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幼儿在涂鸦的时候所表现的往往不是一个题目,而是一种心情。孩子通过这种方式宣泄感情,表达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所以细心观察孩子每次游戏时的作品,仔细地分析孩子的绘画语言,会有利于我们更真切地了解孩子。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收集孩子的涂鸦作品,尝试从孩子的绘画语言中去看孩子,这样的经历给了我很多触动。下面我就结合几幅作品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许小莉 《广西教育》2012,(37):91-91
绘画和语言都是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方式。由于幼儿的语言处于发展阶段,不少幼儿无法用语言将心中想说的话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所以,幼儿往往喜欢将喜、怒、哀、乐通过自己的绘画表现出来,也就使绘画成为他们无声的语言。幼儿的绘画不只是单纯的画画活动,它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引路人。在孩子绘  相似文献   

3.
促进幼儿发展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如何为幼儿一生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特点,提供适宜的帮助和支持,促使他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通过教师对孩子的绘画作品和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及发展水平,提高教师对幼儿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力,更好地实施教育。  相似文献   

4.
所谓“幼儿绘画册”,是指教师把孩子的绘画作品装订成册,其间加入教师的指导语,使之既成为孩子的珍藏品,又成为家长指导孩子绘画的手册。幼儿绘画册可两季度装订一册。教师的指导语主要由对孩子在园绘画情况的介绍和对家长的指导构成。基于绘画册的幼儿绘画家教指导是一种深入具体的家园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5.
张美 《孩子天地》2016,(4):194-195
幼儿画有着不同的表现,每个人有着各自不同的价值,是不能用一个标准"像不像"优劣来评价的。通过,改变传统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时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使幼儿的自信、自强、自爱逐步增长,他们的创造性更强,画面更有动力。  相似文献   

6.
幼儿早期绘画启蒙教育对促进孩子大脑发育和提高观察、记忆等认知能力有重要作用。教师应特别注重幼儿原创性绘画能力的培养,在了解幼儿不同阶段绘画特点的基础上,对涂鸦期、象征期、定型期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以充分体现尊重幼儿生命与高扬幼儿个性的基本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观察、教育叙事和个案分析为研究方法,考察了一个幼儿从出生到5岁的所有绘画作品生成的过程,探讨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特征。结果发现该幼儿绘画认知能力发展有如下特点:幼儿“画所知”能力略早于“画所见”能力,但画画的“知”“见”能力是交替并进,相互促进的;幼儿绘画认知的心理结构最早表现为无具体内容的结构,其次是图式结构,而后提升到一般结构;如果从0岁开始给予孩子丰富的感觉刺激以及绘画表现刺激,孩子“画所知”和“画所见”能力的出现时间比罗恩菲德和吕凯等理论家提出的年龄要早至少2—3年。  相似文献   

8.
费敏华 《时代教育》2012,(18):95+94
绘画是幼儿反映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是幼儿对外部世界的感应、触摸和探索。弗洛伊德精神学派的理论认为:幼儿内心无意识的东西是从绘画中反映出来的。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能客观地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进而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  相似文献   

9.
孩子画画,是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如何让孩子从小喜欢画画,我认为做好以下几点很关键:第一,利用各种形式,调动起孩子的绘画积极性非常重要.第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适合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非常关键.第三,多鼓励、多表扬幼儿,不要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第四,从实际出发,让孩子适当掌握一些绘画技能.最后,引导幼儿欣赏各种绘画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0.
侯志芳 《成才之路》2012,(36):92-93
一、“读懂”幼儿的作品 绘画是一种内在无声的语言,是自我表达的一种工具和方式。对于幼儿来说,无论是绘画还是游戏,他们都在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在辅导幼儿美术作品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幼儿,了解他们思维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倾心熟悉和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要懂幼儿,要站在他们的立场观察他们,用幼儿的眼睛去看世界,更要了解怎样的画才是好的儿童作品。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实现幼儿绘画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心强、对色彩反应敏锐等特点,是培养兴趣和自信心的最佳时期。本人经过实践探索,发现以"激趣"为突破口,以"添趣"为生长点,以"护趣"为稳定剂,是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的有效策略。一、以"绘画语言"激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征决定了他们的绘画内容主要以单一线条、简单图形和块面涂色为主。怎样使简单内容的活动变得鲜活而灵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常看到一些很喜欢画画的幼儿,在作画时会不自觉地"自言自语",甚至"手舞足蹈",如果我们多为幼儿创设"绘画语言",或许能对激发孩子绘画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儿歌语言明方法。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看似  相似文献   

12.
时鹤 《考试周刊》2013,(32):194-195
<正>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的一种语言,孩子会拿笔就会涂鸦,会涂鸦就会有绘画创造的源泉。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才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新课改要求幼儿园开展绘画教学,尊重幼儿兴趣,并在幼儿的兴趣点上挖掘具有教育价值的内容,使幼儿获得有关经验,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一、从色彩的审美感知入手,培养小班幼儿绘画兴趣。普辛讲过:色彩是吸引眼睛注意的诱饵。从小让幼儿通过多种感官感受色彩、认识色彩、激发幼儿对美的追求、对美的感受,可激起表现美的欲望。如在绘画《小熊的新衣》活动  相似文献   

13.
蒋腊梅 《贵州教育》2010,(15):26-27
一、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幼儿作品 幼儿绘画有着它自身的特殊性,只有充分地了解幼儿绘画发展中各个阶段的特性,才能正确看待幼儿的绘画作品,特别是绘画作品中大人们所看不懂的想象力。在许多时候,大人们在看幼儿的绘画作品时,总认为画面不美观、不协调、乱七八糟,令人看不懂,这样很容易让幼儿得到不公正的评价。其实,幼儿的每一幅绘画作品都包含了幼儿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4.
高洪 《广西教育》2012,(37):88-88
幼儿的绘画是一种艺术,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幼儿绘画的主要特征是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是儿童心灵之窗,是一种与他人交流的形象语言,更是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的载体。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培养他们的绘画能力呢?一、选择幼儿熟悉的几何图形为素材,激发绘画创作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日渐丰富,但表达的方式仍有些欠缺,绘  相似文献   

15.
绘画是孩子们较喜欢的一种活动,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孩子的个性也会在绘画活动中得到发展。传统的绘画教学是只重视训练技能技巧的范画教学,这种教学不要求孩子们开动脑筋,只要求孩子们根据老师的范画步骤进行临摹。这种绘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纲要》指出"要让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要让孩子垮了的进行绘画活动,要学会赏识孩子的画!  相似文献   

16.
评价幼儿作品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给幼儿创设互评作品的环境,促进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月婷 《贵州教育》2010,(15):24-25
一、“放手”教育在美术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绘画,是幼儿用来传情达意的视觉语言,它是幼儿一种自发的艺术创作活动,是他们思想情绪及艺术潜能的自由表现。然而在如今的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绘画一直只是孩子学习绘画技能、技巧的一种活动,幼儿的模仿使得绘画中的内容显现出精美一面的同时,也扼杀了他们童稚而天真的绘画方式,  相似文献   

18.
儿童绘画具有二维的平面化特点,但这种二维是重叠的二维,即其形式虽是二维,但其内容却是超时空、多视点的,表现出一种带有强烈主观意见的多维性,反映了儿童对世界的独特认知与丰富感受,是儿童天马行空的想像与随心所欲的表现结果.通过对比正常普通绘画教学与依据幼儿绘画多维空间表现特点实施的教学实验干预,本研究发现成熟和教育都是影响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水平的重要因素,具体包括儿童的知觉水平、情感体验、老师创设的自由表达环境、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与策略等.为促进儿童绘画多维空间表现能力的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激活幼儿与绘画主题相关的经验,应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材料调动幼儿一切感官,挖掘其艺术直觉,应注重幼儿的自我表达与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幼儿富有个性的艺术情趣,应多让幼儿欣赏现代艺术作品,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作品与大师作品的相似之处,增强他们自我表达与表现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自主性绘画的深入研究了解,我们认识到应该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自己的绘画作品。幼儿生动形象的讲述,使稚拙的儿童画有了丰富的内涵。同时,幼儿在讲述图画的过程中。需要组织思维的条理性,提高言语表达的连贯性,进一步发挥想像力。可以说,通过说画提高了幼儿言语表达的概括性和逻辑性,而通过表达又提升了幼儿绘画的内涵意境,推进了孩子创作的联想能力。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孩子在自主性绘画中大胆说画,保证孩子绘画和语言的能力能够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20.
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其思维比较简单,手腕的灵活性较差,小肌肉发育不够完善,决定了其绘画内容简单。而单一的内容又会影响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不利于发展幼儿的绘画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小班孩子喜欢边画边讲,于是我们紧紧抓住绘画语言丰富幼儿绘画活动。一、绘画语言可以增强绘画活动的趣味性。涂色是小班幼儿主要的绘画活动之一,但涂色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从头到尾一个动作,或上下,或左右,或螺旋形,还要保持一定的密度,很容易因疲劳而产生厌倦感。这时,让孩子边画边有节奏地说“上下、上下、涂呀涂,上下、上下真好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