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默片时代开始,中国人形象就以“他者”的身份开始出现在美国电影中,在“我”的注视下,作为“他者”的中国人大多呈现为负面形象。在《功夫熊猫》系列中的中国元素,作为美国影片“我”眼中的“他者”,西方人对中国人的误读依然存在。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人这个他者更多地表达了“我”对社会及周围关系的一种渴望。  相似文献   

2.
《功夫熊猫》作为以中国为背景的系列电影,它们场景音乐写作与电影画面的配合十分精妙。作曲家Hans Zimmer和他自己的工作室旗下的另一位著名作曲家John Powell紧扣影片的中国风和武打招式,糅合他们早已驾轻就熟的场面写作技术,以西方式管弦乐为主体,吸收中国民族音乐和戏曲音乐的重要元素,打造了一部动感十足、可爱可...  相似文献   

3.
封面故事     
甄子丹说,中国的功夫电影大不如前了。确实,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功夫明星也开始青黄不接。还好,《龙虎门》里我们看到了谢霆锋和余文乐,他们虽不是武班出身,却天道酬勤。双雄即出,一身侠气,让人看到了功夫电影的希望。  相似文献   

4.
张艺谋怀揣着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梦想,多年来努力地尝试探索国际化创作途径,率先将中国电影带到了全世界面前,让西方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电影.在这过程中,电影因含有刻意迎合西方价值观念的“后殖民主义”创作倾向而备受指责,他的确有为电影走向国际化而做出的努力,也有为迎合中外观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而做出的调和.其新作《金陵十三钗》,就深刻体现了张艺谋的国际化创作的策略,这些策略一方面给他带来国际声誉,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因刻意迎合而带来的不足.这些不足表现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产生的解读差异;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距离产生的误解;商业电影元素与严肃主题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5.
吴宇森的电影是他的自白,他以电影诉说他的态度和理想,他将自己所祟尚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融入进了其电影的创作中,因此,他的电影总有浓重的侠义情结。通过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主题及模式,将从三方面对吴宇森电影的侠义情结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内涵,然后探讨吴宇森"英雄片"的侠义主题和模式;最后将吴宇森的"英雄片"与西方的动作片进行比较,从中解读吴宇森是如何通过他的"英雄"电影,宣扬中国的侠义精神,如何希望观众透过他的"英雄"电影,认识和发现人性的真善美的。  相似文献   

6.
张艺谋的“中国“想象(包括“民俗“、“女性“、“功夫“想象)以极端视觉化和唯美化的方式,通过中国/西方、看/被看的二元结构,完成了从中国化-国际化-市场化的进程.同时,张艺谋的“中国“想象也传达出他自身(也是中国电影)的两难处境与困惑.  相似文献   

7.
好莱坞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全球范围内票房大获全胜。这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电影似乎表达了中国文化的精粹,而实质上只是一个载有对东方异域想像的商业电影,影片在对东方思想的理解中不可避免地渗透了西方思想。本文将从意义构建、概念凝练、儒家思想等方面对该片进行文本解读,并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解构其“中国性”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以来,中国电影进入到前所未有的大片时代。这些大片是在中西方力量对比已然发生变动的全新文化处境中叙事的,呈现出明显的弥合东西方市场分裂的倾向。这种倾向在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式大片的表意策略和叙事风格:一方面通过对古装宫廷和战争、武侠功夫打斗、民俗风物和地理山川景色等中国式元素和文化符号的二元性表现,既满足中国市场新的自我想象,同时又迎合西方市场有关中国的固有期待;另一方面则利用普适性的人性人道观念,将中西两个市场粘合得更为深刻和隐秘。  相似文献   

9.
程敏  郭花蕊 《海外英语》2013,(5X):143-145
文化意象是翻译中非常有意义的研究对象。文化意象的传递,反映了不同民族文化在翻译中的碰撞、转换、交流和接受。美国梦工厂制作的动画电影《功夫熊猫2》运用了大量中国文化元素。该文旨在通过原声电影《功夫熊猫2》中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的传递与再现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在西方的输出及接受。  相似文献   

10.
看过电影《梅兰芳》的人一定记得余少群这个名字,因为他在片中扮演了青年梅兰芳,其俊秀的脸庞让人难忘,他也因此一下子拿了八个新人奖。此后,余少群却以精致脸孔、腼腆形象在荧幕上“大打出手”:《功夫咏春》中那个天天被打的功夫小生,  相似文献   

11.
后殖民视点中的张艺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后殖民主义的观点,对张艺谋的电影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张艺谋的电影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满足了西方人对东方的虚幻的想象.他以西方作为参照物探索着中国电影的发展道路.在对好莱坞电影的仿效中,张艺谋在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周星驰电影通过"功夫"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功夫"奇观,让人的主体力量得到夸张呈现,制造一个小人物"咸鱼翻身"的真实幻象。周星驰功夫电影经过历史与道德的双重修辞之后,将暴力神圣化,为大众提供了一种抵御现实和满足欲望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13.
从李连杰和成龙主演的《功夫之王》,到美国梦工厂的动画片《功夫熊猫》,功夫风潮并未停止,一些以功夫为卖点的电影又已经在紧锣密鼓地拍摄之中。此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武术这一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将作为一个特设比赛项目亮相。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外国人眼里颇有神秘色彩的中国功夫将在这个夏天之后,在全世界更快地传播开来。2008年的电影世界中同样如此,真的是:功夫之外,还是功夫!  相似文献   

14.
李连杰,国际功夫巨星、武术家、慈善家,"壹基金"创始人,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形象大使。他精湛的功夫表演和具有亲和力的形象使得他在华人世界里妇孺皆知。在二十多年的电影生涯中,他塑造了许多可敬可佩的英雄形象,凭借自身的艰苦奋斗和完美的表演,奠定了一代功夫巨星的地位。如今,他的名字已经响彻全球,甚至成为中华武术的标志。而更加让人感动和敬佩的是,他全身心投入慈善事业的那份赤诚和热情。  相似文献   

15.
写实主义美学和电影语言分析是巴赞电影思想的核心,也是西方电影理论的两块重要基石。巴赞的电影写实主义美学根源于西方理性主义,也影响了巴赞对早期电影语言的研究。巴赞将电影语言在意识形态领域划分为“给现实增添什么内容”和“揭示现实真相”两个阵营,他重点论述了后者的历史演进和关学意义,却忽视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巴赞的电影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建构中国电影语言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罗忠贤 《初中生》2013,(13):27-28
在中国,张艺谋几乎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名字。我一直以为张艺谋的人生如他的电影一样充满传奇,直到看了他新近出版的口述传记《张艺谋的作业》,我才恍然大悟,电影奇才张艺谋原来下的也是笨功夫。张艺谋涉足摄影时还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伙子,启蒙老师是他的表哥。有一次,他跟着表哥拍了  相似文献   

17.
风靡全球的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是一件被中国元素精美包装了的西方文化艺术品,隐射出的却是东方外衣下的西方精神内核.<功夫熊猫>的成功催人反思.在对中国民族文化和元素的继承与发扬上,我们真正的差距和匮乏并不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硬件,而是观念、想象力和整合力等软件.只有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突破心灵禁忌,大胆想象,动画...  相似文献   

18.
电影《大地》围绕中国北方农民王龙娶妻、生子、逃荒、致富、买地、纳妾等情节展开叙述,讲述了他和妻子阿兰在辛勤耕耘、历尽艰辛、最后发家致富的故事。本文把这部电影放置于中国历史语境和西方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以期触摸西方文化与中国想象的关系,并探究这部电影在展示中国农民这一他者“形象”背后体现了怎样的社会文化心理和需求。  相似文献   

19.
球星们在球场上的表演经常让我们觉得赏心悦目,激动不已。你能想象他们在电影中的表现吗?或许,他是一个超人;或许,他是一个功夫高手;或许,他是一个导演……  相似文献   

20.
世纪之交,当中国电影不断趋于商业化的时候,贾樟柯以他独特的纪录电影风格步入影坛。他将镜头执著地对准社会的边缘人,客观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况,揭示他们的情感和心灵。贾樟柯为百年华诞的中国电影带来了一丝新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