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德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受教育者个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生活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新时期的国民信仰,赋予了德育新的时代特征与生命力。将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素养的终极目标与引导学生价值观养成、提升生命质量的本质追求相适应,找准突破口,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相融合,在塑造主体、强化实践、完善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努力实现核心价值观与学生德育的衔接转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体育教育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德育功能处于弱化状态。文章从高校重视程度、体育教师德育观念、体育课教学过程、体育课教学效果评价体系、校园文化建设、榜样引领作用等六个方面探究了高校体育教育下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自2012年起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上,坚持生活德育的理念,注重深化文明寝室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基于此,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600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同时,通过分析寝室条件的新旧对比,总结国内成功的生活德育模式,结合材料学院特色工作,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寝室文化建设融合。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中国古代传统家庭教育中一种独特的方式。通过对比明、清两朝的帝王家训内容,可以管窥两朝皇室教育的内容、方式及成效的异同。同时,家训丰富了教子的形式,运用家训教子也传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盖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其中个人层面是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本文从学校、社会、家庭及自我四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德育:学校教育——促使教师行为规范,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融进校园文化构建;社会教育——多管齐下,丰富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平台;家庭教育——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自我教育——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忠于实践,通过自我教育提高思想意识以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  相似文献   

6.
由房广顺主编,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书是以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参考依据,以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分别从理论层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系统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传统价值观与价值目标,从而详细阐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意义与践行价值.  相似文献   

7.
由房广顺主编,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书是以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参考依据,以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分别从理论层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系统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传统价值观与价值目标,从而详细阐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意义与践行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房广顺主编,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书是以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参考依据,以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分别从理论层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系统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传统价值观与价值目标,从而详细阐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意义与践行价值.  相似文献   

9.
由房广顺主编,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2月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一书是以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为参考依据,以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重要的指导方针,分别从理论层面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与系统的论述,同时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联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公民层面不同角度进行阐述中华传统价值观与价值目标,从而详细阐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现代意义与践行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传统优秀文化与时代精神凝练而成,既联结过去,将古人优秀品质融入其中,又着眼未来,指出今人正确发展道路。大学生承担着建设国家的重要使命,对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至关重要,但想要获得良好培养效果,首先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大学生的认同。由卢军霞编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一书对价值观认同表征要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观,反映着不同的文化。外语教学是智育和德育相结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廊坊高职学生和廊坊高职英语教学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廊坊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并具体探讨了在廊坊高职英语教学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途径,旨在提高廊坊高职英语教学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德育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才会拥有繁殖的肥沃土壤。然而德育话语长期疏离现实生活,德育内容很大程度是基于逻辑推衍的应然结果,遮蔽了现实生活的本真,学校和主流传媒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传统德育话语主体逐渐陷入失语困境。伴随着“自媒体”、“小微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新兴话语主体逐渐与学校、主流传媒等传统话语主体分庭抗礼,使统一的德育话语权开始碎片化。  相似文献   

13.
德育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才会拥有繁殖的肥沃土壤。然而德育话语长期疏离现实生活,德育内容很大程度是基于逻辑推衍的应然结果,遮蔽了现实生活的本真,学校和主流传媒所传递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显得苍白无力,传统德育话语主体逐渐陷入失语困境。伴随着"自媒体"、"小微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兴起,新兴话语主体逐渐与学校、主流传媒等传统话语主体分庭抗礼,使统一的德育话语权开始碎片化。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7)
《颜氏家训》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亦开经典家训之先河。其内容丰富,涉及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直至今日仍然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本文选取《颜氏家训》中的经典内容进行阐述,旨在倡导当今大学生要以读书学习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从而获得健全的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价值观、审美倾向、民族信仰、文化习俗以及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其内涵丰富、特征鲜明,是中国人民在长久岁月中沉淀下的人文瑰宝。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还蕴含着崇高的德育哲学智慧,在高校德育教学工作中意义重大。因此,  相似文献   

16.
家风又称门风,指一家或者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生活作风。继承家风家训,探寻符合当代大学生家风教育的方法,对促进我国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借鉴社会存在的家风家训的经验,探索适合培养大学生道德养成的途径,有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将大学生道德文化修养与家风家训的内容相融合,深层次地挖掘传统家训家风教育之长处,注重当代家风家训的时代意蕴,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高职院校教育发展改革的形势下,医学生的德育培养和思想道德问题已经成为学校及家庭非常重视的社会问题,高职院校现有的德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期的医学生教育改革创新工作。本文剖析了学校德育工作中培育医学生的关键目标,其德育的核心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必要性,医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创新更是亟需迫切主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阐述了高校医学生的德育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实践研究的应用,从而明确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德育培养的价值观、德育课程的学科建设定位、全面发展和培育医学生的德育培养的核心素养,充分利用德育课程的原则与框架,详细叙述了高校德育工作与医学生之间的德育培养的有效性途径,为其构建德育培育的途径提供了强有力的参考价值依据,通过实施医学生全面发展的德育培养素质教育,从而推进了高校课程改革建设的进一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概括指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法制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了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伟大构想和战略任务,这说明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认识到实践达到了崭新的境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相结合,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德育教学是学校思想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最重要形式。在都安县职教中心的德育教学实践中,探讨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改革,创新德育教育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功能和实效。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对主体性德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的基础上,从理论基础、目标取向、内容和途径四个角度比较了主体性德育与传统德育,指出主体性德育是保证德育评价有效性、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进而从德育评价目标、德育评价主体、德育评价内容以及德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探索了传统德育改进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