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论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武震培养、提高和强化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是提高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一、学术求新意识作为学术研究成果鉴别者的学报编辑,应具有学术求新意识。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术敏感性,有伯乐的“慧眼”,善于从浩...  相似文献   

2.
谈学报编辑的学术意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报是以“提高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它与以“普及为主”的一般社会期刊不同,其读者对象为中上层知识分子,尤以大学教师及专业理论工作者为主.学报的这一性质决定了学术性是它的主要特点和标志,学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份学报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由此,作为学报的编辑人员,其学识和业务素质则必须适应学报的这一要求,除具备一般编辑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外,还应具备一种自觉的敏锐的学术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般说来,人们普遍认为,学报是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但是,人们对于学报编辑的认识则就有些众说纷坛了。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收发员”;有人说,学报编辑是“文字匠”;还有人说是“校对员”。真可谓五花八门。从表面上看,这些说法似乎相去甚远;但从本质上看,这些说法又确乎是基本相似的。相似之处正在于这些说法都忽视甚至抹杀了学报编辑人员在学报工作中的能动作用和主体意识。本文认为,学报编辑在学报工作中并非处于被动地位,而恰恰处于主导地位。学报编辑在工作中要具有极强的主体惫识。  相似文献   

4.
高校学报是学术期刊,应准确无误地报道科研成果。为“科教兴国”服务是期刊和期刊编辑的责任所在。出精品期刊,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编辑队伍。结合本编辑部工作实践,就编辑精品意识四要素———责任意识、使命意识、质量意识、读者意识谈一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共勉。1...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报著作权释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通过对一些涉及高校学报法律问题的探讨 ,以阐明提高学报编辑的著作权意识的必要性。1 高校学报编辑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对提出这个似乎应该不是“问题”的问题 ,相信有不少人感到十分好笑。其实对此问题是否有正确的认识 ,对我们每个学报编辑而言十分重要 ,它不仅关系到学报编辑部的权利、义务 ,更与每个学报编辑自身的权利义务密切相关。高校学报显然属于著作权法中所称的编辑作品。对于编辑作品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法第十四条规定 :“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 ,但行使著作权时 ,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编辑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6种意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尹志诚 《编辑学报》2007,19(2):150-151
为了提高高校学报的质量,提升高校学报编辑的竞争力,就高校学报编辑应具备创新意识等6种意识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国高校学报精品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谭长贵 《编辑学报》2001,13(3):162-164
在对高校学报精品定位的基础上,运用近年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结果,阐述“高”与“低”现象对创建高校学报精品的意义,指出“专”与“杂”对创建高校学报精品的误导,以及学术性与应用性对创建高校学报精品的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关于大学学报使命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学报使命”这个根本问题,目前远未解决,究其原因,不能排除一些大学学报编辑学报“四化”(专业化、数字化、去同质化和特色化)论虚假命题的干扰.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学报专业化还是综合化取决于主办者学术平台客观情况,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学报数字化课题不是编辑的分内事, “数字化”开发是IT行业的商业行为;学报“去同质化”显然荒唐,因为学术追求的是真理,真理属于普遍的、共性的东西,这个“共性的东西”当然是“同质化”的,探索和发现这个“同质化”是学者梦寐以求的,是学术的终极目的,既然学术是追求“同质化”的,那么其载体——学报就没有理由“去同质化”;学报特色化与去同质化如出一辙,是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科学研究不能本末倒置;学术是独立性、个性、原创性很强的个体或团队的高级思维劳动,它同样不以学报编辑意志为转移;大学学报仅是学术成果的载体之一;大学学报应当回归本位,学报“四化”论不能再鱼目混珠了.  相似文献   

9.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副编审孙景峰著《学报编辑工程论》2000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九章对涉及高校学报功能、特色、审稿、编辑、改革、质量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学报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成果。《学报编辑工程论》的主旨不是构建“学报编辑学”的理论体系,而是将学术创新放在首位,本着“详人之不详,略人之不略,言人之不言”的指导思想,循着“学报编辑学”的框架系统地提出自己对其中各个环节的看法,对现有的“学报编辑学”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探新与补充。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会长、《北京…  相似文献   

10.
学报编辑的“四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报编辑活动的目的是建构学报文化,这是人类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在这个活动中,必须强化学报编辑的"四种意识",即把关意识、文化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这对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增强学报的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报应具有美国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学报应具有美国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续维国【呼和浩特】中国高校学报的自然科学版,无论是刚刚问世的,还是创办于本世纪初的“百年老刊”,发行过千份者寥若晨星,发行百余份者却俯拾即是,更有少者,发行仅几十份的,亦在举步维艰地办着。发生量的问题,不知给学报...  相似文献   

12.
论"编辑学者化"的生成机理与理解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学者化”反映了高校学报编辑的“无主体”状态 ,它是高校学报编辑求得社会公正的一种集体有意识的诉求。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一在于编辑自身的学术路向 ,即走向“学者型编辑” ,使编辑的职业与专业学术互动 ;二在于理顺学报体制 ,落实学报编辑的学术身份 ,使编辑的学术使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3.
从美国科技期刊的读者意识看中国高校学报续维国中国的自然科学版高校学报,无论是刚刚问世的,还是创办于本世纪初的“百年老刊”,发行过千份者寥若晨星,发行百余份者却俯拾即是。更有少者,发行仅几十份,亦在举步维艰地维持着。发行量的问题,不知给学报编辑们带来了...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学报编辑的美学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审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高校学报努力作到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高校学报编辑工作者,应具有美学意识和美学意识的前瞻性,方能不断提高学报的编辑质量  相似文献   

15.
2005年7月18日,《中国图书馆学报》在广西桂林召开了编委会。有17位编委出席了会议。《中国图书馆学报》主编、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主持了会议。常务副主编李万健对“学报”的定位和办刊宗旨,以及近年来“学报”的发文、出版情况,“学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情况,以及编辑部工作情况等, 向编委们做了详细汇报。编委们对“学报”取得的成就感到欣慰。大家认为:长期以来,“学报”坚守定位、贯  相似文献   

16.
用名栏打造名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 0 4年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的“科技与社会”被北京高教学会社会科学学报研究会评为“名栏”。作为栏目主持人 ,略谈工作体会 ,以期抛砖引玉。   一、“名栏”和“名刊”的关系  首先 ,“名栏”是刊物特色的基础 ,没有“名栏”的“名刊”是没有特色的“名刊”。刊物没有独具特色的优势栏目 ,就如同一个人没有鲜明的个性而沦于平庸一样。作为反映学报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名栏应该体现学报自身和学校学科建设的优势。学报通过特定的栏目 ,连续发表某一重大问题的相关系列论文就可以体现一定的特色。特殊的人文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7.
王金莲 《编辑学报》2013,25(6):514-517
论述高校自然科学学报主编具备贡献意识的必要性和充分性以及对学报贡献承诺的重要意义。认为:贡献意识是使学报主编工作具有有效性的关键,学报主编有了贡献意识,才会有先进的办刊理念和将学报做强、做大的事业心,才会发现并重视同事的所长及其对学报所作的点滴贡献,才会让学报编辑部每一个成员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8.
廖智宏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著文认为,学报主编的前沿意识强弱,对学报的影响举足轻重,这是由学报的性质及主编在学报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一、学报需要主编树立前沿意识。学报工作的本质就是选择,而选择的核心是前沿选择,学报的学术性和前沿性,都要求学报主编必须具有强烈的前沿意识,必须时刻关注科学前沿发展动态,否则,就谈不上前沿选择。二、宏观把握学报需要主编寻找学术前沿。主编具备了较强的  相似文献   

19.
高等医学院校学报是高级学术性刊物,是提供最新科技信息的载体,是反映高校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窗口,也是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目前,全国157家高等医学院校大多办有学报,如何保证质量是办好学报的核心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主办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以报道本院校科学研究与医疗技术发展等为主的、有代表性的刊物,有一定社会影响。为进一步提高“学报”质量,本文对1986年~199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简称“学报”)载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术活动家”。作者首先阐述了“学术活动家”的内涵和应该具备的素质;接着从学报编辑是公共学术空间的具体管理者,学报对学术研究具有引领作用,说明学报编辑成为“学术活动家”的必要性。最后对学报编辑队伍的建设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努力拓宽学报编辑的学术视野,二是建立“学术活动家”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