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湖南引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实现湖南超常发展的引擎,但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是制约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湖南省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核心是住房价格与住房支付能力的差异,表现在:房价收入比呈递增趋势,2011后超过6倍的警戒线;14个市州中有6个超过警戒线;住房消费收入比测算结果显示,湖南省整体有25%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重点是住房保障不足,难点是城市新移民。  相似文献   

2.
房价收入比是判断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然而这一指标却存在区域差异。宜宾市这样的西部中小城市,房价收入比虽然远低于国内一二线城市,但较合理值仍偏高,存在一定的下行空间。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年轻人的房价认知和购房逻辑进行考察发现:年轻人对就业城市房价高低的感知并非基于该城市本身的房价收入比,而是基于他们所选择的参照城市以及原生家庭的支付能力。年轻人倾向于根据父母的支付能力选择相应的城市落脚,从而在购房成本和工作机会中取得一种平衡,而影响房价收入比的制度性因素被排除在思考之外。  相似文献   

4.
一、用平均房价与平均收入之比不能真实反映中国居民购房能力的差距房价到底高不高,这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房价的高低实际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国际上通用房价收入比来说明房价是否合理.国际上通用的房价收入比的计算方式,是以住宅套价的中值,除以家庭年收入的中值,也就是通常用一套房屋的平均价格与家庭年平均总收入之比来计算,即房价收入比等于每户住房总价除以每户家庭年总收入.国际上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房价收入比在3到6倍为合理区间,如考虑住房贷款因素,住房消费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应低于30%.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河南省郑州、洛阳、平顶山三个地区的从业人员状况、实际收入的情况,在描述性分析后对三个地区的房价进行调研,运用房价收入比理论系统地分析了三个地区的住房购买能力,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居民的实际收入涨幅远低于房价上涨的幅度,住房的购买能力不足,建议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并采取其他适当措施对住房市场形态进行优化,增加适合城市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供给渠道。  相似文献   

6.
论当前我国的房价收入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数据,计算了我国近年来的房价收入比,并指出了其变动趋势,发现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在经历了上涨后,正在逐步回落,说明我国居民的住房可支付能力在不断增强。因而,要解决居民的住房问题,除了尽可能的压低房价外,还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对我国31省市的住房房源状况进行了研究,同时比较了第五、六次普查中我国家庭户住房房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依据因子值对各省市住房在相应房源主成分中进行排名,得出我国东部地区住房房源主要以购房、租房房源为主,中西部地区主要以自建房为主,并对相应住房房源所带来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相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购房房源的家庭户增长最快,其次为租房房源的家庭户增长,自建房房源的家庭户增长较少,并提出租房将是未来我国住房问题解决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8.
寇伟 《现代企业教育》2012,(24):187-188
历经二十年住房制度改革早已误入歧途,把所有人都赶入了房地产市场购房,房价是越改越高,民怨是越积越深,与房地产商利益一体的地方政府不可能有效地抑制房价。中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已经到了改弦易辙、重新定位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9.
房价收入比真实性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需根据国情从经济环境、个人实际购房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到真实的房价收入比。  相似文献   

10.
本文概述了英国住房资源性短缺、住房可支付性短缺、住房质量低劣、住房环境恶化及其住房外部负效应的时间演化特征,分析了英国政府在住房问题求解路径中的典型政策.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其住房求解路径中各阶段特征性差异,路径变迁的关键性因素,并从政府干预目标与对象、干预手段与运作平台及干预绩效等不同线路进行了剖析.在对比中探讨我国住房问题的复杂性及求解路径中的不足,指出我国政府应在适度、分散原则的基础上加强保障住房供给,应利用土地规划及相关优惠政策促进非盈利团体、私人部门参与可支付住房建设,应变革住房公积金管理为营运的运作方式,创新住房消费支持方式及住房补贴方式等提高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11.
墨叶 《出国与就业》2011,(12):77-78
在德国,买房的负担并不重,但是多数家庭一辈子选择租房居住,这一现象不仅出乎新移民的意料,打破了一些人的购房计划,更是成为不少国家住房政策研究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12.
吴波  吴业平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3):11-12,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我国70个大中城市2006~2009年商品房销售价格同比增长分别为5.5%、7.6%、6.5%和1.5%,虽然同比增速有所放缓,但商品房销售价格的绝对数还是保持在高位运行。福利是居民主观感受到的幸福或痛苦的程度。房价上涨对居民会产生福利的损益,对于拥有住房的家庭增加了其福利,而对于没有住房的家庭则增加其住房成本,造成福利损失。房价上涨对不同群体福利造成不同的影响,应采取一些政策建议来弥补房价上涨对租房家庭造成的福利损失。  相似文献   

13.
《宁夏教育》2008,(12):41-41
1.宽松的信贷条件和日益膨胀的住房泡沫 住房贷款本应当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按揭贷款的提供者要求借款者既要有充足的收入又要有一大笔存款来支付首付。可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获取住房贷款变得极其容易。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布什在格林斯潘支持下推行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为了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相似文献   

14.
住房贷款不是信用贷款,是以所购住房为抵押物的抵押贷款;进行抵押贷款之前,需要进行抵押物评估。具体到住房抵押贷款,需要评估物是住房地产,需要专业机构中的专业人士进行,以减低风险,保证公积金运营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提出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其目的是确保我国的住房租赁关系稳定,让人们愿意选择租房解决居住问题。完善“长租房”法律制度,解决当前我国出租人随意解约、任意涨租等影响住房长租的问题,对承租人的权益实施倾斜保护,是承租人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16.
章国富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3):18-19,2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文件提出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体系,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这是国家根据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房价收入比相对较高的现状而提出的政策性措施,因此,各地如何研究本地区居民的住房需求结构和需求特点,合理安排不同层次的住房供应比例,明确不同供应体系的政策,便成为房改中一个急需解决而又极其重要的现实课题。 一、适度发展商品房建设 市场价的商品房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开发项目的类型和规模以及市场价格等,主要是依靠市场调节,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则去确定,而政府管理的重点是制定  相似文献   

17.
刘惠 《巢湖师专学报》2000,2(1):18-20,75
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启动居民消费,根本出路,还在于解决收入分配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拓宽就业渠道,充分提供就业机会,高度重视收入再分配中的转移支付问题等,均不失为切实可行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住房消费是现行消费中最集中,消费支付最大的消费,它将构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房价、加速发展住房消费贷款,完善售后服务、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尤其是政府加强对住房消费的引导将成为我们解决现行住房消费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9.
住房消费是现行消费中最集中、消费支付最大的消费,它将构成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降低房价、加速发展住房消费贷款、完善售后服务、大力发展物业管理,尤其是政府加强对住房消费的引导将成为我们解决现行住房消费问题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经逐渐拉开.而不同收入层次居民的住房消费结构是不相同的.文章利用住房消费贡献函数分析了各收入阶层对不同档次住房的消费能力,并对上海居民的住房支出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现阶段面向中层收入者的中档房供给不足.政府的宏观政策应该以增加中档房的供给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