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随着整个教育与体育的改革和发展,我国中小学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经成为我国学生课余运动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毋庸讳言,由于一些主观和客观的原因,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在训练指导思想、组织  相似文献   

2.
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开展学生体育活动形成传统并在一至两个体育运动项目技能上具有特色的中小学校。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源于20世纪60年代,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我国运动训练体制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是我国竞技体育体制初级训练形式之一。运动员的文化成绩是学校业余运动训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目前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体系现状与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面临的制度、管理、经营、训练等问题,并提出建议与对策。1·我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职业足球俱乐部足球人才的主要来源体系是,以基层足球代表队、基层训练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为塔基,以体育运动学校、体育中学和重点业余体校位中层,以国家队和各省市代表队为塔尖的业余训练与专业训练层层衔接的足球后备人才“三级网络”培养训练体系。它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组织领导体制。这种体制为我…  相似文献   

4.
1 研究目的县市业余训练是我国体育运动三级训练体制的基础,多年来,为奥运战略输送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和为全民健身战略培养体育骨干做出了较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县市业余训练受诸多矛盾困忧,发展艰难,致使训练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远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严重影响了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本文在对湖南省县级业余体校、部分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普通中小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探求发展对策,供决策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入,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有很大的发展,体育训练形式层出不穷,重点训练点、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学校及各种类型的代表队,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国学校特色的课余训练体系,并与我国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一道成为培养体育优秀后备人才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课余体育训练起步较慢,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特别与青少年业余训练体系之间仍存在不少不协调的地方,甚至有些存在较大的矛盾。因此,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我国培养和输送更多的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为振兴和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校业余训练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各人才上面临着经费来源不足的制约和影响,旧的业余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而,要更好地发挥传统校在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上的优越条件,对有偿训练现状及前景进行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1 前言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据有关部门统计,在世界和洲际比赛中,有84%来自体校的运动员为祖国争了光。全国有各级各类业余体校27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30万左右;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6000多所,参加训练人数近260万人;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校216所;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学校57所。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苏联和法国培养后备力量的体制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冰雪运动后备力量的培养体制提出了建议。第一,应把体校培养和学校培养结合起来,形成多渠道的业余训练体制;第二,改革和完善业余体校的训练,充分发挥业余体校和运动学校的作用;第三,优秀教练员到基层,实行从儿童少年选材开始直至训练成材的拓宽培养的途径;第四,明确提出学校业余训练的重点应放在部分体育基础好并具有一定才能的学生身上,以培养优秀体育人才;第五,大学应创办高水平的运动队,并逐步形成培养优秀运动员的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9.
杨玲 《体育世界》2009,(7):46-47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墙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硬件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为河南省有关领导部门因势利导、规范管理、制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相关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要在本世纪末赶超世界先进运动技术水平,把我国建成世界体育强国是我们的共同任务。而当前学校的业余训练在许多方面已远远不能适应这一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从旧的体制中解脱出来,进行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养体育人才,使学校业余训练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当前从事业余训练的首要任务。本文试就这一问题提出粗浅之见和设想,供有关部门研究参考。当前学校业余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存在着体制问题。目前多数基层学校的业余训练工作,真正能坚持长年训练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校为数不多,大多都是临时抱佛脚,赛前搞一下训练,赛后不解自  相似文献   

11.
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和分析,发现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在管理体制、训练情况、人才的输送以及竞赛制度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和完善的问题,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本身的研究也有待拓展。  相似文献   

12.
1985年底,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在山东省烟台地区共同召开了全国学校业余训练工作会议。会议明确指出了开展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是学校体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並着重讨论制订了15年规划,提出了逐步建成大中小学业余训练一条龙,为国家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的训练体制。这些精神,给我们学校业余体育训练指明了方向。本文就青少年的多项训练谈些看法,供学校从事业余训练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鲁磊  储娜 《体育学刊》2006,13(6):121-123
通过对河南省17个地市的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调查,发现影响河南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有资金投入、设备条件、生源质量、运动员就业、管理体制、项目设置、竞赛体制、选材与训练、教练员水平等。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现状与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相如 《体育科学》2006,26(6):16-27
通过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查,对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基本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发展规模、项目布局、为“奥运增光计划”的贡献、学校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体育师资和教练员队伍、体育场地设施、运动员输送等基本状况和特征,研究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发展中的主要问题、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提出了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业余体校,只是世界上少数国家具有的一种训练体制。我国业余体校的性质既是优秀运动队预备役人才的摇篮,又是完成各类比赛任务现役运动员的营垒,肩负双担。其性质和任务决定其训练必须有利于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及其他非业余竞技体育的训练。业余体校的训练,有它独具的特点和规律,这是任何其他特点和规  相似文献   

16.
体育后备人才管理和训练改革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正迈进世界体育强国行列,今后能否更上一层楼,关键取决于对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培养的渠道主要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业余体校。只有在管理和训练上进行改革,中国的体育事业才会赢得更加辉煌的明天。  相似文献   

17.
体育运动的竞争,实质上是体育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数量和质量的竞争。纵观世界体育强国的发展态势,许多国家都把培养高水平体育运动人才的触角伸向学校,从而建立一个多层次、多系统、多网络的训练管理体系,为多出、快出、出好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与业余体校已构成我国学生课余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成为培养我国竞技后备人才的支柱和摇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现状出发,以战略观点对学校体育的任务、业余训练与运动竞赛体制、体育人才的培养、体育设施与经费等方面同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关系进行了分析论述,指出抓好学校体育工作是实现体育强国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即原中小学业余训练网点学校,以下简称为传统校)业余训练工作,是从1981年根据国家体委要求的精神开展起来的。几年来,辽宁省传统校业余训练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20.
体育运动竞争的实质是体育人才的角逐,特别是体育后备人才的成长速度及人才储备的较量。挖掘学校业余训练的潜力是开拓体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从体育竞争的规律和需要、从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和历史经验教训来看,建立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势在必行。我国现行的体育政策、各级学校现有的条件和历史习惯为建立学校业余训练体系奠定了基础。但要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尚需逐步改善师资、场地器材设备,以及解决必要的经费和改革管理等问题。目前还要在招生、输送、训练、竞赛等管理问题上,进一步调整、处理好学校业余训练与体委系统训练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