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变式练习在程序性知识学习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式练习,是指在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的例证的变化。它是学习以产生式表征的、主要回答世界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变式练习,才有可能在学习程序性知识时获得产生式,使产生式得以巩固,使习得的程序性知识在新的情境里产生迁移。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变式练习,对于避免大量的重复练习,消除题海战术,减轻学业负担,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一知识的学习需要练习,这已经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了。可是,以往的教学只关注练习的频因和强化,有的学校和教师由于过度强调练习的频因,陷入了题海战术的泥坑…  相似文献   

2.
正一、概念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在学习程序性知识的第一个阶段,是了解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新知识进入原有的命题网络,与原有知识形成联系。第二阶段,经过各种变式练习,使贮存于命题网络中的陈述性知以转化为一般方法或一般途径的程序性知识。第三阶段,过程性知识依据线索被提取出来,解决"怎么办"的问题。二、高中生物程序性知识的主要类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程序性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哪些是程序性知识,才能针对程序性知识的特点有效组织教学。高中生物学科中  相似文献   

3.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可以将地理知识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等;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根据不同知识类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4.
变式练习的心理机制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变式练习是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必要条件,在学生技能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产生有效迁移。但以往的研究仅泛泛地谈到练习的作用,很少有专门的系统研究,也很少将变式练习从练习的总范畴中分离出来,区别于一般形式的练习,而重点应研究它在程序性知识学习和技能形成上的强大功效,以指导教学和学习。要构建一个在有变式练习参与下的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模型,从而探讨变式练习在技能类课程的教学和学习中的作用与设计。  相似文献   

5.
一、理论依据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且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 ,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策略性知识用图式表征。陈述性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策略性知识回答怎么做才更好的问题。对物理教学而言 ,陈述性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2 .学习的同化说认为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指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  相似文献   

6.
蔡文锁 《化学教与学》2011,(3):23-24,19
化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程序性知识是由概念和规则构成,解决"怎么做"。针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加强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与教学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知领域的知识可以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分类原理对三种类型的知识分别设计教学目标,三大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可分别定位于培养学生回忆知识的能力,培养应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和学会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再分别设计教学过程,可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谈生物学知识中的概念教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心理学认为:概念是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和单位。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主要是掌握概念和由概念组成的系统,因此概念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是生物学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现代教育心理学称之为程序性知识或智慧技能。学生只有正  相似文献   

9.
论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特点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以教学程序性知识为主。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教学的特点表现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会做",学习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实际性的活动,教学内容具有职业性与实用性。职业教育中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规律表现为:程序性知识获得的前提是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形式,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是学中做和做中学的辩证统一以及"技术的知识"与"实践的知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1.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视学生及其学习目标而定。学习目标大致分为掌握陈述性知识、掌握程序性知识和学会问题解决三大类。三类目标可能相互交织,但就一节课而言,总是以其中一项为主。陈述性知识的教学任务重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保持。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号的标识,原有知识的激活,通过理解和练习来及时巩固是主要的环节,归纳法是常见的教学方式。程序性知识的教学任务是要让学生习得概念和规则,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中得以运用。通常是经过推演来促进理解,经过变式练习来促进知识迁移。问题解决的教学任务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