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足于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八卦掌发展的新局面,是北京南城八卦掌三代和四代传人共同的历史责任。刘斌等三代传人在清未民初国事艰危的形势下,痛定思痛,忍辱负重,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了诸多困难,揭开丁八卦掌发展的新篇章。他们的遗产,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遗产”桩功八卦掌”,而且包含着勇于开拓,敢为天下先的无形的精神和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2.
八卦掌史话     
江南地方流传的“阴阳八盘掌”,又名“阴阳八盘转环掌”或“八盘拳”。阴阳,指掌心、掌背翻转变化的状态。八盘,指八方(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位置。在这八个方向竖立八个木桩,即称为“八盘”。练功者踏在桩上转来转去,以练掌法和步法。八方的位置,与八卦(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恰好相符。根据韩寿堂所著《八卦掌》一书,阴阳八盘掌是江南董家所传拳法,传到第三辈的董梦林时,教出了三个高徒,这就是董汉清、李振清和薛永和。其中的董汉清,即董海川,他以后到了北京,改拳名为八卦掌,传人甚多,名遂大振。关于董梦林,知道的还不多,尚待今后考证。除了董海川传授的八卦掌以外,薛永和传给了薛振海,而李振清则传授了多人,其中刘宝珍、任致远、苏景田三人最有名任志远在1937年曾著有“阴阳八盘掌”一书,在天津出版。  相似文献   

3.
阴阳八盘掌简述阴阳八盘掌又称阴阳八盘转环掌,为八卦掌的一派,其技法在通常所知的走圈练习基础上,又加入了层次分明的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盘拳过手的走法等各阶练法。此拳法名中的阴阳意指天地,八盘暗合八方。一直对八卦掌的历史和技法抱持极度关心的日本中国武术研究专家松田隆志,对阴阳八盘掌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4.
吴宪民 《精武》2006,(10):19-19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宪民 《精武》2006,(11):30-30
吴德连(1868~1945年)字峻山,北京人,自幼好武,从韩福顺习八卦掌,精研四十余年,旁及太极、六合诸功,曾任南京中央国术馆第三任教务主任,南北执教,颇负盛名,是八卦门中杰出者之一。其所传六十四势掌法,又名九宫八卦掌,强调以掌代拳,以走为主,参以虚实变化,步分摆扣,手眼当先,进退转换,动作自然,极具研究价值。今将吴先生亲传六十四掌行功笔记列后,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6.
冯振旗 《中华武术》2004,(11):38-39
八卦掌的特点是用掌不用拳,用法有“搬、拦、截、扣、推、托、带、领、拧、翻、走、转、缠、穿、刁、钻”十六字要决;另外还有砍、点、拿等法。身法除闪展腾挪之外,还要求身如游龙、形似飞凤的以动取静的游击战法。综上所述,八卦掌的特点可以归结为32个字,即“走圈练步,扣摆穿翻;轻灵敏捷,伸缩多变;回身似猴,换步鹰翻;简洁开展,势势相连”。  相似文献   

7.
八卦掌是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八卦掌练功时走圈,通过走圈练习基础八掌、八大掌乃至八八六十四掌。交手时“以走为用”,“招招不离脚变化,站住即为落地花”,所以要在“走”上下功夫。练走首先就要练好趟泥步,八卦趟泥步是八卦掌重要的基本功。 过去练习八卦掌的人只练直行和走圈,认为只要掌握了趟泥步的要领就可以练习八大掌了。其实除了  相似文献   

8.
李翘 《武当》2012,(6):27-28
八卦掌用《易经》作为拳技的理论依据。八卦掌的基本八掌分别比附为乾卦、坤卦、坎卦、离卦、震卦、艮卦、易卦、兑卦。八卦掌还借用八卦的数术,来规范拳技的层次性和系统性,以八个基本掌法比附八卦的数目,以六十四掌,分为八组,每组八掌,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2008,(3):34-35
八卦拳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拳术。由于它运动时纵横交错,分为四正四隅八个方位,与《周易》八卦图中的卦象相似,故名八卦掌。有些八卦掌老拳谐常以卦理解释拳理,以八个卦位代表基本八掌。  相似文献   

10.
刘文波 《精武》2004,(1):8-9
三体势是形意拳的主要桩法,也是形意拳中各种套路的起势、收势,该拳种的各种技法都是以三体势的各种要求为基础,所以,该桩法既为入门必修,又是高层功夫所需。三体势体现了形意拳的太极、两仪、三节、四梢、五行、六合、七星、八字(及八要)、九数等要领,因此,练三体势也即是练习形意拳的精华。“三体重生则万物生”,三体势又可变化为各种拳式,为各行(形)拳之母。如果说五行拳、十二形拳是形意拳之母拳,那么三体势则是“母拳”之“母”,  相似文献   

11.
狄兆龙 《武当》2001,(6):29-30
史武八卦掌的训练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叫“定架子”,培训基本功。基本功形式,有开弓射箭势(图1),双仰掌势(图2),单仰掌势(图3),挑掌势(图4-1、4-2),勾掌势(图5-1、5-2),探掌势(图6),仰掌展开势(图7),抱球势(图8~1、8-2、8~3、8~4),搬拦捶势(图9~1、9~2、9~3、9~4),反背掌势(图10~1、10~2)。  相似文献   

12.
3月18日,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在京举行了八卦掌普及套路“转掌八势”教练员培训班结业典礼。亚武联主席徐才、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副院长张山为60名成绩合格者,颁发了转掌八势教练证书。这个套路是为适应八卦掌普及和发展的需要,根据八卦掌技法特点、健身延年机制和八卦掌的运动规律,研究编制而成。全套内容虽仅八势32个动作,却包括了八卦掌的代表性动作。突出了八卦掌的技法特征和运动风格。据悉,该  相似文献   

13.
王炳寰 《武当》2010,(9):22-23
八卦掌,是游身八卦连环掌的简称。八卦掌与太极拳、形意拳同为三大内家名拳。其拳理深奥,练法独特,技击巧妙。在技击中用掌不用拳,在器械使用中“以掌为母悟刀枪”,充分体现了八卦掌的武功特点。  相似文献   

14.
董海川是不是八卦掌的始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公海川,是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坞人,生于清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1797年-1882 年)。董公在清肃王府任武术总教师后,传授“八卦掌”名播京师。其诸徒广传京外,八卦掌风行国内,是我国优秀拳种之一。但是董公是不是“八卦掌(拳)”的始祖或首传人?“八卦拳 (掌)”究竟何时何人所创?在今天,这个课题仍未真正解决。  相似文献   

15.
汪晓雷 《武当》2011,(3):27-28
八卦掌是以掌法和步法的变化转换为中心,其基本掌法是,单换掌、双换掌、蛇行掌、顺势掌、抱掌、合掌、扣掌及回身掌等基本八式。八卦掌流传至今已有多个流派,各派掌法名称有所不同,具体练法各有差异,但大多都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从最基本的单换掌开始,逐步完成八掌转换连接。基本步法有起、落、摆、扣这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是我国武术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它属于内家拳的一个拳种,由先师董海川(生于嘉庆二年,卒于光绪八年)在北京传授。董先师的门人众多,有千余人。以尹福为代表的尹派,擅走牛舌掌(上盘掌);以程庭  相似文献   

17.
张耀忠 《武当》2005,(7):27-27
许多八卦掌习练者都认为,“八卦掌的特殊性就在于自始至终都是用掌,并无用拳之处。”其实,这是由于他们习练的八卦掌套路不全面,并未包括“八卦散手掌”和“八卦五行掌”,这后两式八卦掌中,用拳外所占的比例还不小。以“八卦  相似文献   

18.
20.右摊掌 依上势,化日字拳为豹拳,再化拳为掌并用虎口劲推出成单窝刚掌,掌尖向右推至左臂旁,用肘推出前方化为右摊掌(肘与肋相距一拳),要留中(图1)。 21.右单拜掌 依上势,用腕劲下摆指、外摆,翘起竖掌成单拜掌并用肘拖回,要留中(图2)。  相似文献   

19.
翻子拳     
翻子拳:原名八闪翻,也称翻拳,源于河北高阳,后传至甘肃、陕西及东北各省。此拳之所以称八闪翻,因它有八个主要招势;“闪”,极言其快,意为闪摆取势如电掣雷动;“翻”,即翻生不息,连三拼四。八闪翻的主要内容包括大  相似文献   

20.
车星辰  杨树藩 《武当》2005,(6):27-29
"练势行拳"是九宫八卦拳的核心功夫、本源之所在。此功其实就是走圈转掌的功夫,也叫"盘技"。与别派八卦掌不同的是,本门的转掌功只有"青龙探爪"和"二龙盘飞"两势,并且招式极少,显得较为质朴简洁,但内蕴丰富,变化万千,涵盖本门拳技之精华。另外,九宫八卦拳在起势收势与变掌换势时,都从中宫开始,在实践技击时也不离中宫之变化,充分体现了"土生万物"、拳理通于易理的道家拳术特色。一、青龙探爪此式为九宫八卦拳诸功之母,九宫八卦拳的各种拳功兵刃,都是通过练习此式而提高的,习者万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