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个性化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应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4方面建设个性文化;要从企业精神的物化产品和行为入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个性化企业文化建设要重视环境的影响,要立足实际,要与时俱进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核心出发点,依照"真"、"色"、"根"这三个方向对其困境现状展开论述,并深入挖掘其下更为根本的困境根源,将这一根源集中概括为商业的侵蚀、文化的同化、精神的迷失。在此基础上,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论为指导,结合社会学、民族学等理论以及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探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之策。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寻根——补根——固根;真走——真转——真改;择色——调色——塑色,即:加强民族史学教育,培育民族精神;结合"走转改"活动,加强文化挖掘和整理;树立文化自信,构建文化传承体系。  相似文献   

3.
太极文化作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典范,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广泛的传播。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自觉"的概念为研究的起点,以国民的文化不自觉行为在历史上对太极文化传播行为的影响为研究脉络,探讨文化中心主义和文化自卑主义对于太极文化顺利传播产生阻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根源,提出太极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要遵循紧密依托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积极主动地走向世界,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并要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必要的修正与完善等观点。认为在文化体系多元化的今天,妥善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等文化冲突与文化整合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好太极文化自身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是太极文化当前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企业文化的内含和发展历史以及企业文化结构、特征、作用、体系着手,逐一论及企业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运用正反两面企业对比,强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促进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有较强的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竞争根本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的生存根本上是企业文化的发展与延续。从文化内涵、个性特征、企业灵魂入手,构筑包括观念形态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和物质形态文化等适应新时期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企业文化体系,打牢企业永恒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大学的文化使命应明确指向教育的根本宗旨——育人。大学文化通过建构、内化、升华的作用完成育人的过程。凝练精神文化、培育学术文化、建设制度文化、打造物质文化、倡导行为文化等是进行大学文化建设、履行文化育人使命的重要途径。对高职院校而言,坚持大学文化建设,从地方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养分,将可以在“文化育人”方面有所作为。苏州市职业大学的“吴文化园”即已成为学校文化育人的标志性载体。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明清时期徽商经商文化的剖析,从徽州风俗、徽商商业信念和商业伦理道德三个维度去探究徽商的商业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徽商"勤、义、仁、和、信、诚"的商业精神和文化对"新时代"下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升企业家精神,践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日本企业文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与文化本身没有形状和范围并难以界定,但它又是具体的,生动的和鲜活的,但企业文化内核作为"方式的方式"却只能是一种高度抽象的哲学概括,甚至隐含着一个企业的生命信息和遗传密码,通过对企业文化进行深层的透视,才有可能揭示和掌握它所代表的那个企业文化的"核心机密"。  相似文献   

9.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逻辑分析等方法,以石球为个案,截取旧石器时代为时间序列,以晋地史前文化遗址为空间场域,通过对物化的石球外在形态工具——玩具——农具的考古学嬗变过程,从身体叙事视角,反观人类自然意识——前意识——自我意识的内在心理机理和自然行为——自我行为——自觉行为的身体转变、觉醒、创造过程,寻绎两者生存——娱乐——生产的文化融合路径,补阙石球文化空间深描的纰漏,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回溯与厘清石球文化在三晋大地从“狩猎工具”到“游戏玩具”再到“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脉络,以身体为媒介,将体育史学与叙事学糅合到一起寻求与开辟新的体育人类学研究路径与边界。  相似文献   

10.
企业法律文化是企业及其员工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维和行为模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管理制度的总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律文化缺失导致的问题,反映了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必要性。企业法律文化的构成,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律文化建设的途径,都是值得深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浅析"亚腐败"与"亚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文化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将是根本性、长期性、广泛性的。廉政文化如此,亚腐文化也是如此。对形形色色的亚腐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抨击,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其严重的危害性,并采取相应的遏制措施,大力营造反腐倡廉的社会氛围,这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意在审视"亚腐文化"对于亚腐行为乃至于腐败行为的影响,旨在强调廉政建设亟需廉政文化的支撑。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现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与融合尤为重要,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打造景观文化、培育专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传承伟人文化、嵌入地方文化等措施,双向共推,促使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对接,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以建设和谐校园文化氛围、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层次为着重点,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而大多企业文化将"质量为先"、"诚信为本"等理念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求员工必须具备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何能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合进校园文化中,进而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进一步合作,文章将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融的意义、两种文化对接的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个性发展,并对学校发展具有导向、激励和凝聚功能.在集团办学背景下,如何实现校际之间的文化融合,是需要集团各校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八十七中小学南校从学校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两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使南校"阳光教育"与总校"润文化"不断融合.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和目的抽样对江苏省8位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在对传承人行为动机进行质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路径.结果显示:1)对于项目最初的喜欢和选择是传承人坚守传承的动力源;2)"身份"、"责任心"、"认同感"是传承人传承行为的条件和保障;3)"荣誉感"是传承人参与项目和传承行为的"价值追求";4)在传承路径上,除政府支持、专家研究以外,更需要项目所在地的乡村宗族组织、大学生村官以及对传统文化富有热忱的退休教师、干部等群体借助传统节日等文化活动平台,最终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化共同体的自我救赎,构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运用教育文化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知识和理论观点,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结合现实,对我国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分析认为:我国体育课程选择至少存在着西方体育文化在物质层面的核心地位、汉民族文化在行为层面的主导地位和国家意识形态文化在精神层面的统治地位,极大的限制了非主流文化在体育课程文化选择中的"话语权",造成我国体育课程文化再生产,进而影响我国体育课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加速了我国非主流体育课程文化的边缘化甚至"断裂"。为此,必须构建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人为本的体育课程文化核心价值观,以谋求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在我国体育课程选择中的协调并存、相互补充以及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7.
从分析学生体质下降、群众体育发展落后、竞技体育异化等社会问题入手,对体育文化自觉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需要文化自觉,要将国家体育思想和行为置于世界范畴,进行自我扬弃。通过对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思想等"软实力"的挖掘,提出了构建中国体育发展"软实力"的建议:重拾文化自信,树立体育"文化自觉"意识、追求健康的权利与理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进行体育人文精神建设等。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办学必须面向企业,正视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研究企业文化,主动接受企业文化辐射,汲取先进的企业文化或者说企业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不仅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大有帮助,而且对企业了解校园文化、提高自身建设也大有益处。最终将会形成一个"利在企业、益在学生、誉在学校"的"三赢"局面。  相似文献   

19.
东亚网络法文化,一个基于地域性文化联系的特别共同体,在网络游戏的牵引下被贴上"网游文化"的另类标签而开始进行东亚国家与地区的有关问题的观察和比较."和而不同",终究成为了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韩国与日本在"网游"问题上所形成的涉及制度、观念、行为在内的法文化的最大特点.希冀通过对东亚网络游戏发展与流动中的碎片问题加以发掘,以法律规制的解析路径,给予如网络游戏等信息社会的各类新问题以法文化角度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0.
企业文化的执行,是一项完整的、长期的、艰苦的和涉及很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关键在于执行,在于要让文化经历从理念到行为、从抽象到具体、从口头到书面的过程,要得到员工的理解和认同,转化为员工的日常工作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