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网络时代,网络对话剧的影响已不可忽视。网络推动了网络话剧的产生和发展,为话剧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话剧提供了崭新的传播途径和空间;网络的介入催生了话剧的"第二剧场",拓展了话剧的戏剧场,同时也对话剧的审美与接受产生了反作用。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作为全国演剧救亡中心的重庆在话剧演出热潮中,除了演出国统区的话剧外,也演出了边区来的话剧。不同“歌剧”有意识地推广,边区的话剧在重庆演出体现了话剧资源自发跨区域流动的现象。边区来的话剧在重庆演出的文本形态和引发的讨论,既反映出边区话剧在创作上的复杂性及其传播生态,也展示了边区话剧在抗战宣传方面区别于大后方话剧的独特话语结构。  相似文献   

3.
曹禺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老舍话剧代表了20世纪下半叶中国话剧文学的最高成就。他们分别统领着中国话剧的不同时代,成就了中国话剧的辉煌。曹禺和老舍的话剧由于成长背景、文化积淀以及处理文学与政治问题的不同方式,形成了迥然相异的艺术风格,通过二者话剧艺术风格的比较,可以为当下中国剧坛提供可资鉴取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话剧剧本文本创作是话剧作品排练、演出的最为基础的环节,也是决定话剧作品艺术质量和感染力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国话剧表演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也产生了一批有着深刻社会影响力的话剧艺术作品。本文通过分析话剧文本创作的重要意义以及话剧文本与话剧作品之间的有机联系,就当前国内话剧文本创作领域出现的若干新趋势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更新发展,话剧文体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文明新戏"、"五四话剧"、"解放区话剧"一直到"新时期话剧",其话剧文体、叙事方式、写作模式均在探索中前行。结合《狗儿爷涅槃》等新时期话剧作品对现代话剧的文体及其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话剧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其发展历程虽几经沉浮,但却历久弥香。如今,话剧艺术在我国仍有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其对于传播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统观中国话剧的发展变迁,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在话剧发展的哪个阶段,其与我国的诗词文化的联系都是十分紧密的,甚至可以说,如今的中国话剧,具有相当大的诗性倾向。传统戏曲中的诗性文化以及传统语言表达中的诗性特色,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话剧的发展,使其同西方的写实派话剧文化遥相呼应。本文将从中国话剧的诗性化倾向着手,分析我国话剧文化的诗性化特色,以此提高人们对于中国话剧的认识,促进我国话剧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邢台学院学报》2016,(3):144-148
21世纪初从艺术生态角度剖析话剧逐步进入主流艺术批评的视域。话剧的艺术生态论是从艺术生态学的角度对话剧的内外特征进行研究,在界定话剧艺术生态学的概念基础上,由内而外的逻辑关系进行剖析话剧这一艺术形式的形成、类别、表演特征、影响风格等,是崭新的艺术批评角度对话剧进行深层的剖解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现代话剧边缘状态下潜伏的“艺术前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妍汐 《文教资料》2014,(36):146-148
随着新媒体形式的出现,呈现在舞台上的话剧艺术似乎逐渐被拥有更佳视觉冲击的电影电视所取代,成为边缘艺术前景堪忧。话剧人才逐步投身电影电视等更易赚取费用的媒体工作,坚持话剧的人除了一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之外似乎少之又少。现实状态下,话剧演员们日益浮躁,对于无论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还是布莱希特亦或是梅耶荷德表演体系的学习早已不会像老一辈话剧演员们一样潜心认真。越来越商业化的市场话剧让我们受众很难再看到纯粹的话剧艺术。同时大肆引进外来西方剧种导致本土文化元素缺失。好在话剧边缘化状态之下,我们看见了它潜伏的艺术前瞻性。小剧场话剧的出现时是话剧界思想解放的先锋,小剧场话剧正在发挥着巨大的能量,同时话剧与电视行业的有机结合更加让我们看到了新媒体语境之下话剧的创新与突围。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前,话剧通过日本这个驿站从欧洲移植过来,但我们并不熟悉它的艺术规制,特别是不能从文体角度充分理解对话和台词对话剧成型的结构意义。早期话剧在艰苦的艺术探索中,逐渐领悟和体认话剧文体的特点,促进了我国话剧文体的基本成型。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大多由优伶演出的优谏戏、滑稽戏、参军戏、戏弄戏乃至傀儡戏、宋杂剧、金院本等,主要是一些具有喜剧幽默感的话剧小品,它们多用文言对话和适当动作为表现方式,以玩笑、嘲弄、取闹来达到讽刺警戒之目的。这些话剧小品从内容到形式都过于简单,与真正意义上的话剧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即便其中有一些话剧因素,也只能说具备了话剧的雏形,而不宜以话剧视之。中国古代话剧小品的演出在本事、演员敷演故事、剧场、演出技巧或表现手法、最终以“笑”或“惊”结尾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套路模式.这种演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古代话剧小品向大型现代话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2.
话剧《驴得水》的巡演获得空前成功。人性的嬗变与善的难以坚持被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话剧的成功既体现出创作者的独创性,也流露出对话剧传统的继承。这样一部话剧在今天的成功上演更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实主义话剧主流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外向型戏剧的影响,更接受了西方内向型戏剧的影响。西方内向型戏剧既促使中国现实主义话剧迅速走向成熟和繁荣,真正确立了话剧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又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话剧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7,(17):7-8
从中国话剧发展中,有两部具有贯穿性和代表性的话剧——《上海屋檐下》和《桑树坪纪事》。本文拟从艺术结构、创作方法、情感世界以及主题等方面通过对这两部话剧的比较来浅谈中国话剧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曹禺的《雷雨》等话剧创作标志着我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在话剧语言艺术上,他充分发掘了“话”的表现力。在话剧作品中,能使语言诗意化和音乐化。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话剧届的翘楚人物,赖声川凭借着自身丰富的创意以及对实践的探讨,成功的引领了台湾话剧走出了时代发展的瓶颈,被其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小剧场话剧更是发挥了对大陆话剧市场的启蒙作用,给中国戏剧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日新月异、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为话剧文学的繁荣提供了肥沃土壤;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艺政策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剧作家的积极性;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丰富的话剧文学遗产,许多老一辈的话剧作家有着丰富的、成功的经验。这是我国话剧文学发展的极为有利的条件。但是,新时期话剧文学的发展还不能令人满意,至今还没有出现过脍炙人口的作品,话剧文学的发展存在着“危机”感。目前,大家思考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中国话剧文学发展的道路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8.
1942年12月上演的《秋海棠》,是有话剧以来上演最为兴盛的一出话剧。在上海这个沦陷区的环境中,这样有着诸多京剧元素的话剧引起了万人空巷的效果,是编剧、导演们都出乎意料的。话剧《秋海棠》的巨大成功,既引发我们对当时那个战与火的时代的关注,又让我们对今天的话剧形式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话剧在我国开始萌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现代话剧的观念得以正式确立,最终形成了"话剧——戏曲"的二元格局。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话剧史的研究,发现近代的小说翻译和戏剧翻译对现代话剧的诞生起到催生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20年代,从日本留学归国的田汉开始了他的上海时光,田汉和上海这座城市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现代都市文化对田汉实验话剧的接受、租界体制下南国社话剧运动的开展、移民城市中流浪漂泊的波西米亚风格、左翼浪潮下话剧探索的现实转向这四个方面,都体现了上海城市文化对田汉早期话剧探索活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田汉在上海时期的话剧创作与活动,也为中国早期话剧中浪漫感伤与客观写实风格的形成做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