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浙江大学为例,选择中美5所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棱为比较对象,引入专利情报分析和对比的方法,从专利分析的8个层面对浙江大学的技术创新特征进行全面细致的阐释,从多个角度揭示浙江大学的技术创新特征,并通过同类院校的对比来发现浙江大学与中美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的高校之间的具体差异.为从专利角度评价技术创新探讨可行的方法,为客观全面评价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能力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
专利是衡量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技术研发角度,通过对发明人的专利信息分析可以揭示技术创新者的科研水平和竞争力。以智能机器人领域为例,以DI数据库检索清洗出申请量排名前100的发明人为研究对象,基于专利信息构建技术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特征。对这些发明人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价,通过DDA分析平台共现矩阵和聚类分析,挖掘技术创新人才及团队。  相似文献   

3.
曹勇  赵莉 《科研管理》2013,34(8):42-52
专利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其作用已从防御性手段转变成战略性工具。通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363份有效问卷调查数据,从资源观的视角,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研究企业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并重点探讨专利商业化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专利获取对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保护对专利商业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专利商业化在专利获取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而在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则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结论不仅拓展了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理论研究领域,同时为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开放式创新环境下通过有效的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资源观的视角和开放式创新理论,本文对118家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收集的363份数据进行了分析,深入探讨企业专利管理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关联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专利获取与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保护与专利商业化具有正相关关系;专利获取、专利保护、专利商业化与技术创新绩效中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技术锁定对专利管理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联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能够通过加强专利管理提升技术创新绩效,但应合理避免并突破现阶段的技术锁定现象.  相似文献   

5.
以德温特创新索引专利平台(Derwent Innovation Index,DII)收录的1963-2009年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我国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信息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和德国的专利信息情况,分别从专利整体产出情况、重点研发技术领域和研发机构专利布局等角度揭示出我国数控产业的发展变化,为全面掌握数控产业技术创新动向与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燕玲 《科学学研究》2009,27(4):622-628
 专利与技术创新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如果泛泛地以专利分析工具对行业技术创新进行研究是一个无目的无限度的庞大工程,而根据分析者的需要,进行分析框架的构建则使得整个分析工作不仅系统而且目的性强。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以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的特点及专利分析与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特征的对应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此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活动特征的专利分析框架,为行业技术创新研究提供重要的专利分析信息。基于分析框架进行专利分析或技术创新研究是一个双向的互通过程,可以根据专利分析的内容选择、指导行业技术创新特点的研究;也可以基于行业技术创新研究的需要选择专利分析的内容。基于专利分析的行业技术创新研究对于技术创新内在属性差异包括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过程特点的差异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宋爽  陈向东 《科研管理》2016,37(9):68-77
专利技术特征是专利价值生成的重要因素。现有研究通常假定技术创新相互独立,忽视同一区域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关联。本研究以中国知识产权局1985-2009年间授权的战略新兴产业专利为研究对象,分析包括区域技术差异在内的多种专利技术特征对专利价值的影响。将专利存续期作为专利价值的代理变量,估计专利生存函数发现:中美日三国在各技术子领域的专利价值与其在该领域的技术相对优(劣)势有明显关联,而与技术领域本身的相关性并不明显。随后建立COX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技术领域因素,区域技术差异对专利价值生成更具显著且稳定的影响。区域技术优势能够促进专利维持并最终提升专利价值。  相似文献   

8.
郑莹  黄俊伟 《科学学研究》2020,38(6):1086-1095
主流研究认为专利放弃是专利质量低导致的“被动”技术投资失败,但实践中专利放弃有时是企业“主动”修剪专利组合的理性结果。二者矛盾,是因为研究者的视角局限在专利个体质量,而企业着眼于专利组合及长期战略目标。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借鉴实物期权理论,试图通过分析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专利放弃行为的影响,揭示企业处置专利时隐含的期权逻辑。研究通过对1992-2017年2380家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外生不确定性和内生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的专利放弃行为,同时在企业专利组合多样化程度更高时不确定性对专利放弃的抑制作用更强,意味着多样化的专利组合对应对不确定性的作用更强。研究结果补充了传统研究中专利维持取决于专利质量这一观点的一元性,指出专利作为一种实物期权资产,其决策同时受到环境和专利组合层面特征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专利情报分析的数控机床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Thomson公司开发的德温特创新专利索引为数据来源,借助专利情报分析方法,对数控机床产业专利信息进行分析.分别从专利地域分布、研发机构分布和研发核心热点领域等角度揭示出数控产业近40年来的发展变化,为全面掌握数控产业技术创新动向与创新发展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有文献对于企业政治关联与技术创新的关注刚刚开始,对于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商未完全揭示清楚。立足于高阶理论,并结合社会资本理论和资源基础观等多重理论,构建了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经由逻辑演绎与理论整合,形成了作用机理综合性分析框架。研究表明,政治关联影响技术创新的作用机理可以概括为:"高管政治关联—创新资源获取—创新资源投入—创新绩效"。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认识政治关联的作用、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雪忠  詹映  蒋逊明 《科研管理》2007,28(2):180-186
随着技术标准与专利的日益结合,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日渐成为举足轻重的专利许可主体。本文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剖析了技术标准下的专利池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在专利池形成过程中,企业进入专利池的预期对我国自主创新有强激励作用,同时也可能导致重复研发。专利池所依附标准的不确定性也可能导致自主创新的迟滞。专利池形成之后,通过促进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将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另一方面,专利池的知识产权滥用行为则会对我国的自主创新产生消极影响。同时,专利池内部的“搭便车”行为和在位厂商地位也可能会妨碍创新。  相似文献   

12.
   专利创新作为助推行业转型升级和价值再造的战略工具之一,其布局及演化历来备受各国关注。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及供应链格局演变,供应链专利数量呈指数级增长,成为供应链创新的风向标和指示器。本文选取中国、美国、日本、德国、韩国供应链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深度挖掘1990—2016年共27年供应链专利数据池,从合作创新、空间结构、技术主题三方面,采用定量和可视化方法分析网络特征及演化路径。研究发现:(1)供应链专利创新网络演变过程与全球产业发展轨迹高度一致,计算/推算/计数、通信技术、输送/包装/贮存等为供应链专利申请热点,也是各国专利技术必争之地。(2)供应链合作创新网络不断趋于成熟,异质性社区结构逐渐凸显,各国亟须消除锁定效应,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规模。(3)供应链专利空间网络规模逐渐扩大,但空间布局不均衡,各国多以本国跨区合作为主,跨国合作为副,跨国合作多以美日韩三国间合作居多。(4)中国供应链创新专利规模增大,但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尚未真正发挥作用,技术主题布局与我国优势产业发展尚不匹配,亟须顶层设计供应链专利布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强化技术创新源头供给,加快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是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途径。基于专利视角构建技术创新策源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从专利视角发现问题,精准施策,提升技术创新策源能力,也能够对当前技术创新策源评价和建设产生一定启发作用。[方法/过程]基于专利信息构建了一套简洁、可行的技术创新策源评价指标体系,将专利质量纳入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赋权,并以上海市人工智能技术领域为例,以纽约、东京、伦敦作为对标城市,对指标体系应用进行可行性验证。[结果/结论]构建的指标体系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结果,上海人工智能技术创新策源能力排名第三,技术创新策源产出优势明显,但技术创新策源质量具有明显短板。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产权激励角度论述了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提出假设:只有温和的专利制度,才会带来技术的创新激励。通过随机前沿模型对1987-2010年我国技术创新绩效进行测量,发现技术创新绩效的波动和专利制度的变动存在波动相关性,然后采用三次函数的库兹涅茨曲线模型,选择专利保护程度作为衡量产权激励度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现阶段我国的专利制度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的产权激励作用存在"倒U"型关系,政府应采取温和的专利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5.
梁玲玲  陈松 《科研管理》2011,32(10):104
专利制度长期以来被学术界和政府视为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投入的最佳制度,然而随着主要发达国家的专利制度日趋强势和严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及创新专家对此提出了质疑,认为过于严厉的专利制度不仅会阻碍创新而且不利于经济增长。温和的专利制度,并辅之以公共资助、政府奖励以及专利买断制度会使创新激励制度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赵阳 《现代情报》2021,40(12):84-89
[目的/意义] 探索适用于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技术信息挖掘方法,提高企业对专利信息的利用效率。[方法/过程] 剖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及专利信息在企业技术创新中发挥的作用和价值,从企业技术创新的流程和需求入手,确定每个创新阶段需要挖掘的专利技术信息内容,以此选择基于专利检索、专利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专利技术信息挖掘方法。[结果/结论] 提出了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技术信息分析框架,基本可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对专利技术信息的需求,可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以1984——2019年国家层面上发布的298项专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专利政策的历史演进、发文府际关系、不同阶段的政策结构特征、总体演进逻辑和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专利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84年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历经了改革开放内需驱动下的初步确立阶段、迫于国际压力下的与国际接轨阶段、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阶段和由专利大国迈向专利强国的全面治理阶段。整个演进过程也反映了专利技术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专利事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以及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的特点和规律。在总体演进过程中专利政策的体系结构不断扩张,体现出与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产业经济体系不断融合的特征,同时其自身功能定位从传统的权利保护鼓励创造向激励创新、促进产业化应用和经济体制变革等综合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冯萍 《科研管理》2021,42(8):184-191
本文使用2008—2017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许可数据,采用倾向值得分匹配倍差法考察了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与自身创新能力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专利技术对外许可行为存在显著的自选择效应,创新能力越强的企业选择对外许可其专利使用权的可能性越大;控制自选择效应后,企业专利对外许可行为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发展有长期促进作用。对不同技术类型企业研究发现,高、低技术产业企业的专利许可行为对其自身创新能力提升分别有长、短期促进作用,中技术产业企业的许可行为对企业创新能力发展则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制药技术创新特征和创新资源竞争特征来分析多国制药企业在华技术资源竞争状态,研究认为,制药技术创新不同于其他制造业技术创新,制药技术创新活动具有非线性和非连续性,对基础性研究与开发活动高度依赖,因此适合于利用专利数据分析其创新资源的竞争状态,同时也对相应的国家创新体系提出挑战。文章提出使用技术领域的覆盖宽度和技术资源的集聚程度两个重要方面分析方法研究制药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本文给出典型国家,特别是美国制药公司在华专利技术资源的发展特征,对比分析多国制药企业在我国的技术资源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为我国相关产业政策和企业竞争战略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国家创新体系下,专利制度连接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扩散各子系统,适度合理的专利保护强度是实现创新系统之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保障。运用综合评价法,测度52个国家2006年-2017年的实际专利保护强度,从而探究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与基础科研能力对专利保护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看,经济发展、跨国技术扩散和基础科研能力均与专利保护强度呈正相关关系。分组模型结果显示,中低收入国家受国际贸易地位及国内市场压力影响,往往会适用偏高的专利保护强度;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会推动中高收入国家从专利制度的被动适应过渡到主动运用的新阶段;不仅如此,当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足够高时,专利制度的首要作用将从直接增加社会总福利转向保护和激励创新,进而推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