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解运动后运动营养物质的补充对体能恢复和消除疲劳的作用 ,本研究对广东省 36名高水平跆拳道、柔道和摔跤项目的运动员赛前 3个月内 ,在模拟比赛训练后 30 m in补充 30 0m l英国产葡萄适 (L ucozade )并进行观察 ,结果发现 ,服用 L ucozade(实验组 )与服用安慰剂 (对照组 )比较 ,实验组的生理指标 (晨脉、运动时最高心率、恢复期心率、血压等 )、生化指标 (血红蛋白、运动后血乳酸和安静时血乳酸浓度 )、心血管系统机能 (台阶试验指数 )和运动心情都优于对照组 (P <0 .0 5或 P <0 .0 1) ,实验组疲劳消除和体力恢复得到改善 ,运动能力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递增负荷运动对50~59岁不同台阶指数人群血管机能的影响,为运动负荷试验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83名50~59岁成年人为研究对象,测试在逐级递增负荷运动中不同台阶指数人群心率、血压值,分析在不同负荷状态下不同台阶指数人群心血管机能变化的特征。结果:不同台阶实验指数人群在递增负荷运动中,血管机能指标变化趋势相同;不同台阶实验指数人群在负荷25W、50W、150W时,血管机能指标心率、舒张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50~59岁人群心肺功能较差者在运动健身时应注重控制运动负荷,防止心率、收缩压的过度升高,防止发生运动风险;台阶指数的优劣能否正确反映50~59岁人群血管机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探讨优秀女子蹼泳队员心肺机能适应性变化和能量代谢特征,为培养蹼泳竞技人才提供训练效果评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蹼泳队员与一般女子蹼泳队员在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气体代谢变化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运动开始时实验组肺通气机能动员速度快于对照组;中等强度时,实验组摄氧量(VO2)增加速度减缓;高等强度时,对照组呼吸频率(RR)、心率(HR)、氧通气当量(VEO2)和通气量(VE)迅速增加;力竭时实验组RR、氧脉搏(O2P)、VE和VO2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不同频次的有氧健身操对大学生身体机能的影响,在东北大学健美操课中进行课内外一体化教学实验研究,并监测学生中心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显示:实验组实验后心率、射血时间(ED)和心内膜下心肌活力率(SEVR)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自身前后心率有显著性降低;对照组学生实验前后SEVR显著性降低;无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运动使得增强指数、中心动脉压小幅度下降:血管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补充乳清蛋白对少年武术运动员免疫机能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乳清蛋白对少年武术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免疫机能的影响,对26名12-15岁的少年武术运动员进行分组研究观察,在膳食和训练内容及强度等同的情况下,研究补充乳清蛋白实验组运动员和补充安慰剂的对照组运动员三个月后免疫机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三个月训练后,实验组免疫机能指标(IgA、IgM、IgG)都极显著性升高(P〈0.01),对照组免疫机能指标(IgA、IgM、IgG)都显著性升高(P〈0.05);各指标的升高幅度相比,实验组极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补充乳清蛋白有利于提高少年武术运动员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长期运动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通过对20名体育学院男生和17名其他男大学生进行心肺功能测试,观察变时反应和心率衰减在运动过程中的变化.结果显示,运动组的变时反应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心率衰减无显著差异.提示,长期运动可增强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特别是增强交感神经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用条件反射方法,研究并证实了大脑皮层与内脏相互调节的关系。许多生理学家实验证明:大脑皮层与植物神经机能活动有关,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活动是受植物神经系统来调节的。为了说明植物神经的机能情况,临床上有许多植物神经检查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阐述了膑腱反射、皮肤划纹征、眼心反射等检查法在运动生理中的应用。我国很少有人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运动医学中,因此,作者本文利用姿位(立卧、卧立)反射和Aschner氏眼心反射,测验一下运动员在运动负荷(本文负荷试验为联合机能试验)前后,心率变化的结果是否与客观生理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的影响。方法:将60名无规律性运动的女大学生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每天早上定时锻炼踢毽子1h,每周4次,共12周,对照组继续参加日常身体活动。测试实验前后女大学生的各项健康体适能指标。结果:试验后,实验组女大学生的体质百分比有显著性下降(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实验组的BMI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实验组的WHR指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的肺活量有显著性提高(p0.01),而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安静心率下降非常显著(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立定跳远和仰卧起坐指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实验组柔韧性有显著性提高(p0.05),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毽球运动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杨月琴  赵岩  谢敏豪  夏志 《体育科学》2015,(3):44-50,97
目的:本研究通过高脂高糖饮食和运动能力测试,建立肥胖大鼠跑台运动模型,探讨运动及肥胖干预下,大鼠植物神经对心率调节作用的影响及机制,为运动风险评估提供敏感的心血管监测指标。方法:4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2组:普食组(C组)和高脂高糖饮食组;8周后,从高脂高糖饮食组中挑选出肥胖大鼠(F组),再随机分为3组:肥胖对照组(FC组),肥胖中等强度运动组(FM组)和肥胖大强度运动组(FH组)。肥胖大鼠适应性运动2周后,进行8周运动训练。测试大鼠在安静状态、交感神经及迷走神经阻断下的心率及变化。Elisa及RT-PCR测试迷走神经心内调节关键因子M2受体、Kir3.4以及RGS6含量。结果:1)8周后,F组大鼠HR显著低于C组(P<0.05);2)C组18周时,HR显著小于8周时HR(P<0.05),但18周时,C组HR与FC组间,以及FC组HR与其8周时HR间无显著差异;3)C组与FC组间以及各肥胖组组间神经传导阻断后,心率变化值无显著差异;4)FC组大鼠Kir3.4显著大于C组(P<0.05);5)C组M2受体mRNA显著小于FC组(P<0.05),RGS6mRNA显著大于FC组(P<0.05);6)FC组M2受体mRNA显著大于FM组(P<0.05)和FH组(P<0.05)。结论:肥胖发生时,植物神经心率调节平衡以迷走神经占主导作用,肥胖进一步发展后,植物神经心率调节以交感神经占主导作用。8周运动训练未能改变肥胖大鼠植物神经的心率调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对运动中血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0名体院学生在运动负荷中的血压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其中 10名大学生进行为期 3周的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结果显示 :3周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后 ,实验组在运动中的收缩压 (SBP)与舒张压 (DB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P <0 .0 1) ,脉压差变化不明显 ,表明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降低血压 ,提示针刺第二掌骨桡侧全息心穴治疗可能成为提高运动中心功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12.
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对女大学生身体成分和心肺功能进行了测量,以了解有氧运动对女大学生体质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有氧运动的女大学生的三围比较接近我国人种的标准;BMI、WHR、体脂率都明显下降;心肺功能明显增强。说明有氧运动能够对女大学生的体质产生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 women who exercise regularly, but with differing volumes of physical activity. Forty women participated and were allocated to either a "high" or "moderate" activity group. Heart rate as R-R intervals was recorded during supine rest and analysed using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d Poincaré plot techniques. All time domain and Poincaré analysis measures reveal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ween the "high" and "moderate" activity groups. Frequency domain analysis also reveal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absolute measures of high-frequency and low-frequency power, but not between measures such as the low-frequency/high-frequency ratio, proposed to represent the sympathetic/parasympathetic balance of cardiac contro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between women who engage in "high" compared with "moderate" volumes of physical activity, which may have implications for cardiac autonomic health.  相似文献   

14.
“互交式教学法”在健美操教学中的效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根据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和女生特点,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控制论等理论,计设了"互交式教学方法”,通过在普通高校女生韵律健美操教学中的实验,其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考核成绩以及优秀、良好等各等级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5.
运动对女子柔道运动员女性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放免分析法研究了运动对9名女子柔道运动员及8名未受训练的正常女子的女性激素。结果显示:运动后,两组受试者在其月经周期的黄体期,血浆E_2、P均显著增加,血浆T在卵泡期及黄体期均见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构建大学生体质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健身运动处方和常规体育教学两种教学模式的实验对比,探讨和研究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教学模式,为推进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和促进大学生健身的科学化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方面的依据。本研究按随机抽样原则在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05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个班,其中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两个班作为对照班,进行健身运动处方教学和常规体育课教学的对比,实验期为1年,以验证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影响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身体素质、身体机能等指标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健身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对增强、改善学生体质有显著效果,具有更强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是实现大学生体质最优化的一种有效可行、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符合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改革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月经周期中,女性体内激素和对物质代谢调节的变化对于运动能力有一定影响。关于月经周期对葡萄糖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发现,黄体期葡萄糖Ra和Rd降低,而且女性在卵泡期要比在黄体期耐力性运动的运动能力更为强一些。通过补糖可以使这种差异减小,建议女运动员如果在黄体期参加运动,尤其是耐力性运动,要注意保证摄入充足的糖。  相似文献   

18.
对集美大学500名女学生进行了月经情况的随机抽样调查,发现体育专业月经不调人数发生率高于非体育专业女生,经期运动组的女生月经不调人数高于经期不运动组的女生,月经不调人数具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女大学生经期参加体育运动的运动负荷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19.
陆守芹 《精武》2012,(19):10-11
调查显示,眷通高校的大部分士生月经功能状况良好,在月经周期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中会出现身体上或心理上不良反应。通过研究分析了月经周期参加体育运动对月经功能的影响,认为经期可以参加体育运动,但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因人而异、循序渐进、合理安排练习内容和运动强度,这样不但无损于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助于身体机能和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有氧运动对大鼠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心率变异性(HRV)和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测试分析方法进行了选取和改进,然后以正常大鼠为实验对象,观察比较尾动脉血压、脉搏、左室内压、心肌收缩力、心率变异性、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等指标在8周中等强度游泳运动组大鼠和和安静对照组大鼠之间的差异,旨在分析长期参加有氧运动对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的影响,为心血管自主神经平衡状态发生改变提供实验证据。研究发现,与对照组大鼠相比,运动组大鼠心肌出现肥大、心脏泵血功能增强、心交感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升高、心迷走神经介导的动脉压力反射敏感性未受影响、心交感神经紧张性变异和心迷走神经紧张性变异程度均增加。研究结果提示,长期有氧运动可增强心血管自主神经的调节功能,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调与对抗关系在一个更高的功能层面上建立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