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谢治国 《中国广播》2004,(11):48-50
新闻报道需要重视细节,并且善于抓住典型细节。因为“新闻事实是由众多的细节组成的,在这些细节中,有一部分肯定更能体现新闻的主题、更能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更能说明新闻人物的性格。要把新闻写好,记者必须善于捕捉这样的细节,并在新闻中刻意加以描绘。”  相似文献   

2.
新闻人物语言是新闻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是人物性格和思想境界的直接表现。要写好新闻人物,一定要在新闻人物语言上下功夫。鲁迅说:“如果删除了不必要之点,只摘出各人的有特色的谈话来,我想,就可以使别人从谈话里推见每个说话的人物。”他还说:“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老舍说:“你要描写一个好人,就必须热爱他,钻到他心里去,和他同感受,同呼吸,然后你就能够替他说话了。这样写出的语言,才是真实的,生动的。”这些都说明作者在人物语言表达上应力求准确、鲜明、生动。一些优秀新闻作品,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正是通过  相似文献   

3.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荣。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4.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5.
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充分认识新闻细节对于刻画新闻人物的作用,努力掌握获取这种新闻细节的途径,认真研究这种新闻细节的表现手法,是在人物新闻中展现新闻人物个性化特征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经济新闻的写入,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 (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  相似文献   

7.
新闻作品要以情感人、要形象生动,就必须要有细节描写。新闻尤其是纸媒体,因为缺乏电视和广播媒体的镜头和现场感,细节在新闻写作中不可或缺。而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对于彰显新闻人物个性特征展示其精神境界、描摹现场、深化主题有很强的作用。一部优秀的、可以流传的新闻作品,其问必定会有精妙恰当的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8.
《平顶山矿工报》的“人物写真”栏多次受到省评读委员会的好评,说这些人物写得活、立得起、有深度、有高度,把报道提高到了一个新境界。“人物写真”栏是《平顶山矿工报》新闻版的固定专栏,今年推出以来,已报道30多个典型人物。作为版面编辑,我在约稿时,说得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新闻细节”。细节是新闻作品中使用最生动、最典型、最具体也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特征的新闻事实。细节描写就是对事物的基本组成单位进行刻画,如对人物的一举一动、事物发展的具体环节、环境中的细小物体进行细微描摹。一、新闻细节在人物写真中的作用第一,彰显人物特…  相似文献   

9.
细节——细小的环节或情节也。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往往一草一木,一招一式,一个表情,一句话语,恰恰能最准确有力的表现其特征与境界。就像鲁迅先生所言:“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恰恰在这一点上,极易被我们的采编人员所忽视。许多新闻稿件和节目就是因为缺少细节而一般化、庸俗化,不生动,不感人。细节在新闻稿件与新闻节目中有深化主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摘     
经济新闻的写人,有其独特的写作技巧,概括地说,这就是:(一)着力于点化,切忌繁杂。经济新闻的写人,就像古人说的:“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它仅是新闻人物一时一地、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地展示,既不是纵深的描写,更不是文学人物性格的刻画,在经济新闻中,它只是作为一个个闪光的细节而存在的。它像新闻中的描写一样,不在多,而在准;不在细,而在精。  相似文献   

11.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见微而知著,以小而见大”。新闻细节在新闻作品中常能起到如是作用。因而,许多有经验的新闻采写者都很重视新闻细节。 新闻细节,是指新闻作品中哪些能有效地增强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表现力的细枝末节。精彩的新闻细节,虽然取材细微,但它注意抓住事物的特点,工笔刻划,细致描绘,材料翔实,形象生动,很能在新闻受众的思想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新闻细节在新闻作品中除能起到“以小见大”的重要作用以外,还能起到深化主题、渲染环境、突出人物、增强新闻可读性和可信性等方面的作用。 那么,如何写好新闻细节呢?笔者以为,主要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品讲究写环境,尤其是把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结合起来,对典型的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那么,新闻报道中要不要写环境呢?实践的回答也是肯定的。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写道:“人要有现实观存在,就必须有一个周围的世界,正如神像不能没有一座庙宇安顿一样。”举一反三,联系到新闻写作,也不可忽视这一点。众所周知,新闻事件一般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人物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战斗更离不开周围的环境.所以,在新闻报道中注意写出这个人或这件事的具体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它一则可以使报道的事或人真实可信;二则可以使新闻报道写得生动可读;三则可以使新闻写作“借境”说话。有的新闻中写出典型的环境,尽管  相似文献   

13.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细节运用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节呢?笔认为,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个性的画面或音响,它能给受众长久的回味。“窥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14.
如何创新“三农”报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让思想“立”起来。记者要善于从全局的角度分析现象看问题,挖掘出思想,梳理出道道。出思想、出观点,报道才能出新出彩。二是让人物“活”起来。以平民视角来观照和处理新闻,写人的想法、人的活动,努力体现“三贴近”。三是让故事“亮”起来。讲究原汁原味,展现新闻事件中的人物、情节和细节,采用见人见事的故事化手法,使报道呈现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5.
怎样写活新闻,是许多新闻工作者热心探索而又感到十分棘手的问题。笔者体会到,要写好一条新闻,一个重要方面即必须善于抓细节描写。先举一个例子:1985年全国优秀广播节目中,有一篇获一等奖的新闻《六孔秤盘卖鱼翁》。这篇新闻不长,不妨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17.
段勃 《新闻爱好者》2006,(12):61-62
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者情节,在新闻作品中表现为细致描写的地方。细节首先要“细”,如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有表微意在”,它是起“表微”作用的;其次,细节的第二个特点是“节”,指那种筋骨节要的地方,即是指最重要、最能体现人物精神面貌或者事件本质的那一段情和景①。在新闻作品中,细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是新闻人物的刻画还是新闻事实的展开,典型环境的描绘都离不开细节,细节就是新闻作品的点睛之笔。在电视调查性报道中,细节起着更重要的作用,这是电视调查性报道的文本特点决定的。电视调查性报道是电视新闻工作者运…  相似文献   

18.
清代著名诗人、诗论家袁枚说:“一切诗文,总须字立纸上,不可字卧纸上。人活则立,人死则卧,用笔亦然”。把笔触伸向现场,可使新闻“字立纸上,可使新闻由“死”变“活”。这里面还有一些“小手艺”值得研究。要善于捕捉最能体现新闻主题的细节。人民日报报道湖南省铜官陶工业公司增添陶瓷新品种——石器的新闻,写到这个公司负责人讲石器产品碰撞不易破时,有这样的细节描写:“这位负责人介绍到这里的时候,突然将托在手上的一只精美的石器茶杯往地板上一扔,当啷一声,使记者吃了一惊。拣起来一看,仍然完好无损。”作者只抓了一个往地板上扔茶杯的细节,就最有力地说明了石器产品“碰撞不易破”的事实。当然,新闻中的细节描写并不要求象小  相似文献   

19.
抓特点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只有观察时用眼如锥,捉住特征,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所谓特点,就是矛盾的特殊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和事物都具有其各自的个性特征,写“目击新闻”就是要善于抓典型环境的典型性格,写出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的典型特征来。  相似文献   

20.
白冰 《新闻前哨》2000,(4):39-40
新闻摄影的最主要对象是人。作为以反映客观世界人的活动,沟通人与人之间思想意识为主要任务的新闻摄影,在把镜头对准千千万万个新闻人物时,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客观世界自然生态的纪实,而要着力表现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思想和行为。深刻地揭示人物本质特征的思想和行为,靠的是充分动用摄影手段,抓住人物在典型瞬间的形象神态,以形写神,神形兼备。“神形兼备”是新闻人物摄影作品的基本要素。要抓住人物神态,必须在“四抓”上下功夫。 1、抓“形”。 所谓抓“形”就是指拍好人物的形体外貌,服务新闻报道主题的需要,真实地完善地再现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