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武术推广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推理的方法,结合西方近代以来对中国文化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中华武术的全球化推广策略.认为:应本着人类文明共享的原则,以生活方式为基础、器物文化为支撑、精神文化为核心作为中华? 武术全球化推广的文化战略.将中华武术融入悠闲生活方式之中,建立"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城"或"中华武术民俗文化坊",以务实的方式向全球推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2.
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中华武术文化是具有完整哲学体系的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多元化的现实作用下,中华武术文化表现出了自身的多元性和包容性。而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不仅促进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对国际间文化交流和国外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中华武术的国际传播是多方受益的。本文就从中华武术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价值两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的孔子学院是推广、弘扬武术文化的可行模式。武术文化能为孔子学院传播提供一种具有强大传播力的文化符号,而孔子学院则为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传播途径或传播方式。基于孔子学院模式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应全面地向世人展现武术较为完整的文化体系;既要介绍传统成果,又要展示当代武术文化的创新成就;努力寻求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的规律,建立起科学的武术文化国际传播系统;将孔子学院塑造成一个高质量、高规格、非赢利性的武术文化推广机构。  相似文献   

4.
在新媒体时代下,探寻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对于增强我国体育国际话语权,助力体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研读、文本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对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的机遇、挑战及对策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新媒体在丰富中华武术话语的内容体系和表达体系,拓宽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主体、形式和渠道,增强中华武术话语传播的实效性方面为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机遇。同时,新媒体时代提升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也面临媒介依赖过度、数字鸿沟现象、碎片传播与话语狂欢等方面的挑战。基于此,提出了新媒体时代中华武术国际话语权提升策略:增强中华武术自身实力,丰富大众媒体传播素材;优化武术传播人才队伍,提升话语主体对话能力;重构武术传播话语体系,消弭跨文化交流屏障;打造武术国际赛事品牌,增强中华武术文化吸睛能力;细分新媒体用户传播场域,营造和谐网络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5.
昌沧 《武当》2007,(2):4-7
此文为作者于2006年北京大学第二届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上演讲论文,本刊刊发时略作删改。文章观点新颖,颇有见的,其中关于“武术发展要站在文化的高度重新定位”,“武术进学校”等观点,无疑当属当前推广、发展中华武术的根本大计,值得我们广大武术工作者、爱好者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6.
中华武术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清楚地表明了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国术,中华武术传承和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从一出现便开始努力向外传播,而其运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文化的当代传播.文章运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术文化传播推广的意义,指出了影响武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武术术语的特点及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运动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术语因其独特的特点,进行翻译时要根据并结合其特点运用音译、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才能让西方人真正理解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才能有利于中华武术在国际上的推广,更深层次地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8.
武宣 《武当》2011,(5):5
由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世界华人武术联合会等单位联合主办,江苏省泰州市武术协会承办,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武术世界网鼎力推广的第二届泰州国际武术交流大赛将于2011年6月17日在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  相似文献   

9.
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武术国际传播策略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是武术国际传播的时代机遇,面对当前武术国际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中外文化差异显著、传播内容复杂多样、传播媒介单一等制约因素,应加大中国文化推广力度,为武术传播奠定基础;整合武术资源,构建武术跨文化传播内容体系;树立武术品牌意识,杉显武术品牌价值;运用多元化传播手段,提升武术国际话语权;利用多种渠道,培养复合型武术国际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注重内外兼修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古老东方特有的运动方式。武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气节、文化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武术通过电影方式的传播与推广,不仅表达出武术的技击招式,更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由于功夫片的传播,武术越来越成为代表中国的符号。功夫片是许多人了解中华武术的渠道,对于武术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武术产生于中国社会,烙上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印迹。中华武术文化是中华和谐文化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为尊重自然的生态文化、尊重武德的中道文化、倡导多元的平等文化;武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对世界体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与大众体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后奥运时代的来临,体育发展战略必然从竞技体育向大众体育转变。武术被称为"国术",其文化积淀很深、群众基础雄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中华武术有很大的优势,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道路。文章从中华武术的特点入手,在探讨后奥运时代大众健身特点的基础上,从后奥运时代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意义、推广武术作为大众体育项目的策略两个方面分析了后奥运时代中华武术对大众体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视野下,武术文化国际拓展的本质是文化拓展,这就离不开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传播状况的审视。从某种意义上讲,武术项目的奥运之旅,实质上是中华武术文化甚至是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汇之旅。我们应以"武术本根"为基础实现国际拓展,遵循多元发展的道路,实现武术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体育强国视域下的武术发展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武术在体育强国战略指导下的发展方略,认为:应提炼武术文化的丰富内涵,形成独具魅力的中华体育文化,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武术健身的独特功效,弥补群众体育发展不足,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改革竞技武术的表现形态,突出竞技武术的民族特色,为进入奥运不懈努力;建设完备的武术产业体系,加速中国体育产业化发展;加大武术教育实施力度,凸显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优势,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提高武术国际影响力,发挥武术对中华文化传播的作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稳步推进武术职业化进程,推动中国职业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5.
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在汉语国际推广语境下对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少林武术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海外传播的可行性。孔子学院数量的增加、影响力的扩大、注册学员的增多和文化活动的举办,为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少林武术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利于孔子学院的发展,还有利于汉语的国际推广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是东亚文化圈身体文化的有力代表。调查结果显示,武术的国际发展极不平衡,习练人数总体偏少,各国对武术存在严重的"文化误读"现象,武术传播过程呈现出技击单一性、锻炼方法的不合理性以及文化内涵的表层片面性等特征。研究认为,应大胆突破武术现行内容体系;加大武术文化底蕴挖掘及输出途径探索;努力加强外派武术教练员的传统文化培训,提升对外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当代武术跨国远程教育,扩大武术网站扶持力度和完善网站内涵建设;积极寻求武术进入世界各国学校教育渠道;加速武术赛事的完善和国际推广;加速武术文化教育价值、健身价值、竞技价值的重构,实现武术科学化、社会化、竞技化的时空跨越,促进中国武术的当代传承和国际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基础理论来分析与研究武术文化传播特征与方式,以便更好地推广中华武术。  相似文献   

18.
武术国际化就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向国际社会转移的过程,并以形成具有被广泛认同的国际体育文化形态为其根本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武术就要走出去,让世界认识武术;并要走进去,对武术从形式、内涵到文化价值观进行合理的创新调整,以实现中国武术与西方文化价值观的深度融合,这样的深度融合才是中国武术国际化的根本。并以此吸引海外武术爱好者再形成主动的对中华武术和文化本源的探索,最终实现中西方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完美融合,促进中国武术国际化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华传统武术的继承、推广和发展,让中华武术为全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焕发中华武术的蓬勃生机,继2003年3月成功举办首届香港国际武术节之后,香港海外武术训练学院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振奋民族精神,共塑爱我中华,爱我国粹,拼搏向上的民族魂魄,由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联合国际武术文化研究院、中国武术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湖南省体育局、湖南省武术协会、武术世界网、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湖南功夫王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当》、《搏击》等单位斥巨资倾力打造的"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