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苏洵、苏轼史论散文一脉相承,都体现出“有为而作”、“自得”为文的有补当代的创作倾向,且都有战国纵横家之风,气势雄放,雄辩滔滔,造语精警。然苏轼较之乃父,不仅其才思、才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好读书,善读书,因而其文更为放恣变幻,更富创造性。苏洵、苏轼史论散文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大家,他的散文创作具有“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特色,在散文创作方面艺术成就独特.对我国散文创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从苏轼散文有补于世的创作态度。自然天成、闲适旷达的创作风格,以及对完美人格的创作追求等三个方面探索分析了苏轼散文的文化品格,探讨了苏轼散文具有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形成的具体因素。  相似文献   

3.
苏轼散文的分体研究工作迄今尚无人进行。本文作为苏轼散文分体研究系列之一,对其论体散文的界定、说理方式及内在精神气质与散文思维与表达特点的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力图揭示苏轼好议论、善议论的内在联系及其主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4.
苏轼记体散文的传统分类,太过琐碎,本文从中国记事散文的发展出发,以“记事”为其文体特征,对苏轼散文作了重新归类,并就其记体散文的议论化特点及其作用、创作灵感和表达风格等问题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人们对苏轼记体散文构思、立意及行文的变化创新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全国苏轼研究学会于九月二十八日至十月三日在河南平顶山市召开了第四次学术讨论会,现将会议内容综述如下: 一对近年来苏轼研究的评价与会者普遍认为,近年来苏轼研究成绩是显著的。不过对苏轼的散文的研究,同苏轼诗词及其生平事迹的研究相比,差距甚大。苏轼诗词均有很多注本,并有大量从宏观与微观角度研究的论文,而苏轼散文研究多停留在微观研究上,许多论文仅是赏析其名篇,至今还没有苏轼散文的完整注本,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
“辞达说”是苏轼后期所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文论。“辞达”的说法源自孔子,但苏轼却做出了独特的发挥。他认为“辞”之“达”决非易事。一难难在时“物理”、“物之妙”和“已意”认识不易;二难难在已认识到,表达更为不易,非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不可。苏轼这一观点是针对王安石科举改革给文坛造成的弊端而提出来的。它有力地纠正了当时“千人一腔”的粗陋文风,有效地保证了宋代散文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前后《赤壁赋》堪称苏轼散文中的"双壁",通过对两篇赋的对比研究,我们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苏轼文风的绮丽华美,挥洒自如,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面对逆境时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8.
苏轼对儒道释多元文化的融通和其生命本身对宇宙、人生的深入思考,形成了以“真善美”为本源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则因具有极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而比其他艺术形式更能体现他的艺术精神,苏轼散文抒写自由心灵、向往自由境界和追求散文的自然天成就是其艺术精神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不仅受佛、道思想影响,也受《周易》影响甚大。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他所创作的《东坡易传》中,从苏轼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思想与艺术上的特色对苏轼的散文创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北宋大文豪苏轼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散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标志着古代散文的新的高峰。南宋皇帝孝宗赵眘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至是而大成矣。”他的游记散文更是戛戛独造,如《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名篇,众口昔碑,流传百世,成为苏轼散文的艺术精品。尽管他们在其宏富博赡的文集中数量并不显目,伹质量不一定与数量成正比,这些文学性很强的游记作品,恰恰是苏轼散文创作成就的突出体现。“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可以说是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的最精当,最准确的概括。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是学贯中西、誉满天下的小说家和散文家,他的写作观渗透在他的小说、散文、文化著作和传记文学中。探询他的写作心理,观照其写作理念及审美特征,对于全面解读林语堂的文化思想和指导现代写作都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茅盾的许多散文较多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描述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这些象征散文既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又有完美的艺术形式。而其所选取的意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27年到1930年为第一阶段,其特征为“苦闷沉郁、迷蒙恐惧及淡淡的希望”;30年代为第二阶段,其特征为“充满生机、活力与战斗性”;40年代为第三阶段,其特征为“赞美、歌颂、美好与向上”。茅盾正是以这些意境隽永的散文小品象征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时代特征,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激荡着时代风云、包含着精湛社会内容而又具有强烈艺术魅力的画卷。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了不少游记,《永州八记》尤为著名。这些文章不仅用清新秀美的文笔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种种形态,而且寄寓了自己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愤激,透露出作者寂寞孤愤高怀傲物的感情色彩。人们从“永州八记”中或隐或现地可以看到作者的遭遇与凄凉心境,也可领略柳宗元游记散文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4.
冯伟林的散文内部激荡着一股鲜明的政治情怀,它以英雄题材为依托,由主体精神灌注而成为文体的内核.而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以论为魂是其文体的结撰艺术."有温度的政治话语"显示了其独特的语体风格.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运用不同视角与多种笔法塑造了一组神态各异的商人形象。这组商人形象在中唐散文中的出现,不仅明示着柳文对史传文学手段的继承与突破,深隐着中国文化对商人注重道德评判的传统意识,承载着柳宗元对政治与士风进行干预的一贯精神,也构成了对当时新乐府诗歌创作的呼应,实现了新式散文的社会价值与文学价值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6.
韩愈散文风格具有雄奇恣肆的特色,“雄”是其“气盛言宜”主张在创作上的反映,“奇”是其“务去陈言”主张及其创新精神在创作上的体现。该风格出自于作者炽热奔放的感情、丰富无比的想象、变化无端的构思以及嘎嘎独创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仫佬族作家潘琦长期以来笔耕不辍,在散文创作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潘琦的散文充满着浓厚的人情味儿,不论是他的游记散文、怀人散文还是随感类的短文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流露着强烈深挚的情感。潘琦的散文对世事人情有着较好的体悟,这一方面是潘琦生活睿智和品格豁达的表现,同时也是其厚积薄发文学素养的展露。从这个意义上看,潘琦的散文富于知识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作人纯散文破除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在中国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从辞意的比例、藻饰的程度和笔力的强弱等角度来考察,周作人纯散文语言简洁凝练、质朴本色、淡而有味、圆润有力.因此,从语言表征的层面看,周作人纯散文呈现出简单、坚韧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南朝梁慧皎所撰《高僧传》是我国宗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作品,是六朝众僧传中仅存的垂则后世的完整僧史.他的作品取得不凡成就,实有赖于他广博精深的学术修养.这在他的作品,尤其是论赞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三个突出表现:一是对佛教史有独到精湛的识见;二是对宗教有比较客观的态度和理性的认识;三是对有关佛教的许多问题有深识灼见.  相似文献   

20.
学界历来认为张九龄散文大多是文学性不强的公文,所以占《曲江集》四分之三的张九龄散文研究非常薄弱。但笔者认为,张九龄的各类散文都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就体制方面考察,其文章顺应时代文风,把散文引入骈文,使其文章含有散文的精神气势,具有骈散相间、典雅自然的审美特征,大大加速了了唐代开元年间文章骈散结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