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运用感性材料,引入概念。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教学概念时,要多举他们熟悉的实例,多运用学生喜欢的卡片、模型、幻灯、实物等教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丰富其感性认识。如教“面积”时,要联系实际多举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实物,让他们观察这些实物的表面,如黑板面、墙壁面、课桌面、书本封面等。教师还可在上课前用橡皮泥做成一个长方体小块,上课时用刀剖开其纵面或横断面进行演示,并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通过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使具体事物的形象在大脑里反映出来,从而增加对平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引人面积的…  相似文献   

2.
孙丰 《江西教育》2022,(15):28-29
在初中数学课时教学中融入"大概念",能让课堂更具迁移性、应用性、结构性和整体性.教师可以从"导入""探究""应用""总结"等环节入手,具体展开"大概念"教学.同时,要充分应用"大概念"的育人功能,对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合,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3.
正在古诗鉴赏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常常混淆"工笔、白描""借代、借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等几组概念,导致阅读理解题失误不断,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和信心。为了廓清认识,帮助学生分辨这些易错的概念,本文尝试从概念梳理及案例剖析两方面切入,深入浅出地析缕阐述,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4.
《认识面积》一课的教学老师要遵循数学规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本质,循循善诱,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由课前互动"比手掌",到摸一摸课桌面、黑板面、数学书的封面,充分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初步理解面积含义;接着比一比物体面的大小,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再将屏幕上的数学书封面抽象为平面图形,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不同的平面图形,比较它们的大小,自然地引出平面图形的面积,从而丰富概念的内涵。整个教学过程一气呵成,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概念的形成是丰富的、充分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相对原子质量入手,推导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使"相对原子质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更加具体、清晰,为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对原子质量""摩尔""摩尔质量"等概念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数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本质属性的抽象。一切数学规则的研究、表达与应用都离不开数学概念,因此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因忽视学生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而导致概念理解不够深刻"的现象。结合"小数的意义"一课,从"起点探究""建模分层""材料利用""形式淡化"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发现"概念教学应该凸显意义本质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例说明"人手类比模型"在初中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通过"徒手""手物""动手"等活动建构不同的人手类比模型,帮助学生理解重要概念、概念之间关系及概念的动态过程,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堂教学艺术例说黄爱华之五十四:通过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物感知和直观比较,揭示概念的内涵。(一)揭示面积概念。1.物体的表面。让学生闭上眼睛,把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摸一摸,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教师...  相似文献   

9.
“图形的面积”是现代《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第一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图形的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初次接触有关面积的知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在计算机的辅助教学下,通过观察、操作、思考,掌握面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学会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的方法,进而理解图形面积与周长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一、通过实物的观察、操作,建立面积的概念在讲解面积概念的时候,先让学生操作实物,用手摸自己的铅笔盒,用眼睛观察实物:长方体的物体、正方体的物体、圆球、不规则的物体,理解物体的表…  相似文献   

10.
平面概念的常规教学设计难以让学生理解平面概念的来源、画法的道理和公理的意义。基于历史相似性,从HPM的视角来设计和实施平面概念的教学:从学生对平面概念的理解出发,与历史上数学家对平面概念的理解相呼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平面概念与公理。课后反馈表明,这样的教学体现了"知识之谐""探究之乐""文化之魅""德育之效"。  相似文献   

11.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内容,虽然我每次教学后都会有不同的收获,但是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熟练运用这一知识仍然觉得很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亲切感?一、摸出面积的真实感受在传统的教学中,为了揭示概念,也会让学生摸一摸,先摸一摸课桌的面、黑板的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谁的面大,谁的面小,接着就告诉学生: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  相似文献   

12.
王渊  李新根 《河北教育》2005,(23):21-23
【背景意图】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来自网络、书刊上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我们总觉得在面积概念的建立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的处理上,教师都没有充分地展开,而对于一个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起始概念,没有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比如,在“物体表面”的理解与感知上,过去都是局限于物体的一个面,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全部表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再如,  相似文献   

13.
求面积与求周长,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是学生十分容易混淆的概念,其主要原因是对长度、面积的概念不清楚和对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不甚理解造成的。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系列观察活动,适时点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新知。一、形成“面积”概念1.动手摸一摸,感知物体表面的大小。请每一位同学摸一摸数学书面,再请一位同学摸一摸粉笔盒底面,老师用手摸一摸黑板面。使每一位同学感知并比较出这三个物体表面的大小。2.画图比一比,观察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老师把粉笔盒底面画在黑板上得到一个正方形;  相似文献   

14.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0~81页。【教材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学生在理解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面积单位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前,已经有了"剪""拼""拉"的活动经验,但对于这种剪拼经验运用的目的性还不是很明确。基于此,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拉长"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发现数学知识的本质特征及内在联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感悟数学基本思想,从而获得最具数学价值的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5.
化学概念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借助化学实验可有效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化学概念。在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借助演示实验,感知化学概念""借助探究实验,理解化学概念""借助对比实验,辨析化学概念"等方面出发,优化化学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教学的追求并非是使学生明白形式化的定义,而是让学生真正从意义上理解和从本质上把握概念。面积概念的建立是学生空间观念形成过程中的一次重要飞跃,标志着学生在认识一维空间的基础上开始认识二维空间。因此,教学预案应因生而设,教学过程要顺学而导。数学概念教学要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深刻体会,以实现让学生在"线"与"面"的行进中明晰面积概念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对于以上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因为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材料在表述中,说法各一,边界模糊,让鉴赏者莫衷一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容易区分。以其"昏昏",何以"昭昭"?笔者试图以教学实践所得,廓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学生认知并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应紧紧围绕"是什么""有什么用""与其他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三个问题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数学概念,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总会接触到"艺术手法""表达技巧""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以及"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对于以上这些概念的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因为各种文献资料、书籍材料在表述中,说法各一,边界模糊,让鉴赏者莫衷一是.具体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也不容易区分.以其"昏昏",何以"昭昭"?笔者试图以教学实践所得,廓清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利于学生认知并提升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正《辞海》中对理解的解释是:"理解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认识新事物的过程。"理解也是教育目标分类中的一个重要学习指标,数学课程标准中对"理解"这一目标层次的要求是:对概念和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么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所以,"理解"不是简单的知识"记忆""知道""照本解释"或者"照本运用",而应该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思考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能以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