两枚火漆封。一枚是阿根廷的火漆封。贴“南美地图”和“麦田”邮票各一枚,销1937.5.26福尔摩萨邮政日戳;封背盖有销戳和圣地亚哥落地戳。封口盖有三处火漆封。火漆虽有剥落,但上面的F.F.V三个字母仍然清晰可见(图1、2)。  相似文献   

18.
1951年全国币制统一,东北地区的邮资从5月1日起改按人民币计算,国内平信即由原东北币5000元折算为人民币525元。7月1日起取消东北的地区性邮资,改为全国统一的邮资,国内平信为800元。本期封面所刊是这一邮资变动时期的欠资封。 此封自延吉寄天津,贴“改9”25元和“普3”500元各一枚,为5—6月间东北地区的国内平信邮资,但收信局所盖邮戳为“延吉/2.7.51/YENKI”三格小圆戳,时间已是7月,所贴邮资不敷,故又盖以“欠资”指示戳。到天津后,贴“欠1”100元和200元各一枚,以“天津十一甲/51.7.619/TIENTSIN 11”点线三格戳盖  相似文献   

19.
读《1993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奖邮集赏析》下册谢伟景先生的《新疆邮政史(1880-1940)》,萌发了兴趣,也来谈一件“洪宪”的新疆实寄封。 这是一件由新疆寄山西的挂号封,贴北京一版帆船“限新省贴用”偏“限”字邮票3分横双连及l0分单枚,符合当时的邮资(与各省互寄平信6分,挂号费10分)。销票戳为英汉腰框式,地名“古城子”(即奇台县),时间为宣布取消帝制的前一天:“(洪宪)元年三月廿一”(封背所写“二月十八日”是同一天的阴历),中转戳也为英  相似文献   

20.
杨波 《上海集邮》2007,(10):40-40
最近收集到一个编号为2—1956的普9型封(图1),加贴普8的20分票,合计邮资28分,超重挂号。邮票上销“云南个旧/57.2.2.8/火车邮局(二)”繁体字日戳,戳径25mm。信封正面盖有红色挂号副戳,局名为“个旧火车站”,以及四川西充2月8日的到达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