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早期儒家对自然灾害非常重视,他们深刻认识自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忧患意识强烈,提倡灾前积极预防,消除隐患,临灾迅速开展救济活动,灾后实行补救措施.这就使社会系统对自然灾害系统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减少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重建。  相似文献   

3.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各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和地区之一。每次灾害的袭击都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提高人类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和医疗救援实施,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而灾害护理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公众的认可。针对灾害发生时可能引起的护理相关问题,对护士针对性地开展灾前、灾时、灾后灾害护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在社会各阶层教育体系中推广灾害护理学教育,加强护士及公众对灾害护理自救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使灾害护理教育逐渐得到普及,尽量减少由于灾害对所在地区人群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自然环境在给人类提供各种自然资源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灾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加强对其防御,减少危害是今后高考命题的重点。分析自然灾害,不仅限于灾害本身,还要站在哲学的高度,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整个灾害事件——灾前预防措施、灾时救治方法和灾后保障重建。从分值比重上看:“自然灾害”试题在高考中占有重要比例,是高考命题的重点与热点之一。从知识考查上看:考查内容主要集中在自然灾害的的成因及防治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短暂的民国时期,洮岷地区的自然灾害频繁,主要以旱、水、雪、雹灾害为主。本文以民国时期洮岷地区自然灾害的概况为起点,从中分析发生灾荒的原因、发生灾荒后采取的措施以及灾后对洮岷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除水旱灾害以外,明清以来徽州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种类还有雹灾、冷灾、风灾与地震,这四种灾害发生的频率均不高,对当地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不产生根本影响.  相似文献   

7.
明代疫灾之重仅次于清代。山西在明代共发生37次疫灾,平均每7.46年就出现一次,而且地域广,规模大,此起彼伏,首尾相接,对社会生产、人民生活造成极大破坏。其特点为:疫灾集中发生在明朝中后期,尤其是嘉靖、万历、崇祯三朝;疫灾与其他自然灾害同时发生;战争诱发疫病等。面对疫灾的发生,朝廷采取了蠲免税粮田租、发帑赈济、施医送药、祈神驱疫等措施,民间力量则通过聘医送药、捐赠棺木、掩埋尸骨等方式积极救灾,扩大了救灾面,弥补了官方救灾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历史上就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特别是近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频发,严重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自然灾害与贫困之间呈现出正相关性。自然灾害不仅对社会经济循环系统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导致大量的贫困人口出现,灾后的扶贫救助就成为一个新型的研究课题。本文借鉴国际社会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制度治理、扶贫救助模式、资金运用及NGO参与、创建地震保险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的相应的灾后扶贫对策。  相似文献   

9.
美国教育对卡特里娜飓风的“连锁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国家遭遇自然灾害时,各行各业往往都会受到很大损失,教育也难逃自然灾害的破坏。各国都对灾后的教育重建十分重视。从本文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重大自然灾害后。对教育在灾后瘫痪作出的反应以及它在重建教育中所作出的一系列对策。也许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灾害之重,灾史之长,灾域之广、灾种之多是世界少有的。现在,自然灾害已经愈来愈羞为制约我国经济发燕尾服的限制性因素。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时空分布广、灾害的地域组合明显等特点。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相似文献   

11.
大型群众性活动的特点、行为人违反了哪些安全管理规定是认定该罪的前提,必须结合其他相关法规予以综合认定;从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来看,该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但应通过修改刑法增设单位主体;该罪的客体是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财产的安全,而不是群众性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社会秩序;在司法认定中,注意区分该罪与其他责任事故罪以及玩忽职守罪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陷害教唆”是指行为人出于陷害他人的动机,教唆他人犯罪,在被教唆的人实施犯罪之时或之后报案,将其抓获的一种犯罪行为。在陷害教唆的情况下,陷害是推动行为人教唆他人犯罪的内心起因,但这种犯罪动机并不能否认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教唆故意,也不能否认陷害教唆犯与被教唆的人之间的犯意联系。因此,陷害教唆犯具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实施了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构成教唆犯,应按教唆的罪定罪。  相似文献   

13.
犯罪社会动因平衡机制的研究是将犯罪现象中两个相互作用的部分,即社会受容体与社会作用力进行细致分析,了解犯罪成因的深层社会机理。犯罪的控制在于两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即会诱发犯罪失控。解决当前犯罪控制不力应该从平衡体系着手,纠正受容体与作用力两大系统中不利于体系平衡的因子。当前犯罪控制不力是由于媒体形成的不良舆论氛围、公众容忍心理失衡、警务人员自身不适当行为激起社会抵触情绪等社会受容体与作用力失衡引起。要成功有效的控制犯罪,孤立的或片面的采取某一方面的措施都是不行的,而应该采取全方位的“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14.
受贿罪由于自身的特殊性成为近年来在职务犯罪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甚至成为整个犯罪体系重要的一罪,在立法和司法上都受到高度的重视。受贿罪客观的隐蔽性、办案机关的主观功利性使得受贿罪自首的问题变得比较莫测复杂。以刑诉法为根据在时间段上类型化地客观判断受贿罪自首能否成立,直接有益于受贿罪正确的定罪和量刑。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犯罪领域,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基于自然人的身份的不同,可以分为单位与单位外自然人和单位与其内部成员两种。对于前者成立共同犯罪没有什么问题,而对于后者不能一概而论,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能够成立共同犯罪的情况下,鉴于刑法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犯罪的数额标准规定不一致,适用何种标准对于单位和自然人的定罪量刑至关重要。而对于单位内部成员来说,虽然其所具有的双重身份是共同犯罪成立的前提条件,但是不能成为对其进行并罚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犯罪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在犯罪的类型结构上,财产犯罪与暴力犯罪同时大幅度增长;在犯罪的人口分布上,青少年犯罪突出,女性犯罪也有较大增长;而在犯罪的地理分布上则是农村犯罪较少,城市犯罪居于主导地位。犯罪的类型、分布等微观方面的变化是现代化带来的无法避免的后果,但可以通过实行有效的社会控制和其它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犯罪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犯罪社会对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犯罪对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犯罪问题的治本之策。探讨犯罪社会对策的历史源流,深入分析犯罪社会对策基本体系的类型与结构,提出并论证和谐社会犯罪社会对策应具有的功能,对妥善解决我国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涉及到几方面的争议问题。本罪的犯罪对象包括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空白发票和已经作废、过期的真实发票;本罪犯罪主体的类型包括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两者之间应作出区分;本罪主观方面不存在间接故意;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实施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行为时应就具体情况确定罪名;本罪犯罪数额的确定标准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黔东北地区自然灾害的发生较为频繁,且种类多样,犹以水旱灾害为主。自然灾害的发生除了与当地的气候、地理条件等自然环境有关外,还与当地森林植被的严重破坏等人为因素密切相关。自然灾害的频发给黔东北地区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20.
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本质性认识,所包含的社会危害性特征揭示了特定行为的罪质,但传统理论没有分析不同犯罪特征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犯罪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从刑事法律上表明了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一种质的对应;应受刑罚处罚性则揭示了行为之社会危害性在刑事法上的量。因此,刑事违法性与应受刑罚处罚性分别从质和量上对应于社会危害性。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传统犯罪构成也具有内在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