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明清全国进士与人才的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一 简单的回顾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人们对历史人才的地理分布进行研究时,就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科举中式人数为取样对象。前者如丁文江的《历史人物与地理的关系》1,以《二十四史》列传人物的籍贯为主要对象。后者如张耀翔的《中国人才产生地》2,以清代进士的地理分布为研究核心。此后数十年,除潘光旦、费孝通、何炳棣等的若干研究外,有分量的历史人才地理分布及变迁的文章不多见。70年代末以来,历史人才地理分布的研究再掀高潮。然这一时期的探讨仍以具体的历史人物和抽象的进士人数为两大素材。典型的如陈正祥的《中国文化中心的迁…  相似文献   

2.
明代军籍进士之多仅次于民籍进士,总数至少6506人,占统计进士总数的29.34%,比明代军籍占明代户籍总数的比例高出9.34个百分点,显示出军户比其他人户在科举竞争中付出了更为艰辛的努力。其在不同时期的数量及在进士总数中所占比例的变化大致经历了一个加宽的"几"字型曲线,在反映自身变化特点的同时,也曲折反映了明代军户的生活境遇、社会地位、在籍状况以及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其空间分布也表现出与明代进士总体空间分布迥然不同的特点,即军籍进士最多的地区不是南方,而是北方,这与永乐后北直隶成为政治和军事中心有着直接关系;云贵地区的军籍进士则成为当地进士的主体,辽东进士几乎全部为军籍进士。  相似文献   

3.
唐代重进士科,逐渐形成了进士文化,历来对此多作负面评价。由于科举冲破了六朝贵族文化对庶族人士的桎梏,尊进士而重诗赋,受时代精神感召,为社会风气鼓舞,诗人焕发出高度的政治热情,对诗歌影响极大。诗人关注社会、人生,改变了六朝的迂诞浮华、“不涉世务”,恢复和发展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激发出蓬勃振奋的精神,树立起健康的心态和足够的自信心,使诗歌具有刚健的生命力和雄阔的气象。进士文化改变了传统的道德观,虽“露才扬己”、“轻薄无行”,却德消而情长,仅唐诗抒写的怨情与爱情而言,都真切动人,影响后来之文学至巨。  相似文献   

4.
河北定州清真寺现存的《重建礼拜寺记》碑,题为元人所撰,长久以来,被当作珍贵的元代伊斯兰教文献而屡屡为学者所引用。本文在姚大力先生论点的基础上,从碑文中《古兰经》"三千六百余卷"之误只能出自《大明一统志》、碑阴题名所见回回人人名的特点不符合元代的状况、《重建礼拜寺记》碑与同寺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重修清真寺碑记》碑有密切关系,以及由元入明中国伊斯兰教的巨大变化的背景等几个方面综合考察,认为《重建礼拜寺记》并非元人所撰,而是出于明人之手。并推测其撰文的时间在《大明一统志》成书的天顺五年(公元1461年)之后,具体说可能就是《重修清真寺碑记》的撰写年代——正德十六年前后。  相似文献   

5.
盛唐的绝大多数诗人都是通过进士考试脱颖而出,一般研究者都认为科举考试给士人们打通了入仕门路,因而其时代精神是乐观昂扬、积极进取的。本文从诗人心态的角度切入,发现诗人们的科考心态是淡定的,中第后的现实处境也颇多坎坷,盛世的官场并没有给进士们多少大有作为的发展空间。所以诗人们摆脱贫贱的动机远多于建功立业的抱负。进士考试本身并不能造就优秀诗人,而进士诗人在希望与失望的复杂情感交织下,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们才写出了最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6.
2002年7月10日晚10时半,地处浙江东南沿海的宁海宾馆迎来了一批非同寻常的嘉宾:宾馆大堂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柔和的灯光下挤满了身背大包小包的韩国客人,他们是由崔溥后裔及有关专家等108人组成的韩国“漂海踏看团”。他们兴致勃勃地前来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崔溥漂流事迹碑揭幕仪式和崔溥漂流事迹碑落成暨《漂海录》国际学术座谈会。“漂海踏看团”的成员中包括崔溥的第12至第18代孙、韩国儒学界元老、《漂海录》研究学者和韩国全罗南道政府职员等。很多崔氏后裔大都年事已高,有的还坐着轮椅。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中国为的是探寻先祖崔溥漂海踪迹,缅怀先祖处变不惊、坚忍不拔的精神,续写这惊世的漂海情缘。  相似文献   

7.
李俊玲 《文化学刊》2011,(5):113-118
《燕在阁知新录》系清朝康熙年间王棠所著。该书作为一本笔记体俗语辞书,目前尚未被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从书中所辑录的大量条目及其内容来看,该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是考察和探寻古代先民物质生产生活、精神生活等内容的有力语料来源。  相似文献   

8.
桐柏山茶香     
正宋朝时,淮河源茶事兴旺,桐柏山茶场为全国十三大茶场之一。清朝汪灏等文臣受康熙旨意编撰的《广群芳谱》,是以明朝进士王象晋编撰的《群芳谱》为基础,大量补充民间与馆史丰富资料,于康熙四十七年编成。全书一百卷,其中对茶叶栽培、炒制做了生动翔实记载,且有相当的文艺典故说明。该书对淮河桐柏山的  相似文献   

9.
何宝民 《文化学刊》2014,(6):186-191
<正>沈从文的《摘星录》和《看虹录》一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疑案。几十年来,人们始终没有看到据说收录这两篇作品的《看虹摘星录》,最后连是否真有这本书也众说纷纭。20世纪80年代后出版的《沈从文文集》收录了《摘星录》和《看虹录》,事情似乎有个结果。但读者和研究者又心生疑惑:两文在1944年已受到左翼的批评,被指为有色情倾向,1948年郭沫若判为"桃红色"文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1996年,王日根先生出版了《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一书。该书运用社会学方法,取向社会史的角度,把会馆置于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大环境中,全面考察了会馆发展演进过程及其兴盛的背景,深入分析了会馆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秦是中国封建官职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但过去由于资料匮乏,无从知其详。《睡简》的出土,使我们得以一窥秦官面貌,澄清了一些模糊认识。我们选取了几个官职名称,联系其他秦汉史料,略作梳理。  相似文献   

12.
近五百年来玉米在中国境内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是16世纪中期传入中国的重要农作物,在近五百年的传播历程中,形成东南海路、西南陆路、西北陆路三条入境传播路径。本文在肯定三条传播路径并存的前提下,指出经由东南海路一线完成的传播空间在国内占主导地位,且无论经由哪条路径,以移民为主要形式的人口流动是推动玉米在中国境内传播的主要动力。并强调经由三条玉米入境传播路径形成的传播区域与中国自然地理格局十分吻合,这样的结果与作物在传播历程中通过环境适应,选择适宜生存的品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子猷访戴"是宋代诗画中的热门题材.在宋人题"访戴图"诗中,诗人们或触画生羡向往画境,或咏叹故实发表议论,或借题发挥感慨人事,或评议画家称美画作,既注情于画内,亦寄怀于画外,不拘一格,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极大地延展了画作的意蕴,同时也丰富了子猷访戴故事的内涵.宋代诗画艺术中的"子猷访戴"热,是特定的时代风气和士人风气所致,亦与宋代文艺风尚及山水画艺术本身的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先秦"故事俗赋"钩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先秦时期 (或成书于西汉而源于先秦时期 )的讲诵故事类“俗赋”和相近作品进行了勾稽 ,对其文体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讲诵故事是早期俗赋的主要职责之一 ,韵诵是其主要传播方式 ,文体上整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是这种传播方式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Ian D. Clark 《Minerva》1974,12(4):416-432
  相似文献   

19.
清晨5时45分,当你打开收音机将指针拨到中波1530或调频107,收音机内当即飘溢出一串温柔而甜美的声音:“各位收音机前的新老听友,大家早上好!欢迎收听城市之声康大夫热线节目……”随着这段“开场白”,今天清晨的康大夫热线节目便正式开始了!这档节目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城市之声  相似文献   

20.
黄巧灵摄影作品选 Selected Photographic Works by Huang Qiaoling 宋城集团董事长黄巧灵,不仅在建造景物上成绩卓著,先后在杭州建起了宋城、杭州乐园、美国城、山里人家等主题公园,而且在摄影艺术上展示出不凡才华。他先后游历考察数十个国家,8年来拍摄了10万张照片,其多部主题摄影集正在筹划出版。造景需要文化,文化深化了景物内涵。一个有良好艺术修养的人,其造景必然别具匠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