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近几年黑河流域的水资源供需问题已经得到政府的关注,其中农业用水价格的调整是改革的重点。张掖市是黑河流域水资源的主要消耗区,本文以张掖市为例,采用引入水土账户的CGE模型模拟分析水价改革的经济影响和节水效益。结果表明:(1)水价改革对经济仅有微弱影响,仅带来0.091%的GDP损失;(2)但在节约用水方面的效益却很大,将节约9.568%的水资源使用、万元GDP耗水量下降9.384%;(3)节约的水资源类型主要是地下水,且全部来自用水强度高的农业;(4)水土资源在需求总量上减少了,并表现出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趋势;(5)在行业产出上,仅玉米、果蔬等几个对水资源依赖程度高的农业部门受到打击,产出平均下降4.1%。综上,通过价格杠杆可以实现较好的节水效益,但要关注改革过程中对特色优势农业的冲击以及不同类型水资源之间的消费替代转移。  相似文献   

2.
王西琴  张馨月  周嫚  刘子刚 《资源科学》2021,43(12):2538-2545
河北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水资源极为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本文依据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620份问卷调研数据,采用“以电折水”方法计算现状水价,应用门限回归模型检验灌溉水价对灌溉用水量的门限效应,并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建立两阶段灌溉用水需求价格函数。研究表明:①2019年河北省地下水灌区现状灌溉水价偏低,为0.35元/m3,现状灌溉用水量比灌溉定额高61.01 m3/亩,说明水价有提升空间;②灌溉用水需求价格曲线拐点对应的水价门限值为0.33元/m3,低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21,高于拐点时弹性系数为-0.69,说明第一阶段水价提高对节水的作用较弱,第二阶段水价提高对灌溉节水的激励效果显著;③灌溉定额对应的水价为0.67元/m3,当现状水价提升到定额水价时,与现状灌溉用水量相比,节水率为27.60%。本文建议采用灌溉定额管理制度,推行定额水价,以发挥灌溉水价对农业节水的杠杆作用,研究结论可为地下水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峰  程雪 《资源科学》2022,44(3):583-594
水生态文明建设下,工业用水价格的有效调控关系到水资源管理成效的质量。基于2003—2019年的省级年度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解决内生性问题,估算中国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研究发现:①三阶段回归结果估计所得工业用水需求的价格弹性为-2.329,验证了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即工业水价上涨,工业企业的用水需求将会呈现更为显著的下降;②当前水价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提升水价的杠杆作用可显著缓解工业用水需求的紧张度;③分区域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工业用水价格弹性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呈现“西部>东部>中部”的宏观空间分布格局;④进一步分析发现,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与水价不成正比,需求量不能完全决定价格,水价难以正确反映水资源价值等问题,抑制了东、中部地区工业水价经济杠杆作用的发挥。本文可为中国工业水价政策制定和水资源管理机制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艳萍  朱瑾 《资源科学》2021,43(8):1638-1648
农业用水流转的关键在于水权交易市场的建设,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对于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农村水资源优化分配具有重要作用。交易价格的确定是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管理的难点,过低的价格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过高的价格不利于农业发展,此时政府的价格管制尤为重要。以2019年8—9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元氏县发生的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作为研究对象,首先用ELES模型判断农户所在地区经济水平,根据地区经济水平决定灌溉用水户的水费承受能力,应用水费承受指数模型确定水权交易价格管制上限;然后基于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的特点,将资源水价作为水权交易价格管制下限,应用模糊数学法确定资源水价。研究结果如下:①2019年元氏县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的价格管制区间为[0.11, 0.26]元/m3;②2019年元氏县实际水权交易价格为0.06元/m3,低于管制区间下限,表明实际水权交易价格不利于该地区农业用水的节约与保护,此类交易应该被制止;③地方水利机构应制定水权交易价格管制区间,并确保水权交易在价格管制区间内进行,使水权交易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双重优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许航  李韬  宋健峰 《资源科学》2021,43(9):1808-1820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部门用水量大,但利用率不高,所以发展节水灌溉成为缓解水资源稀缺的可能路径。但是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的条件下,如果实际节水效果达不到预期,就会出现“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基于此,本文从理论上构建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的衡量方法,然后利用LMDI分解法将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解为气候效应、单产效应、结构效应、面积效应和灌溉效应,并利用西北五省(区)2005—2016年的数据,在效应测算和分解的基础上分析了其驱动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发现:①西北五省(区)整体的反弹效应高达340.00%,即新增用水量达到了预期节水量的3.4倍,其中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和新疆的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分别为374.97%、55.10%、117.46%、434.51%和384.32%;②单位面积产量增长和种植面积扩大始终是促进西北整体和各省(区)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驱动因素;③西北整体灌溉用水反弹效应上升的主导因素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但各省(区)存在区域差异,其中甘肃、宁夏和陕西为单位面积产量增长,青海为气候变化,新疆为种植面积扩大。所以,为缓解旱区农业灌溉用水反弹效应,在整体策略上,不能追求单产的最大化,而应适当采取亏缺灌溉,并合理规划灌溉农业规模;在局部策略上,要实行差异化的区域政策,因地制宜。  相似文献   

6.
基于CGE模型的水资源政策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7.
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调整水资源要素水价、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促进用水技术进步是实现有效节水的对策。基于水资源同时以水要素和水商品形式存在的特点和我国水资源报酬征收的实际情况,本文建立了包含水生产与供应业、水资源要素报酬、生产用水补贴的水资源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建立了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调整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3种情景;以江西省为例,编制SAM表并利用CGE模型模拟各情景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并且对同一节水目标下3种情景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水资源要素价格、削减生产用水补贴和技术进步都能促进用水效率提高,减少总用水需求量;但无论从总产出、GDP、就业、物价水平还是居民及企业收入等指标看,前两种情景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且削减生产用水补贴的负面影响更大,技术进步则在达到节水目标的同时能够促进经济发展;3种情景变化对农业的产出和用水量影响显著,说明农业节水潜力巨大。进行政策选择时应该慎重考虑各种政策的影响和政策的可操作性,将农业作为重点节水行业,并长期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相似文献   

8.
汪国平 《科技通报》2011,27(4):621-624
农业水价低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合理的农业水价能有效提高水资源的使用和配置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促进节水技术和节水农业的发展.我国农业水价改革关系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其中供水单位和用水农户是首要利益相关者.论文从博弈角度分析了农业水价改革中两个首要利益相关者的策略选择,并提出了农业水价改革要兼顾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调动各...  相似文献   

9.
孙建光  韩桂兰 《资源科学》2009,31(5):757-762
本文立足当前塔河流域的成本水价,基于流域主要节水技术成本投入,构建了流域农业节水水价;然后,利用已有研究资料和流域不同作物的水分生产函数,进一步构建了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模型;分析了未来塔河流域不同农业节水水价的节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节水水价的未来农业水价的调整可大幅降低灌水量,提高节水效应;②流域水价弹性系数会由缺乏弹性变为富有弹性,这成为流域农业水价调整可行性的一个标志;③不同作物水价需求弹性效应差别很大,这使未来流域农业水价的需求效应分析事关流域粮食安全和用水户的水价承受力问题,成为未来塔河流域农业水价调整研究的重要相关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胡伦  陆迁 《资源科学》2018,40(2):417-426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已成为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政府干预贫困的主要手段,其减贫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检验。文章利用甘肃省张掖市540份农户微观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干旱风险冲击下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对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发现:① 干旱冲击是农户致贫的关键因素,农业干旱损失每提高1元,会使农户贫困发生率和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提高16.6%和4.0%;② 节水灌溉技术显著降低农户贫困发生率和贫困脆弱性,减贫效应显著。灌溉技术采用意愿每提高1个档次,会使农户当前贫困发生和未来贫困发生的概率分别下降10.5%和2.6%;③ 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降低农业干旱风险冲击对农户贫困发生率的负向影响的功能,但对减缓风险冲击的贫困脆弱性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及驱动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敏俊  王磊  王晓君 《资源科学》2011,33(8):1489-1497
2002年起张掖市开始了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以缓解黑河分水后张掖市可用水量减少的局面。本文通过分析张掖市水资源供需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黑河分水后张掖市水资源供需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及经济学机制。结果表明:建立水权制度、渠道衬砌等工程手段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措施对于实行"总量控制"、保障黑河分水的顺利实施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目前水量向灌区分配时仍然比较粗放,"定额管理"也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超额灌溉的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剩余水量回购定价过低阻碍了水权交易。当前张掖市的水量平衡是在上游来水增加的条件下得以保持的,一旦上游来水减少,现行绿洲农业的规模和结构将难以为继,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和生态建设将会面临水资源的制约,亟需重新思考绿洲农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加强和完善农业用水需求管理  相似文献   

12.
钟帅  沙景华  沈镭  刘立涛  柯文岚  张超  沈明 《资源科学》2015,37(12):2421-2429
中国水资源问题表现为供给不足和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严峻,而城市化过程是今后水资源需求持续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对水资源定价系统的改革带来了挑战。本研究将3种水资源定价系统分别引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以城市化过程为模拟背景,比较了不同的水资源定价系统中水价变动、水资源部门间分配状况以及宏观经济变动水平。研究表明,在控制水供应总量的条件下,农业部门和城乡居民的用水需求增加,其它生产部门的用水需求减少,相对用水价格在不同系统中变化显著;不同系统对于GDP和各生产部门的影响并不显著,然而对城乡居民的福利有显著影响,平行定价系统将使农村居民获得最高的福利水平;进一步改革的统一定价系统将使城镇居民实现最高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柳雅文  赵旭  刘俊国 《资源科学》2016,38(10):1914-1924
最终产品本地用水指支持最终产品生产所需的本地水资源,该用水指标能够反映最终消费和产品供应链对当地水资源的影响,因而开始被学者所关注。本文以天津市为研究区,采用环境投入产出分析技术核算天津市的最终产品本地用水量,并用结构分解模型对其变化情况进行驱动力分析,进而探究了社会经济层面上的驱动机理。结果表明:2002-2012年间天津市最终产品本地用水量增加了6%(1.1亿m3)。人均最终消费效应是其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用水强度效应和最终消费部门效应是抑制其增加的主要因素;从产业部门来看,农业部门的最终产品本地用水量最大,但工业规模的扩大是导致最终产品本地用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天津市可以通过减少出口高用水强度产品、提高出口产业用水效率、提倡本地居民改变消费结构和将最终产品本地用水和水足迹等指标融入企业绿色核算体系等方式减少天津市本地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压力。  相似文献   

14.
探索编制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水资源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在构建由“汇总表-归类表-辅助表-基础表”组成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报表体系的基础上,从存量到流量、从实物到价值确定了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表式结构与核算方法,并以浙江省湖州市为案例区,实践探索编制了2006—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表明:①2013年湖州市水资源资产价值总量为1414.10亿元,是当年湖州市GDP的80%,印证了湖州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理念;②2006—2013年,因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共同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资产增加了224.78亿元,增幅为18.90%;③2006—2013年,受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的影响,湖州市水资源负债总量为-3.81亿元,水资源资产与负债差额为1417.91亿元。  相似文献   

15.
许菲  白军飞  李雷 《资源科学》2021,43(12):2490-2502
价格工具在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与降低食物生产用水压力两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1781户微观家庭的记账式调研数据,构建了2-Step QUAIDS食物需求系统模型,估计了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之上,模拟了不同价格方案对膳食结构和水资源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中国居民膳食结构将持续以肉类消费占比上升为主要特征的变化趋势。一方面,这种变化将进一步推升居民家庭的食物消费水资源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前消费占比本就偏低的蔬菜以及包括乳制品在内的其他食物的挤出,居民膳食结构的失衡程度将进一步加大,影响健康水平。②肉类食品合理的价格管理方案在降低水资源需求的同时,将推动城镇居民膳食结构的均衡化。在家消费的肉类价格上升10%,将会使城镇居民食物消费水足迹期望值下降5.32%,此情境下,消费者通过减少肉类消费,增加蔬菜以及其他食品(包括乳制品、豆制品等)消费,使得其膳食结构偏离均衡模式百分点数由24.80减少到19.61,居民膳食结构得以改善。面对快速增长的超重及肥胖发生率和持续增加的农业水资源压力,科学探求并合理利用食物价格机制,以此实现改善居民膳食结构并减少农业水资源压力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吴正  田贵良  胡雨灿 《资源科学》2021,43(11):2264-2276
水资源费改税是中国政府为促进水资源有效节约和可持续利用而实施的重要价格改革措施,政策实施的节水效应和经济影响是决定税改工作能否全国推广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以首个水资源税改试点——河北省为例,在对标准社会核算矩阵(SAM表)进行拓展的同时,构建了开放式水资源嵌入型一般均衡模型(CGE),并设置了3种情景来模拟实施的水资源税改政策对河北省的经济运行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征收水资源税在短期内会对宏观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从长期的角度来看,实施水资源税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提高企业对水资源的使用效率,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②不同行业对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存在差异,因此差异化的水资源税改政策能更有效地达成节水目标,实现更理想的政策效果;③对水资源税进行转移支付可以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有效减轻征税所造成的福利损失,在实现理想的节水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各省在实施水资源税改政策时要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和税收使用3个方面统筹协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洪思扬  程涛  王红瑞 《资源科学》2021,43(9):1794-1807
经济发展与水资源和能源密不可分,研究水和能源两种资源在宏观经济系统各部门之间的流通特征,挖掘其内在规律,对地区水与能源的高效及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复杂网络理论创建资源网络模型,从水资源-能源的双重节约和双向节约的新视角发掘资源网络特征。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水-能源相关要素资源网络具备小世界性及无标度性,网络中关键部门的变化将显著影响整个网络。②江苏的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建筑业等部门因具备较大点强度而对长江经济带的水-能源的双重节约作用显著。江苏的化学产品业、金属冶炼和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业以及湖北和湖南的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等部门的节水带来的节能效应和节能带来的节水效应可快速传播至其他部门,对水-能源双向节约作用显著。③研究区内各省市资源流通量大体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江苏、湖南和湖北地区资源流通量较大,云南、贵州和重庆资源流通量相对较小。④对重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重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重庆(建筑业)→重庆(其他服务业)、四川(建筑业)→四川(其他服务业)3条贸易路径中的部门进行合理的资源调控可以显著影响整个网络的资源流通量,从而实现资源节约。本文探究地区水-能源网络特征,旨在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