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策一直强调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的合适比例,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当前,我国正走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道路上,出现了"扩大普通高中招生比例"的呼声。在笔者看来,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乃至未来一段时间内,仍需注重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坚守,与此同时,应当深化高中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构性调整,实现高中阶段"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以来,我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建设职教强县的总目标,坚持科学统筹,创新发展,使全县职业教育跃上了新的发展台阶。目前,全县现有各类职业教育机构6所,在校学生8000名,在职教师530人,“双师型”教师达70%。全县普职招生比连续四年大体相当,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超96口,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政策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 《职教论坛》2006,(21):24-26
社会转型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变迁的整体特征,适应社会转型的教育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政策调整。确立职业教育是教育发展战略重点之一是教育政策调整的重大突破;扩招百万,与高中阶段普职教育保持大体相当的政策要求,共同构成职业教育规模发展的完整思路;通过示范性项目,进行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是彻底改变职业学校办学现状,推动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提高的关键发展政策;以人为本,建立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满足市场需要的“双赢”发展模式,是职业教育政策调整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生源问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职业教育一般不会是初中毕业生升学的首选.然而,宿迁职教人硬是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将职、普学生比提高到5.7:4.3,超出了省里"大体相当"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一直令人头疼的招生问题上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相似文献   

5.
职普比例大体相当是过去相当一段时期内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政策安排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推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新发展阶段,确保职普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依然是确保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职普比例大体相当的地方实践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以近年来职普比例变化为例,不同省份中职招生占比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但各省会城市职普比例城际差异较大,与此同时,不同区域职普比例变化也呈现出结构性差异。职普比例的区域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业教育资源集聚、普及高中教育政策安排及对中职教育的社会认知等因素有关。为落实因地制宜推进职普协调发展,新时期职普比例政策的落实需要推进坚持国家主导、重心下移至城市、改变统计口径、拓宽中职学生上升通道等改革。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二五",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职普招生比达到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职普比达到1:1,毛入学率达到93%。2011年,甘肃省继续稳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十二五,基本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调整,职普招生比达到1:1,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到2020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职普比达到1:1,毛入学率达到93%。2011年,甘肃省继续稳步扩大中职教育规模,统筹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实现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职教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2004,(4):91-91
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组织的2004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3月11日在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提出,在2003年全国中职招生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做好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使高中阶段两类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协调发展。据统计,2003年,我国中职学校招生总数为509.53万人,比上年增加40万人,增幅为8.53%;在校生规模达到1254.68万人,比上年增加近60万人,增幅为5%。为使职业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教育部启动“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  相似文献   

9.
到2010年,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左右。“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实施八项工程.推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教论坛》2006,(10S):43-43
到2010年.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左右。“十一五”期间.黑龙江省将采取8项工程,推动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这是记者从近日召开的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相似文献   

11.
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的均衡发展是衡量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更是职业教育为国家建设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可靠保证.应用信息熵原理,对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以及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均衡程度进行评价发现,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中,学科专业大类在招生数量上差距较大,专业规模在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也很不均衡.针对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以社会需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与调整,以促进学科专业在各类中等专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必修课;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在知识经济时代,高职数学教育要进行改革.文章提出对高职数学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新认识,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三个方面对中专升格高职的社会背景进行全面分析: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嗣向市场体制转轨对职业教育的招生制度、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等带来全面而深刻的影响;文化观念和文化氛围的转变对职业教育继续克服传统文化旧观念的影响、对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中的精神塑造和学校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职业世界的不断变化和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理念。  相似文献   

14.
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2007,28(19):11-1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与数量的变化,主要与高校扩招、普通高中扩张、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及国家政策导向直接相关。制约中等职教扩招的主要因素在于,现有学校数量、规模变化、师资不足及普通高中的发展。为保证2010年高中阶段的普职规模相当,应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强成人学校的兼并、重组,大力发展民办学校,抓好薄弱地区、学校招生工作。从政策角度,应做好初中毕业生分流工作,制定促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促进地区、校际合作,深化职教体制、机制改革等。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设和实施情况的调查显示,中职德育教学存在课程资源匮乏、课堂师生互动不充分、德育师资素质不高、社会实践较少等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德育课程改革必须要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统筹各类资源,统一德育管理制度,坚持职业化的方向,形成全新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明显的滑坡现象,西部农林中等专业学校陷入招生与就业的两难境地。基于西部农村实际情况及特点、西部农林中专学校的现状、职教发展趋势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等,西部农林中等专业学校继续办好中职是可行的选择,其发展走向为:立足于中职,面向农村,低重心发展,以农村实用技术为动力,以创业教育为主线,以弹性学制为手段,走科、教、产一体化,规模与效益相结合的区域特色型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高职衔接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高职衔接",狭义确指如何以初中毕业生为招生对象使之升入高等职业学校学习;广义(拓展义)指向的则是健全职业教育从低层级到高层级或是更高层级教育衔接。但两者的逻辑重音和本质属性一致,强调"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都不是终结教育而是纵横贯通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能产生巨大吸引力的教育。"中高职衔接"常态模式主要有:对口招生、分段贯通、五年一贯制等模式。文中还特别报告了天津职教改革试验区"中高职衔接"模式创新及其衔接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中专升格高职后的教师的心理健康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学校升格后,其心理健康状况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明显偏低。主要存在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认识不足、面对新的岗位要求心理压力增大、在教学管理上心理调控能力不强等问题,为此,从政府、学校和教师自身提出优化教师心理素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职物流教育是现代物流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一线物流技术的操作实用型人才的重任。文章针对我国中职学校物流人才培养方面的欠缺,在对中等职业学校物流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就如何建立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提出了在中职学校这一层面培养我国物流业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青岛市中小学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多年 ,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尤其是高中选修课学分制、职业教育改革和小学“双语”教学改革实验 ,均获得了较成功的经验 ,但仍有较大差距。青岛市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必须及早针对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改革 ,以带动基础教育管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全面改革。本文针对青岛市现行课程存在的一些弊端作了较为全面的剖析 ,并提出了今后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