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原始艺术是原始社会生活在先民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原始先民在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客体创造艺术形象时,就已经把他们对客体和事象的感知注入了其中;而原始宗教巫术,比起工具起源的历史的确要晚得多,但其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原始宇宙观,同时也体现了原始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毋庸置疑,原始艺术必然与原始巫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无数事实证明,原始巫术在原始艺术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具有浓烈的宗教巫术色彩,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原始宗教巫术仪式何以具有艺术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萱 《华章》2010,(33)
在岩画中所描绘原始舞蹈的内容,反映了原始社会生产劳动过程的场面,是原始人类面对自然环境产生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思维方式,从功能上讲它仍然依附于原始巫术或生产记事等实用意义,画面真实记录我国远古先民的生产生活,是原始先民思想感情的符号.  相似文献   

3.
女娲神话的生命密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娲是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始祖神、创世神及文化英雄。女娲神格本身就是从图腾崇拜到始祖神的一种反映,其造人、补天、置婚、作笙簧的煌煌功业的表象背后隐含着远古先民生殖崇拜的生命密码。这种生命密码即是生殖物的象征物以及生殖交合的象征物与巫术仪礼等物象。女娲神话的生命密码蕴涵着远古先民的生命意识,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生命的祈盼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4.
关于艺术的起源众说纷纭,有模仿说、巫术说、劳动说、游戏说、本能说等等.在西方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巫术说",在中国"劳动说"被大多数人所认同.云南沧源县的崖画是一种原始绘画艺术,它反映了原始先民的生活.通过对沧源崖画的分析,简单阐述一下推动早期艺术产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在神话“后羿射日”里,“弓箭”喻交媾,“日”象征旺盛的生殖力,“后羿”是一位隐含生殖意味的文化英雄,“后羿射日”反映了先民“求育”的巫术心理;“求育”与“求雨”结舍,反映了先民祈求风调雨顺的巫术心理;那些怪兽,只是带有族徽性质的图腾,搏杀它们,反映了先民在部落;中突中“求胜”的巫术心理。求育、求雨、求胜,本质相同,它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先民在险恶的环境中追求人丁兴旺、部落繁衍的美好愿望。这个神话记载了反映上述巫术心理的一种巫术仪式,古人相信,举办了这样的巫术仪式,他们的愿望就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干将莫邪传说中存在着"楚王夫人抱柱生铁"、"莫邪断发剪爪投炉"和"宝剑分离雌雄相忆"这三个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反映出先民的神话、巫术观念和早期哲学思想。其中"抱柱生铁"渊源于原始矿物起源神话;而从"人殉铸剑"到"断发剪爪"的情节变化反映出原始巫术的变迁历程,"雌雄相忆"和"宝剑分合"情节则凸现出古人"阴阳相生"和"归于一元"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7.
神话是人类早期先民文明存在的艺术形式,也是先民最初的生存状态、思想和原始信仰的反映。通过比较中西方神话所宣扬的不同价值取向,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思想文化的差异,从中追寻出不同民族性格特征之根源。  相似文献   

8.
九隆神话反映了原始先民朴素的语言观,情感隐喻是其主要的认知思维模式。透过九隆神话话语分析,可以发现氏族制度、祖先情结、男权至上、异姓婚姻是其隐喻思维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9.
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加以考察:石和玉崇拜现象及其巫术意义;葬式的巫术意义;自发的巫术与职业的巫师;巫师专用的“法器”;动物之于巫术控制的意义;占卜活动。通过对这些观念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实际就是以后中国宗教信仰中巫术观念的基本形态。数十年来的出土遗存已经为了解原始中国人的巫术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至少距今7000—8000年左右,原始中国先民已经使用占卜方式来预知或了解自己的命运,并且在距今4000年左右已经散布到黄河流域的不同地区。它作为一种范式或模本,已经规定了中国日后类似活动的基本样式和走向。  相似文献   

10.
人类学家认定欧洲岩画、非洲岩画出于巫术的目的,其证据是充分有力的。认为中国北方岩画具有巫术作用,还缺乏有力的证据。本文认为,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先民,从事危险性并不大的狩猎,并不一定非要采用巫术不可,中国北方岩画的创作起因,不单单是巫术的目的,也可能是为了满足审美愉悦以及出于自然崇拜或对动物的偏爱。  相似文献   

11.
论述巫术的起源和发展 ,从远古的原始社会的巫术讲起 ,一直讲到当代西方和中国的巫术 (包括算命、招魂术、预言诗等等 )。在重点分析巫术与科学的关系时 ,指出某些科学 (甚至艺术 )起源于巫术。但也指出现代的巫术与现代科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2.
原始社会存在道德教育。原始社会的道德教育形式主要有:原始宗教、神话与传说、巫术与禁忌。这些道德教育形式告诉原始初民"应当怎么做"和"如何做才是对的",因而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早期人类所采取的调整人与人关系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最初的道德范畴体系。原始社会中的道德教育植根于原始初民的生活实践,并为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代白族乡村巫术艺术共生现象的研究不能在西方艺术考古学、艺术人类学或艺术哲学的学科范式内进行,“原始艺术”这一术语与当代白族乡村民间艺术之间是不可通约的。从宗教维度来阐释当代白族乡村巫术与艺术共生的现象,是将此现象视为一种社会行为,可以发现巫术、艺术、宗教等文化事象之间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巫蛊一直流传在湘西苗族地区,至今还有很多苗族群众依然相信蛊的存在,其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落后,但是同样是处在落后的地区,巫蛊在苗族地区更为流行,其主要原因是,在认识论上,巫蛊流行迎合了苗族的阴阳思想;在制度上,过去苗族地区缺乏制止巫蛊流行的社会管理制度;从其产生和流传来看,苗族地区有"匠嘎"对"蛊病"的诊治和社会舆论对巫蛊流行的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中不少人物均是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智者.然而,亦有不少人认为他们只是一般巫师术士,称不上是智慧的化身.事实上,许多《三国演义》人物皆有巫师的影子,尽管他们缺少了与神相通、驱邪治病的能力,但仍能通过观天象测吉凶、观人相测前途,可见他们之熟谙巫术.虽然神化色彩不及远古巫术般浓烈,但在《三国演义》里仍可体现一种神秘无形的互渗关系,其中占星、通天便最能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通过分析《三国演义》数个代表人物之巫术形象,可让学界了解到《三国演义》中较少人讨论的人物巫术形象,以及其文学功能和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的乐舞与原始人类生活具有直接的关系。劳动中的节奏是形成乐音动态形式的基础,巫术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音乐的形成。人类社会能摆脱原始社会大踏步地走向现代,靠的是善于思考的大脑和灵活的双手,因此,音乐起源于模仿是音乐起源于劳动与巫术活动之后的必然命题。史前先民在制作模仿鸟兽的哨音时,一方面开发了人类最早的音乐听觉感知力和双手的灵巧性,另一方面又从这种鸣晌模仿中获得了听觉的愉悦,演绎出今天音乐的雏形。  相似文献   

17.
原始宗教是巫术、图腾制度、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产物。由于原始先民们求生能力的薄弱,将自然力量本身看成具有意志的对象而加以崇拜,并由此产生了宗教和宗教艺术。宗教在宣扬自身教义的时候,通过绘画雕塑等审美主体将宗教教义镶嵌其中,在这个语义结构下,宗教艺术使人对神性的宗教意识顶礼膜拜,在宗教艺术里蕴涵着深刻的宗教内容。  相似文献   

18.
由两篇美学笔记组成.第一篇从氏族标帜、岩画、彩陶和青铜器图案谈原始艺术与图腾和巫术的关系,并由巫术图像来推论原始人的思维和信仰;第二篇则从画家社会角色的转换,文人心态的变化,来看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论及院体画、文人画和商品画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内蒙古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基本上属于萨满教。信仰山、水、火、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也崇拜灵魂、祖先和困腾。我国古代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反映原始宗教的宗教节日、习俗、巫术、占卜以及禁忌等原始文化,由于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原始宗教和文化。  相似文献   

20.
《山海经》中所载大批畸形之“尸”,并非一般“尸体”,当为复活后生气勃发的“尸神”,尸神复活的基本条件是巫术,巫为人神中介,通过施展神秘巫术,使尸神变形复活,正是基于原始巫术,形成尸神复活内在机制;祖灵观念的传承,生死意识的变革,尸祭制度的推动与阴阳哲学的潜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