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3 毫秒
1.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建筑数据信息的保护面临诸多困难及挑战。文章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现存代表广西三江程阳永济桥实例作为个案研究对象,研究站在"侗族木构建筑"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全面梳理当前"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传承特点,及其建筑数据保护存在的问题,利用BIM技术参数化、可视化、一致性的特点与优势,通过对研究个案进行建筑遗产基础性数据的测量、提取、整理分析,开展基于BIM技术的"侗族木构建筑"信息模型建构思路和策略的初步设计,提出过程参数化保护、建筑可视化保护,营造虚拟化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凯  闵庆文  许新亚 《资源科学》2011,33(6):1038-1045
分布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传统侗族村落,蕴含着独特的生存理念、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单。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这些侗族村落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表现出明显的农业文化特征。侗族村落的选址与侗族先民的生产习惯有着某种联系;侗族村落以鼓楼为核心的结构形式是传统侗族社会组织形式的反映;村落的布局、营造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民族建筑的造型、装饰以及建造过程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侗族村落也面临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要将村落看成是农业文化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注重整体的保护;把握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带来的机遇,发展旅游业;加快现代化改造,改善村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18)
随着国内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求,人民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重视。许多非物资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并延伸出新的文化经济前景。而长期以来,桂北地区的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作为广西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资文化,却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极其的缺乏传承和推广。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探讨和实践的方式来研究在小学的研学课堂中融入非遗文化-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总结出有效的适合小学生层次的方法技巧,使学生能够方便的掌握制作技巧,了解传承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主要方式是通过对广西桂北侗族地区的木构建筑结构进行实地调研学习,结合对小学生研学的方式方法,最后总结出一套适合非遗文化在小学中推广的非遗文化传承模式,为学习和传承民族技艺提供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苗族、侗族民居建筑现状和国内外现代轻型木结构发展现状的介绍,论述了轻型木结构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优越性,分析了其在黔东南民居建筑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侗族刺绣历史较为悠久,同时侗族刺绣图案主要存在于服饰上,不仅仅有着较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也存在较高的艺术价值。而伴随着现代化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家居环境有着高度的重视,软装饰的设计更是和刺绣图案有效结合,实现了艺术上的创新。文章主要以侗族刺绣图案为例,具体探讨了软装饰设计中侗族刺绣图案的运用过程。  相似文献   

6.
杨子奇 《科教文汇》2008,(32):244-244
文章通过对侗族民歌中有关鱼意象的运用进行解读,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侗族人民的性格、观念、心态、审美意识,以及侗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及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三维建筑计算机视觉模型中,多个建筑图像不同区域有着较为明显的灰度和梯度等特征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拼接后的建筑图像中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拼接断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像素三维插值计算的三维建筑视觉模拟断痕消除技术:提取图像特征点,运用双目立体视觉方法,获得三维坐标。在利用视觉中的像素修补计算,对待配准曲面图像的空间变换参数进行优化,实现三维建筑曲面图像的断痕消除。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实现三维建筑中计算机视觉三维模拟的断痕消除技术,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江月卫 《今日科苑》2009,(16):10-10
侗族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称。侗族大歌、芦笙舞、侗戏、斗牛会是传统的文化娱乐活动。侗族文化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侗族地区的社会发展。本文就侗族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进行了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萨文化是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侗族地区关于萨岁歌至少流传几千首以上。目前,黎平、榕江、从江等侗族地区关于萨岁的传说故事很多,其中以《萨岁叙事歌》(1)(杨正光口述,杨柳歌整理)、《萨岁其神其人》(邓敏文)、《萨岁"万民景仰的圣母》(银汉、冻狼)、《侗族祭萨岁》(梁汉成)。这些文章关于萨岁的记述最有代表性,虽然故事情节涉及的人物和地名略有不同中,但是基本情节是一致的,六甲、螺蛳寨、弄当概三个主要地名都是高度的统一,其  相似文献   

10.
董强 《百科知识》2024,(10):49-53
<正>“三月三”是我国西南地区多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传统节日,生活在崇山峻岭、碧水环流的侗族人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侗族的“三月三”,又名“播种节”“讨葱节”“花炮节”,源于侗族美妙的神话传说与独特的民族文化。清代文士陆次云在《峒溪纤志》中记载:“溪峒男女,相歌于正月朔、三月三、八月十五。而三月谓之浪花歌,尤无禁忌。”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侗族人的“三月三”衍生出吃黄糯米饭、抢花炮、讨葱蒜、斗牛、对客歌、踩堂等民俗活动。节日当天,侗族青年男女身着民族盛装,载歌载舞与远方宾客们一道共叙侗乡情谊。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侗族村寨,去感受侗族人“三月三”的热情与豪迈。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21,(12)
目的:探讨广西侗族中小学生指长与身高的相关关系,为广西侗族儿童青少年身体健康发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整群抽取广西侗族9~15岁健康中小学生进行指长和身高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广西侗族中小学生15岁前男、女生的指长和身高指标相似,15岁后5项指标均表现为男生大于女生。指长和身高比值变化范围较小,且男、女生比值非常相近。计算出指长和身高的均数、相关系数以及指长和身高的比值,并推算出由指长预测身高的回归方程。结论:指长和身高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指长和身高的比值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明显的变化趋势,由指长推算出的回归方程可用于推算侗族健康中小学生的身高,为侗族人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猪肉狗又叫侗族家狗,成年犬体重仅15公斤左右,是一种微型肉犬。原产于湘、桂、黔3省交界处一边远闭塞的渊九民族山寨,尤其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区较多,故又称“侗族家狗”。这种狗形状非常独特:活着的时候分明是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狗,可当将  相似文献   

13.
民族服饰纹样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中的一块灿烂瑰宝。CG插画是利用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插画创作。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服饰纹样为例,通过对CG插画和侗族服饰纹样的介绍与分析,研究了民族服饰纹样在CG插画中的应用,为CG插画结合民族传统艺术提供一些理论与实践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纵横》2011,(23):76-77
中国民族医药源远流长,各族人民在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组成部份。其丰富的多民族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其中之一的侗族医药在疾病的认识,病因学,疾病的命名,疾病的诊断,疾病的治疗,用药等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医药理论,也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有专家总结,侗族具有天,地,气,水,人五位一体的传统医药理论。然而时至今日,“侗族医药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贵州省贵阳医学院专门研究侗族医药的顾崇国教授对此深感忧虑,为了不让历史悠久的侗族医药在后世衰落消失,顾老为侗医药的保护与发展奉献了一生。  相似文献   

15.
万山特区位于铜仁地区的东部,东南与湖南省芷江、新晃两个侗族自治县接壤,西北与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毗邻,国土面积338平方公里,辖4个侗族乡和1个镇,17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总人口6.64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主体民族为侗族。全区耕地面积3.6万亩,人均不足0.6亩。  相似文献   

16.
建筑物建模主要分为古建筑建模与现代建筑建模。现代建筑因其构造简单,曲面较少,相对于古建筑而言,建模方法比较简单。而古建筑三维重建中,又以古建筑屋顶建模最为复杂。本文以较有代表性的攒尖顶,歇山顶及庑殿式屋顶为例,讨论古建筑屋顶建模技巧。  相似文献   

17.
在建立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过程中,容易忽略人眼立体视觉注意力机制,导致传统的舒适度适应模型由于不符合人眼的立体视觉注意力机制,无法有效建立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提出一种基于立体视觉技术的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的舒适度适应模型,分析了静态视觉显著特征和夜间建筑景观立体图像的视差,求出静态显著图和深度显著图,将其结合成立体显著图,为夜间建筑景观色彩调节舒适度适应模型提供可靠依据。在立体显著图的基础上对夜间建筑景观色彩特征矢量进行采集,随机选取夜间建筑景观图像集合中若干对立体图像组成训练样本数据集合,通过支持向量回归完成训练样本数据集合的训练,获取最佳权重矢量以及最佳偏置量,得到最佳支持向量回归训练模型,从而实现夜间建筑景观立体图像舒适度适应模型的建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变,以往留下的木结构古建筑也日渐消失,现今新建的古建筑多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主的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具有独特结构特点,本文对仿古建筑中的典型大殿式建筑结构进行荷载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项目也在逐渐的增多,其中绝大多数建筑结构都是采用的平屋顶式建筑结构,因此我们对其建筑屋顶的防雷设施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时候,一般都是利用的避雷带来对建筑结构进行防雷处理。不过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建筑结构的平屋顶往往都会设有水箱、地下通气管等比较突出的部分,这就对建筑结构的避雷施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施工人员在平屋顶式建筑在避雷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平屋顶结构构成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提出了相应的防雷施工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群体建筑集中分布规划中,在地下空间设计"城市窑洞"式绿色建筑,具有保温隔热效能。其中结构滞回模型设计是提高窑洞式城市地下空间的结构性能和抗震性能的关键因素。分析群体建筑窑洞式地下空间结构设计和承重性能,进行窑洞式城市地下空间整体式保温隔热建筑设计与试验,得到窑洞式城市地下空间结构滞回模型。试验和研究得出,采用该模型,设计得到的群体建筑集中窑洞式城市地下空间结构能有效保证恒温恒湿,冬暖夏凉,可以调节室内湿度,具有透气、不潮湿、不结露的特点,建筑室内湿度性能和隔热保温效果具有优势,在城市规划设计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