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力量和国家建设的中坚分子,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强弱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未来。研究其民族认同感的现状,对提升大学生民族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首先对两所高校大学生民族认同感进行实证调查,从对待传统文化和对待西方文化两个方面了解大学生民族认同感的现状,然后,基于文化自信的角度,从四个方面探讨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的路径和对策,以期增强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直接关系到民族凝聚力、传承民族文化,因此在高校学生管理中提升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班级管理及辅导员工作为视角,对当前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危机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依附较少等方面的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民族认同干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分析实现这一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汪婷 《文教资料》2014,(16):156-157
在当下国际化时代,大学生受到许多文化的冲击,民族认同问题日益突出。民族认同教育对于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品质的塑造,对于多民族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大意义。因此,对大学生实施中华民族认同感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青海565名藏族大中学生文化习性的问卷调查及其分析研究,得出结论认为藏族大学生比中学生有更强的文化习性认同;藏族女性存在更强烈的民族语言认同;城镇藏族青年的主流文化态度和民族语言认同明显高于牧区青年;文科生对本民族的宗教、风俗、语言等方面具有更强的认同感,而对主流文化则较理科生排斥;父亲文化程度与子女文化习性获得方面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长河中自我认同、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中华优秀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进步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由于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及信息网络化等原因,当前青年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危机。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在集中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基础上,分析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基本现状、影响因素及教育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世界性沟通、获得全球性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母语学习,并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塑造学生,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参与世界性沟通。获得全球性认同、传承民族精神的历史重任。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母语学习,并以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教育塑造学生,培育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强化大学生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9.
"文化自觉"思想是当前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形成清醒认识和准确定位。对民族文化有反思,对外来文化有鉴别,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启发文化自觉",形成开放交融的民族认同观是高校民族认同感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意识形态的主要呈现载体,文化的安全关涉到意识形态的落实与贯彻,也关系到意识形态培养机制的建立与运行。政治认同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方面,也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维度。以加强文化安全建设为落脚点,培养高校大学生政治认同感,探索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的实践方法,有助于促进文化建设与文化安全长效机制的确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革命文化以“革命”为精神内核和价值取向,是革命时期伟大实践中孕育的一种特殊文化形态,是一种珍贵的传承性财富。为了解新时代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情况,在大连多所高校中对大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革命文化认同方面存在认知较全面但浅表、情感认同存在冲突、行为意愿较强但主动性较低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提出了增强大学生革命文化认同感的改进路径。一是强化大学生民族历史与文化精神教育,提升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精神内涵的深度理解;二是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融合,在充分发掘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中增进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情感认同;三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革命文化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践行革命文化的行动自觉。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紧密。不同的价值观之间会引发一定的冲突,从而会引发国家认同问题。大学生群体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其国家认同感强弱与否,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应对全球化带来的国家认同危机问题刻不容缓。从大学生国家认同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引发了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进取精神、宽容精神、人本精神、务实精神及仁爱精神应成为构成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基本成分.社会各界应确立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核心地位,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当下外语专业的大学生在外语专业学习阶段常热衷于追逐目的语文化,西方文化逐渐左右了我国大学生的生活方式、行为理念、价值观念、精神世界,影响了对民族文化精华的传承,造成民族认同感的缺失.通过分析外语专业学生在文化身份认同现象中的倾向性及成因,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文化认同现象的必要性,探索重构外语专业学生文化身份的多种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塑造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网络在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是时代的趋势。本文在网络和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从网络环境对文化认同产生的影响、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认同现状及加强文化认同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文化认同的策略,旨在以大学英语教学为平台,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培养、加强学生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认同是指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主体文化的归属意识,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要生生不息传承下去的原动力就是该民族成员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呢?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中华文化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7.
采用自编大学生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问卷对大学生传统文化价值观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三个方面结合的教育策略.以心理学角度和观点,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发现大学生在性别、民族、专业和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变量上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心理认同感和现实行动各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别,说明其存在知行不统一现象.通过研究为促使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心理认同和现实行动的知行统一,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培养当代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地,以教育来实现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既是有效的传播途径,也是有效的传承方式。将本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引入高校音乐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喜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认同。通过民族音乐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音乐文化审美能力,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与传承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民族节日是一项重要的文化事项。节日文化认同是衡量族群内部对文化的认知倾向和归属感的重要指标,对民族节日文化良性发展、族群凝聚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借助田野调查,对彝族火把节文化的认同现状、现实原因等方面进行考察研究。以期对提升凉山彝族火把节的节日文化认同感、民族节日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路径选择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由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转型时期,当代大学生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对策是:高度重视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工作;正确引导和规范校园中的"洋节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民族文化实践体验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