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运华 《班主任》2004,(1):24-25
80年代的小学生差不多都曾写过一篇题为<我的理想>的作文,很多同学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当然,也包括我在内.那时候,教师是一个模糊的职业概念,却最受我们的青睐,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多么的威风,一言一行都成为同学们无法抗拒的"圣旨".我们产生这个理想只因我们崇拜自己的老师.  相似文献   

2.
正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像火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像粉笔宁可粉身碎骨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老师们也是凡人。在全社会都在呼吁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许我们更不应该忽视教育的主导者——教师。因为,只有身心健康的老师,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教师虐待、伤害学生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给学生的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案例1:某中学初中二年级学生赵某在一次考试中,扭头咳嗽了两声,站在教室门口监考的白老师便让他走过去。白老师问他:"你干啥呢?"他回答:"咳嗽。"白老师便对他左右开弓一顿耳光,  相似文献   

4.
教师,人称"老师",自古以来就是尊称,现在依然看好。君不见如今在公共场合或电视上出现的大有作为或小有建树的人,尽管从未当过教书匠,只要年纪大一些,或稍大一些,一般人也亲切地称其为"老师"。中国早有"五十而艾"、"六十曰耆"之说(《礼记·曲礼》),荀子有道是"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不管在"教师圈"以外被称为"老师"的人是否都"老"而且"信",至少说明"教师"、"老师"作为尊称至今并未失效。  相似文献   

5.
吴友智 《中国德育》2007,(12):47-48
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教育学老师问我们:"上课时,假如有学生突然问你所不知道的问题,你怎么办?"我们这些"准老师"无言以对,都觉得这实在是有伤师者尊严的难题。如果对学生说:"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么……"那么所谓的"传道、授业、解惑"从何谈起?于是老师传授我们两个经典的教例。一位老师的回答是"这个问题我们课内暂不讨论,下课后我们单独对这个问题探讨一番。"下课后,教师去查阅资料,然后回复学生另一位老师则说:"这个问题我先不回答,先请其他同学说说看?"转移回答对象,然后老师在学生众多答案中整理出一个得体的回答。我们都抚掌称妙,这两种方法既掩饰了老师的"无知",维护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拜,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由于教研工作需要,笔者常有机会接触农村基层学校的教师,比较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最近又有两次给"国培班"乡村教师授课的机会,得以和来自一线的乡村教师们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他们对参加师资培训的想法。乡村教师们对近年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教育均衡,调整结构,重心向下,加大对乡村教师开展专项培训力度的做法表示认可。有教师表示:"过去,听说城里的老师常常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我们十分羡慕。我们也想给自己‘充电’,但是教师岗位都是  相似文献   

7.
毫无疑问,人在外观上最吸引人的是脸,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很在意自己的脸,尽力去呵护它、美化它。可是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还有一张同样需要尽力美化的"脸",这就是语文教师的字。从传统意义上讲,一笔好字是我们语文老师赖以生存的几条根之一。时至21世纪,汉字书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新课题,这已经是大势所趋、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正>九岁那年,秋季的一天上午,我和邻居狗剩儿各自抱着一只小猪崽,一起在大街上跑,后面一只老母猪正在"哼哼"地追赶我们俩。我们村小学的谢老师一手一个薅住了我俩的脖领子:"这俩熊孩子,走!跟我上学去,开学三天了也没有见你俩的影子,这次可抓到你们了……"我和狗剩儿第一天上学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老师抓进学校,按在教室里的座位上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我们所接触的课堂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不再是教师讲,学生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开始普及教育过程,学生的积极参与使课堂突发事件频频发生。"教育的成败,教师是关键。"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者在新课程推行并深入发展的今天,重新思考教师教育机智尤其意味深长。"因此,对教育机智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一、新课程背景下需要教师的教育机智在阅读众多的教育故事中,我们都可感受到,无论作者  相似文献   

10.
正不可否认的是,再怎么强调好教师的重要性都不过分。许多人成年以后,依然会记得他小时候的好老师,并认为好老师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自己受益终身的人生导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落脚点都无一例外地落在教师身上,寄希望于好教师的贯彻和执行。不过,对于"什么是好教师"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似乎很难得出一个使所有师生完全信服的结论,它始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议题。在管理者眼中,优秀教师和教师素质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且更多的是  相似文献   

11.
我总也忘不了儿子上小学时每天放学回家说得最多的话是:"我们老师是这么说的……""我们老师要我……"在他纯真而水晶般的眼里,老师说的话永远是真理,老师做的事永远是对的,老师比任何人都伟大,老师无疑成了圣人.  相似文献   

12.
严琼 《班主任》2014,(1):58-58
正公开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类现象: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在教师的预设之内,教师无以作答时,往往会以"课后老师查了资料再告诉你们"或者"同学们课后查查资料,我们下节课再讨论"等为托词遮掩过去;结束本节课时,有的教师会号召学生课后开展某项活动,或者以"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欣赏课文""欢迎你们来我家乡做客,到时我当导游"等作为结束语。诚然,教师这样设计是为了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与下堂课教学内容做  相似文献   

13.
教师反思录     
<正>教师在对学生的教育中要做到"严"与"宽"天衣无缝,让学生从"宽"中体会到教师的信任,从"严"中感受到教师的愿望。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懂得:分数是次要的,成长才是主要的;升学率是次要的,人格塑造才是关键的。我们过去要求教师告诉学生世界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我们今天则要求教师启发学生,世界可能是什么样的,可以从什么地方获得知识——这其实也就是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了吴非老师的《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一文,他对"奢谈有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非常值得学习。近几年,我们都在围绕着"高效"做文章,渐渐地,教师也在变化着,不敢多说话了,不太会说话了,以往的幽默、诗意、大气、细腻、智慧……难得一见了,这让我对课堂上教师失去的情趣感到惋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他们渴望得到的不是表面形式多样的训练、训练、再训练。所以,在追求高效的同时,教师自身的情趣决不可丢。  相似文献   

15.
于漪老师曾说:"我当了一辈子的老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我上了一辈子的课,我上了一辈子遗憾的课。"遗憾什么?遗憾是因为不完美,不完美预示着还有提升的空间。因此于漪老师一辈子都在执着于专业的提升中。遗憾也是一种美。拉斯·史文德森曾说:"所有的乌托邦看上去都无聊得要死,原因就在于,唯有不完美,才是有趣的。"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正是因为有许多如于漪老师所说的"遗憾"才丰富多彩,才如拉斯·史文德森所说的"有趣"。  相似文献   

16.
1985年9月10日,中国教师节的开端。回头看看,整整20年过去了,一代人已经悄无声息地从出生到成人而教师的生存状况,却随着整个教育大背景的变化,发生了摸得着看得见的变化。我们采访了亲身经历这20年的一些代表以及相关见证人,听他们说平常事,道教师情。教师世家的荣誉张宁,27岁,高中教师就业时选择当老师,对我家来说,几乎算得上是顺理成章。不光爸妈都是中学老师,加上我,奶奶和姥姥家一共出了13位老师,遍布幼、小、初、高、大各个阶段。我一个同学开玩笑说“:不被你家亲戚教,就被你家亲戚的学生教,简直全城的人都是你们家熟人!”多年以前评…  相似文献   

17.
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又来临了,伴随着送给老师的鲜花和掌声,教师们又要在社会和家长的期盼中、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下,开始又一年的拼搏。现在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情感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内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职业情感、职业困惑、教师专业化程度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农村教育,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制约农村及贫困地区乃至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大"瓶颈"。当我们给教师提出这样或那样要求的时候,我们为他们做了些什么?在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关注教师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倾下身来,充分了解教师的现状及感受。  相似文献   

18.
老师今天拿来一个黑白相间的袋子,里面装着一位神秘的客人。调皮的男孩子们早就蠢蠢欲动,一会儿就跑过去偷偷瞄一眼。可被老师庇护的小客人,才不会让他们轻易看到。议论声四起:是金鱼?不是,是好玩的玩具?是一本书?就在我们七嘴八舌之际,老师竟又说了句让我们更疑惑不解的话:"它是坐飞机来的。"啊?太奇特了,难道是神物?同学们禁不住又议论开来……②当老师的手伸进袋子里时,我们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屛住  相似文献   

19.
在事业单位改革"人员编制只减不增"的要求下,中小学教师编制不足成为近两年的热点话题。中央编办四局相关负责人对中小学教职工管理有关政策措施的介绍,表明了国家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的决心。笔者在调研中常常听到两种声音,一种是"我们这个地方教师超编很严重,没办法只能临聘一些老师",另一种是"我们这个地方招不来老师,招来也留不下"。  相似文献   

20.
大理州中小学、幼儿园、师范院校教师住房开始有了改善,人均占有住房建筑面积14.3m~2,较一九七九年前有了很大好转。过去三代同堂、住黑屋子的状况开始有了改变。近年来,大理州各级人民政府都把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一九八五年起,省里下拨中小学教师宿舍建房补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