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  相似文献   

2.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3.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者,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4.
一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5.
一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6.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  相似文献   

7.
1 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8.
1十九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对……为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面壁写作"矢志不移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一门必修课来迎接……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按时看日出     
<正>19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按时看日出",我被这句话猝然绊倒了。一位以"面壁写作"为誓志的世界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寻常不过的晨曦之降视若一件盛事,当作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按时看日出”,我猝然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位面壁写作的世界级文豪,一个如此吝惜时间的人,却每天惦记着日出,把再平常不过的景象当做一门必修课来面对……为什么?我竭力去想像、去模拟那情景,并久久地揣摩、体味它———刚刚苏醒的树木,略含咸味儿的风,玻璃般的草叶,潮湿的土腥味儿,清脆的雀啾,充满果汁甜香的空气……还有远处闪光的河带,岸边的薄雾,怒放的凌霄,绛紫或淡蓝的牵牛花,那蛋壳般薄薄的静……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灯的木屋里,福楼拜在给最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  相似文献   

13.
上上世纪的一个黎明.在巴黎乡下一栋亮着灯的木屋里,居斯塔夫&;#183;福楼拜在给亲密的女友写信:“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者,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像现在这样)。我工作到深夜,窗户敞开,不穿外衣,在寂静的书房里……  相似文献   

14.
《按时看日出的人》是一篇有一定思想深度的作品。作者说,他被福楼拜那句“按时看日出”的话猝然击中。不久前,在读一篇短文时,我也曾被一句类似的话击中过。那篇文章提出了二十多条人生建议,其中一条是:每年至少欣赏一次黎明的到来。看日出、欣赏黎明,是一种激活生命、清洁内心世界的精神洗礼。人活着,被埋在种种具体的事务中,被裹在种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忧烦里,久而久之,人会渐渐地变得疲惫、麻木、迟钝起来,鲜活的生命也就变得僵硬了,了无生趣,就像一束鲜亮的蔬菜变成了干枯或煮熟的蔬菜,没有了脆生生、水灵灵的质地。看日出、欣赏黎明,则…  相似文献   

15.
《海上日出》是当代著名作家巴金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文章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向往光明的美好愿望.我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以“奇”为线,给学生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收到了较好效果.文中结尾说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那么,海上日出到底“奇”在哪里呢?一、“奇”在令人神往“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开篇就表达了“我”观日出心情如此迫切,次数繁多,其景奇异.“我”怎么能不如痴如醉呢?“早起”,说明观日之早,欲望之强,从而表明日出牢牢的吸引着“我”深深的诱惑着“我”,海上日出之“奇”,不正蕴藏在其间吗?  相似文献   

16.
看了《雨天能看到日出吗 ?》一案例后 ,我为小明叫好 ,为子杰遗憾。我认为小明的作文是可以的 ,子杰的理由是不充分的。我们不妨先看看老师布置的作业题 :“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观日出 ,然后 ,写一篇小作文《日出》。”作业只要求星期六或星期日 ,早起看日出 ,然后写作文。没有明确规定一定要写星期六或星期日的日出情况。再说老师布置作业的目的 ,一定是让同学们进行一次习作训练 ,而不是对星期六或星期日日出情况的记录。所以小明“过去曾专门去看过日出 ,对日出有深刻的印象……”这样积累的习作材料 ,是合情合理的 ,为什么不可以呢 ?教…  相似文献   

17.
《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第56页,第一大题所提供的第6个句子是: 泰山极顶看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此句是个病句。应改正为“泰山极顶所看到的日出,历来被描绘成十分壮观的奇景。”因为“奇景”是“日出”,不是“看日出”,这是主语与宾语搭配不当。编者找了个病句来让学生分析词组,很不妥当。此题的要求是分析出“泰山极顶看日出”是个什么词组。联系“词组的功能”这一节的内容,编者似乎是要求把它看成是主谓词组作主语。其实它是个动宾词组,“泰山极顶”作“看日出”的处所状语。如果  相似文献   

18.
<正>文化是一种传承。当十九世纪的福楼拜在巴黎乡下的木屋里,每天除了拼命工作,还"按时看日出"时,两百年后的王开岭在山东滕州,读懂了这个时刻,王开岭将黎明赞为灵魂最易受孕、最受鼓舞的时刻,是最让青春荡漾、幻念勃发的时刻,因为它唤醒了人们对生命的原初印象。迎接晨曦,意味着一次洗礼,"按时看日出",乃生命健康与积极性情的标志,是精神明亮的标志。当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在《金蔷薇》中引述一位画家朋友的话,说"冬天,我就上列宁格勒那边的芬兰湾去,那儿有全俄国最好看的霜"时,王开岭意识到,这霜,这看霜的生命行为,包藏着巨大的美,人类童  相似文献   

19.
山顶日出     
太棒啦!爸爸说要带我去壶镇第一高峰看日出,我高兴极了,每天关心气象预报,扳着手指等。为了不错过第二天的日出,我们前一天傍晚就出发了,准备在山上“守”一晚。天色渐暗,天空格外明净,像一块平滑的深色大理石,满天繁星像一颗颗小钻石。真美!  相似文献   

20.
你早,太阳!     
我家住在离大海很近的一个小山坡上。在暑假的一个凌晨,爸爸催我快起来,我说:“天还没亮呢,怎么那么快起来呀?”爸爸说:“今天,我们去看日出吧!”“耶!”我一下子从床上跳起来穿好衣服,叫醒姐姐,就出去看日出了。到了海边,我已经看到了十几个人在海边等了。过了一会儿,天开始慢慢地变紫,天上的星星也渐渐地消失了。又过了一会儿,太阳稍稍露出了头,到了五六点钟,太阳才露出了一点点,我不高兴了,问爸爸:“爸,怎么太阳才露出那么一点呀?”爸爸说:“不用着急,过一会儿就出来了。啊!你看看,你看看!”“嗯?”我转回头往海边看。“啊!出来了,出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