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并实现和特定群体的信息沟通与互动.自2012年8月微信公众平台正式推出以来,政府机关、媒体、企业等众多机构纷纷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微信公众平台为渠道进行服务的宣传、推广.近几年,一些档案馆在微信公众平台建设上作了积极的探索.据统计,截至2015年2月20日,全国有62个档案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档案信息服务,为利用者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提升了档案信息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环境下档案工作与微信公众平台的日益结合,许多与档案活动有关的公众号逐渐被大众熟知或接受.公共档案馆作为我国档案事业的主体,也开设了自身的档案馆公众号.论文以各省市级公共档案馆为例,深入剖析其微信公众号极具自身特色的栏目,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设定用户体验调查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用户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满意度,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促进档案馆更好地进行自身的工作建设,更高效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微信渗透到各行各业的今天,高校档案馆应积极探索档案微信服务。本文对高校档案馆微信服务需求与供给进行了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法对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构建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高校档案馆微信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4.
微信公众平台是档案馆信息传送的新途径,已在我国部分档案馆得到使用,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我们加强建设并采取有效的推广策略,大力提升公共档案馆微信平台的影响,为档案事业发展再增动力。文章以上海区县档案部门为调查对象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微信公众号被很多事业单位应用于各类服务中,其中包括档案信息服务.信息时代下,档案馆如何借助微信公众号为使用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何创新管理模式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率,是目前档案部门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微信公众号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意义] 从用户感知的角度,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为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优化奠定基础。[方法/过程] 通过问卷调查构建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质量影响因素模型,使用SPSS软件,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检验,根据结果对假设模型进行修正,并对修正后的影响因素模型进行讨论。[结果/结论] 从用户感知角度全面综合分析微信公众平台上公共档案馆服务质量影响因素的构成,主要包括服务过程与系统运行、用户特征与费用、档案内容的内部特征、档案内容的外部特征和公众平台界面设计5个维度以及服务交互性等25个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由于具有互动营销功能,微信可作为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的重要选择之一。本文以《档案移动服务平台建设指南》为依据,采用网络调查法调查了我国省级综合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开展档案查询、档案展厅、档案资讯、互动交流等移动服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以部分优秀微信公众号和移动服务平台为例提出了相应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应用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从作用研究、优势分析、可行性分析、类型与方式研究、策略研究和调查分析等六方面,归纳总结了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服务中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研究不足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通过这一平台,个人和企业都可以打造一个微信的公众号,可以群发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五个类别的内容.目前微信公众平台支持PC端网页、移动互联网客户端登录,并可以绑定私人帐号进行群发信息.将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应用于档案信息服务中,为传播优秀档案文化,改善档案信息服务方式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研省级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开展情况,对官方微信服务的账号类型、聊天界面、自定义菜单和推广方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档案馆微信服务方面存在的档案馆与微信平台结合度不高、信息交互功能缺失严重、服务功能利用待完善和推广力度薄弱等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档案馆微信服务的发展对策,从而为档案馆微信服务水平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江苏省167所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开通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已开通的公众号建设情况和运营情况进行系统调研,从基本设置信息、自定义菜单、WCI指数、粉丝数、推文频次和内容等维度详细比对和分析,归纳优势和不足,提出优化和改进策略,为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建设提供参考,以便提高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提供档案服务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程巧 《档案时空》2016,(10):29-30
微信公众平台面世以来,以巨大的终端市场、显著的软件优势、广泛快速的应答、灵活的开发及整合优势,迅速应用在政策宣传、知识普及、商业推广、生活服务等领域.发展到现在,微信平台俨然已经形成一个巨大的生态圈,让需求者们足不出户即可接收、查询、共享各类信息.各类档案馆是管理和满足各类档案利用的前沿窗口,其利用者来源广泛、需求多样.因而,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平台优势,为用户提供广泛、高效、快捷、安全的档案信息及知识服务尤为迫切,其服务效果同样也令人期待.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以推进高校文化传承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尝试将微信平台建设与档案馆文化传承职能相结合,解析高校档案馆微信平台运行现状,探究利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加强档案文化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8,(Z2):75-76
<正>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档案信息服务,有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服务精准等优势。随着微信公众号的盛行,越来越多的档案部门把微信公众号纳入档案宣传与服务的阵地,不断做大做强。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档案公众号将档案信息服务推向深入,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受众。一、排名靠前的档案公众号的特征档案微平台研究是对全国范围档案及相关行业微平台运营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定期发布排行榜单和研究成果的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我国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发展建议,旨在为以后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晨 《档案与建设》2016,(10):30-35
服务型社会的来临将用户及其需求推上了服务生态链的顶端.针对国内档案馆档案利用率低下的情况,文章以社会调查的方式结合微信公众号数据,对档案用户需求进行了相关研究.基于社会调查的结果分析,文章总结了档案用户需求现状并归纳了影响用户需求的七大因素,以期推动新时期档案利用服务的开展和理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7.
李兴利在《中国档案》2016年第12期撰文,从热门推文角度入手,以“档案微平台研究”团队推出的《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数据为样本,对档案微信公众号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作者通过对“档案微平台研究”公布的有关数据的统计比较,得出档案微信公众号存在热门推文集中的结论。作者认为,“天津市档案馆”“档案春秋”“吴江通”“读档”“龙门县档案局”“张家港档案”等几个公众号之所以能在众多微信公众号中突围成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主要原因在于注重原创、注重实效、使用通俗易懂的网络语言,同时突出档案特色。作者指出,新媒体发展速度很快,公众号的推陈出新也很快。虽然公众号的优秀个体在变,但是仍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总结、可借鉴:第一,档案业务工作是基础,做好档案业务工作,需要各个部门都参与进来,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上,用网络的语言和新媒体的形式将之表现出来,通过档案微信公众号,可以考核评估各项业务工作,并可倒推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第二,精彩推文要精心策划,档案微信推文要有时效性,发布要有由头,热门推文在档案展览活动预告、重大节庆纪念稿件方面都做到了提前组稿、审稿,打足了提前量;第三,自媒体要注重自我推销,档案微信必须明确自己的目标,结合目标群体的需求,规划好栏目模式,形成特色,并通过有吸引力的内容,促进网友的访问,这样才能在众多媒体、自媒体服务平台中脱颖而出。作者最后指出,档案行业微信公众号虽有长足发展,但缺点和不足也十分明显,一是档案微信总量少,二是档案政务服务稿子分量不足,三是能满足档案馆的主要职能需求、真正在微信平台上实现查询开放档案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档案微信数量不多。  相似文献   

18.
鉴于公共档案馆逐渐开通微信公众平台的趋势,本文通过调研不同级别、不同地域的公共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平台,对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措施,以期提高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国内112所高校(含双一流大学)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的方法,收集到了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阅读推广现状的数据和社会公众对档案馆微信平台的反馈意见。运用微信传播指数(WCI)对阅读推广效果进行统计与分析,以此探讨影响高校档案馆微信阅读推广效果的因素和提出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社交媒体时代高校档案文化建设面临"供""需"两难困境,本文从微信公众平台给高校档案文化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入手,分析探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和保障策略,依托档案工作"微"平台,实现档案文化资源有效利用,充分发挥高校档案的宣传教育功能,提升高校档案工作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