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识的主休理以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形式来把握客体的。原妈人由于把人和对象融为一体,他们从人去理解物,从物去反思人;他们尚未意识到认识中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而是凭借个人的情感和初级的思维能力去把握认识的对象,虽然主体的认识采取了非理性的反映形式,但仅从认识的角度看,它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人类对自身的意识从自发走向自觉发展过程的必由阶段,它是人类认识的真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人类从发现色彩、认识色彩到使用色彩.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绚丽缤纷的色彩现象,在远古时期曾被认为是大自然的一种神秘力量。成为人类认识自然本质的直接途径,也成为人类最早用来表达原始意识的重要标志。虽说颜色是客观存在,既无阶级性.也无感情和意识,但当色彩的物理属性作用于人的时候,却可以引起人的审美心理活动,人的大脑会因此产生某种象征性的感觉,甚至还会产生某些联想,而这些联想就使得色彩披上了情感的轻纱。色彩现象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维妙的心理作用,并且引发审美意识。人们生活于色彩的世界里,色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色彩还满足了人们的不同审美需求。 色彩的审美心理从属于民族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并伴随它不断发展。因此,人们对色彩的审美意识与自然、宇宙、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都有密切的关系。可以说,白色彩产生的那一刻起就蕴含着理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然观辩证演进过程的历史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自然的矛盾始终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相伴随;对这一矛盾在形而上层面的认识和解决产生了人类的自然观。从人类思想发展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人类自然观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古代人与自然直观统一的自然观到近代人与自然对立的自然观,再到现代人与自然对立统一基础上的和谐的自然观。人类自然观的演进过程展示出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辩证图景,为当代人类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理念提供了理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沉思——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怀疑论哲学和怀疑思想的历史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哲学的思维无以解决理性的困惑时便产生怀疑。怀疑论哲学可划分为三种基本形态: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如智者学派和《老子》哲学)、极端的怀疑论哲学体系(如希腊罗马怀疑论和庄子怀疑论)和温和的怀疑论(如休谟哲学)。此外,还大量存在着并非是典型的怀疑论但具有怀疑思想的哲学家,这又分为:视怀疑为方法的哲学家(如笛卡尔)、视怀疑为武器的哲学家(如培尔等)和具有批判怀疑精神的哲学家(如培根和梁启超等)。  相似文献   

6.
法国的“精神哲学“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的"精神哲学"运动是哲学的唯心主义运动,它具有普遍的性质.这个运动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流行于二战前后约二十年间.从一战结束起,法国各派哲学唯心主义环绕自然与自由、认识与行为等矛盾展开斗争."精神哲学"运动亦以解决这些矛盾自任.运动的倡导者拉维尔试图解决自然与自由这对矛盾;另一倡导者勒·赛纳则研究"行动哲学",试图解决认识与行为这对矛盾."精神哲学"运动在某个意义之下又是一种新的"苦难哲学"运动.但是它不可能对人类思辨的理论与实践的巨大问题提出鲜明的学说.它所自称企求的真理和价值,只有依循站在唯物主义观点上的科学的道路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7.
哲学史是以整个人类哲学认识的历史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所谓哲学认识,就是以理论思维形式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一般规律的认识。显然,这一认识既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认识,也不同于对客观世界的具体领域的认识。哲学认识是在对诸具体领域认识基础上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自人类进入阶  相似文献   

8.
<正>人的价值是哲学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文艺复兴以降,人类进入了摆脱宗教神学束缚的理性时代。随着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能力的空前提升,人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确证。理性铸造的物质财富和科技文明,一方面使人的物质性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另一方面却以工具理性膨胀、物化意识侵袭、科学技术奴役的方式,使人与自己的价值本质渐行渐远。这一矛盾所引发的焦虑与困惑,迫使我们不得不再次反思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人们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只有借助于自己头脑中的思维活动,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其内部联系。才能变革自然和社会,成为历史发展的主人。而创造性思维则是人类思维活动中的高级过程。它比一般的思维活动更复杂、更艰难,因而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活动。“一个人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属于创见性的,不在于这一解决曾否有人提出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因此,“创见”主要是指在个体思维活动过程中出现的认识的新成分。它是适应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而产生  相似文献   

10.
智者哲学是古希腊早期哲学走向繁荣时期的枢纽,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批判,智者学派被排斥在哲学之外,并视为诡辩家。因此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没有被公正公允的评价。黑格尔是第一个为智者恢复名誉的人。该文在剖析智者学派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理论背景及其普罗泰戈拉的著名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和高尔吉亚的“无物存在”等哲学思想的基础上,探究智者学派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1.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六单元第1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通过对地理环境和城邦制度的描述,介绍了古希腊文明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希腊人极富智慧,是最早探索人类、探求人的思想和灵魂的民族。他们寻求宇宙万物的源头与规律,用理性来描绘、把握自然而美好的物质世界;他们探究社会的正义与公理,诘问人生的目的与价值;他们渴望自由,追求精神与物质的原始统一,这是一种极度完善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2.
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互动与融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人类知识发展史的回顾 在人类认识发生的初期,由于受原始生产力水平和人类活动范围及认识能力的局限,人们还不能把自然界和社会的众多事物和变化过程作为自己独立的认识对象,即使到了古埃及和两河流域诸王国时期,知识传统和认识成果主要以经验性传统和幻想性知识的形式存在着.在进入了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人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精神生活的认识不再以经验传统和幻想知识的形式存在,而表现为哲学认识的形式.哲学认识形式的产生标志人类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水平的飞跃,成为产生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思想史前提.  相似文献   

13.
历史哲学的概念由伏尔泰提出后 ,至今已是一个多义的概念 ,详考伏尔泰的著作 ,发现他是在用“理性去思考人类历史过程“的含义上首创这一术语的。其内涵特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在认识历史时应倡导科学方法 ,反对宗教迷信 ;人类真正的历史是理性战胜宗教迷信的历史 ;历史的真实生动在于它的风俗和文化 ;人类风俗文化既有多元性 ,又体现于理性的共同性之中  相似文献   

14.
体育文化一方面集合了人类的肉体与精神、理性与感性,贯穿着整个人类的发展历史,是一种生命的本能和精神的表达.另一方面,又集中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文明进程的各种属性.因而,体育文化属于人文精神文化范畴.长期以来,体育缺乏时代的人文关怀,时代性的人本体育并未真正形成;体育文化的哲学阐释明显不足,在中西体育“和合”要义认识上缺乏应有的哲学认知程度.中西体育文化最根本的价值冲突在于其价值意识形态的冲突。它不仅造成了人们体育价值观的混乱和迷茫,而且使两种文化直接面对面地以“对立与和合”的形式走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15.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的两种重要形式,信仰和情感是宗教的本质和核心;理性和逻辑则是哲学的骨干和生命。本文以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宗教传统和哲学世界观及其互动关系为背景,通过对基督教诞生以前的西方荷马时代、希腊古典时代和希腊化罗马时代各阶段神性观念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进而认为信仰和理性都是基于人的矛盾本性力图追寻本体的形而上冲动,共同表征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超越向度和终极追求,同为精神文化的核心意识中内在关联的两极。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既是促进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结果。审美是人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它是一种综合的活动,服从认识的一般规律,即从生动直观的感性认识到抽象深刻的理性思维。在简要阐释生产力的历史发展对于审美的意义后,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不仅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审美的产生,而且生产力的发展也丰富了人类审美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哲学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永恒的话题。而将哲学的性质理解为怀疑,至少是笛卡尔、休谟等一批哲学家的哲学规划。本文从笛卡尔、休谟两位哲学家的角度,论述他们对哲学的性质的解读,并阐明他们是分别从理性与经验、方法与认识不同的进路总结出“哲学的性质是怀疑”这一观点的。  相似文献   

18.
西方自然法观念的诸种特征与本质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然法观念是西方政治法律化中的核心观念之一,它从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柏拉图的正义观、阿奎那的神学自然法,卢梭的公意理论、康德的纯粹理性、黑格尔的绝对精神、菲尼斯的实践理性等诸种形态的不同向度的发展,根深蒂固,经久不衰,成为人类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考察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共性,可以看出西方自然法观念自始至终凝结着人类的智慧和价值追求;折射着不同阶段的社会矛盾和蕴函着不同阶段特定的利益要求;具有鲜明的历史时空性,内函虽然变动不居但本质是同一的,即都是某种理念被不同阶段的人类理性客观化的结果,因而使一个阶段的人类社会群体深信不疑;它植根于人类的理性,是一种客观化了的主观理念,从而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恒久性;它最终被不同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形而上为关于人类社会制度的组织精神和建构原则,而表现出它的显性形态。可以说,自然法规念是人类理性塑造出来的一种化理念,它的作用就在于把人类头脑中的理想逻辑化。正因如此,马克思曾指出,自然法是不能够被废除的。  相似文献   

19.
邓彤 《现代教学》2013,(10):76-76
近日,捧读潘裕民先生的新作《梦回"诗唐"——唐诗经典品鉴》,首先想到的却是海德格尔。因为潘先生在前言中有如下一番感慨:"唐朝是诗的王朝、诗的时代,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个时代能够与之比肩,难怪闻一多先生称它为‘诗唐’,即诗的唐朝。每次回望唐朝,总能见到一群诗人的背影。唐朝是一个属于诗人的朝代,是一个为诗人而存在的时代。"海德格尔曾云:自人类理性觉醒以来,过度化的理性制造了一个逻辑严密的世界体系并以语言显示这一世界。人以语言认知、思考并表达世界,语言为万物命名之际遂使万物只以名称显示,从而使人类丧失了对世  相似文献   

20.
人类对“物质”的探索,从哲学物质观念的萌生、发展和深化,到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观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它要同唯心主义对世界本原的虚构,对物质的歪曲解释不断地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它自身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历史阶段上生产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同时又不断突破这个限制,由片面到全面、由浅入深地向前发展。为了能较清楚地了解人类对物质世界认识的发展过程,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考察一下人类物质观的历史演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