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哈尔滨地铁3号线会展中心站基坑开挖为工程背景,采用FLAC3D建立深基坑三维空间实体模型,模拟分析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水平及竖向位移。根据监测数据整理分析基坑开挖引起的桩体水平位移、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最后将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与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对比,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采用FLAC3D模拟可以较好地反映基坑开挖周边土体的实际沉降情况。  相似文献   

2.
钱伟伟  孙迅  杨伟 《中国科技信息》2011,(21):52+73-52,73
本文结合沿海某基坑工程,运用Plaxis有限元程序建模并计算,对桩的水平位移、坑底隆起量、应力、桩体及内支撑弯矩、桩体和土体接触面应力进行分析。经实践证明,平面应变有限元法在该基坑支护设计中切实可用,可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锁扣钢管桩具有施工效率高、可回收重复利用等优点,逐渐被用于基坑围护结构中。为探明锁扣钢管桩在基坑支护中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开展锁扣钢管桩围护基坑开挖相似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通过对基坑地表沉降以及桩身位移进行监测,发现基坑地表沉降曲线随着开挖深度的变化,呈略微凸起的三角形曲线形式,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沉降量逐渐增大,地表沉降曲线变为下凹的“勺形”变化。随着开挖深度进一步的增加,围护桩水平位移逐渐增大,上部变形在架设支撑后受到限制,后续开挖引起的桩体最大水平位移点随之下移,围护桩变形逐渐变为弓形。锁扣钢管桩在基坑围护中可以起到很好的限制土体水平位移的作用,为锁扣钢管桩在未来基坑支护中的应用起到了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边坡高层建筑施工中基坑排桩方案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建筑施工安全,是建筑质量的保证。通过介绍工程实例,依据以往的场地水位情况设计了一种h型双排桩+预应力锚杆的基坑排桩方案。对设计的基坑排桩支护结构的坡顶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以及既有高层建筑沉降监测点进行监测,给出采用所设计方案后,基坑坡顶水平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基坑坡顶竖向位移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基坑前排桩桩身不同位置的变化情况、基坑后排桩桩身不同位置的变化情况,发现上述监测值均低于《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中的预警值,说明所设计排桩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边坡土体与既有建筑的变形,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对基坑稳定性安全系数和边坡高层建筑地墙内力进行计算,发现上述指标均在规范要求范围内,说明所设计方案满足建筑要求。  相似文献   

5.
以成都地铁17号线某车站深基坑为研究对象,对砂卵石地层条件下基坑工程的降水及围护方案进行了分析研究,重点分析了围护桩水平位移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对基坑标准段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桩体水平位移的监测结果与计算结果,研究了降水方案以及不同围护桩直径对基坑围护结构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采用钢支撑+围护桩的围护结构体系能有效限制桩体的水平位移,其有限元分析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计算模型和参数的选取可作为该地区同类工程设计施工的参考依据。此外,合理的降水方案能大幅度降低围护桩的变形,而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宜选取直径尺寸为1. 2 m的围护桩作为支护结构。  相似文献   

6.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的监测为例,分析了深基坑岩土工程施工监测的特点,监测项目包括基坑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桩顶竖向位移、桩顶水平位移、桩体深层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坑外潜水水位及建筑物的沉降、倾斜;对基坑测量中的使用仪器、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文中介绍的方法完成了实际工程的地铁基坑施工,起到了保证施工安全以及危险预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深基坑开挖卸载导致周围土体初始应力状态改变,进而引起周边土体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对相邻地下结构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基于实际工程案例,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整个施工过程,研究了基坑开挖与相邻地铁隧道的相互影响。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对基坑和地铁隧道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与基坑和地铁之间的距离密切相关,地铁左线的位移大于地铁右线位移;隧道监测点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变化基本一致,隧道的水平位移比垂直位移沉降位移大;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衬砌的轴向力和弯矩影响很小,同时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结构最大水平、竖向位移均小于规范规定限值。研究成果为紧邻隧道的深基坑工程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8.
王继成  陈斌  李占涛 《科技通报》2019,35(9):143-149
既有建筑下增层开挖对群桩基础的影响不同于基坑开挖对待建建筑桩基的影响,采用HARDENING-SOIL弹塑性模型模拟土体及接触面单元模拟桩土相互作用,分别就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建立桩筏基础-地基-增层开挖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增层开挖后桩顶反力、桩身轴力、桩侧摩阻力、桩体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分布规律,并对比分析桩顶Q-S曲线和桩侧摩阻力在开挖前后变化规律,通过研究,取得了增层开挖对既有建筑群桩基础影响的基本认识,揭示了开挖后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不同变化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SMW工法桩在淤泥质粘土层的应用实例。根据周边环境及基坑开挖深度对该工程的设计技术难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土体位移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周边有河道及环境受限制时,采用SMW工法桩加支撑可以保证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且具有工程造价低,施工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单逊  吴大志 《科技通报》2021,37(9):75-80
排桩内支撑支护结构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形式,在设计时对其变形的控制要求较高,传统设计方法没有充分考虑材料参数的变异性,因此可以采用可靠度计算来评估围护桩的横向位移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由于围护桩的变形可靠度功能函数很难用显式方程来表达,本文选择了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来计算围护桩的位移可靠度,在Monte Carlo随机有限元法的基础上,通过对ABAQUS/CAE有限元模拟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随机有限元计算和后处理提取桩体横向位移最大值的功能.建立功能函数g=u警戒值-u实际值,g大于零的概率即为围护桩的位移可靠度.为了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合某工程案例,将土体的重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3个变量作为随机变量计算了围护桩的位移可靠度.同时利用该方法研究分析了开挖区内降水深度对桩体位移可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深度的增加可靠度不断提升但提升幅度不断减小.  相似文献   

11.
某工程桩出现质量事故,根据承载力和地质情况对桩基特点进行了分析,利用桩土共同作用原理进行加固,通过土参与承载补偿桩承载力不足.在构造上将基础与桩脱开,并设置褥垫层,通过有效技术措施促使桩土变形协调,从而达到桩土共同作用的效果.工程实例表明承载力和沉降均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2.
李文兵  戴龄虹 《科技通报》2005,21(2):166-170
在软土地基修建高等级公路中,"桥头跳车问题"是一个技术难题。低强度桩是一种新型处理桥头深厚软基工法,采用变桩长的思想,使沉降逐渐过渡。某大桥桥头段深厚软基采用该工法处理,对桩顶及桩间土沉降、土工格栅上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等进行了现场监测,并进行了静载荷试验,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工法能大幅度减小沉降,形成沉降过渡,减小对桥台基础的水平推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CFG桩(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桩)和石灰桩(生石灰、粉煤灰),具有加固改良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水稳定性、密实土层的优点。施工对环境无污染、无噪声,机具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质量易控制。文中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CFG桩和石灰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4.
CFG桩(水泥、粉煤灰、石屑、碎石桩)和石灰桩(生石灰、粉煤灰),具有加固改良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和水稳定性、密实土层的优点。施工对环境无污染、无噪声,机具设备简单,技术易于掌握,质量易控制。文中简单介绍了复合地基CFG桩和石灰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结合某大厦桩基工程实例,介绍了复杂条件下超深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的施工技术及独到的处理措施,取得了满意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6.
占宏  寿鸿鹄 《科技通报》2005,21(3):297-301
近几年,土钉结合水泥搅拌桩或旋喷桩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在深基坑工程的应用中得到了较多的应用,而土钉结合沉管灌注桩的复合技护形式在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未见报道。沉管灌注桩与土钉的刚度相差较大,两者综合运用时协同工作效果如何有待检验。在杭州绿洲花园二期基坑支护工程中,土钉结合沉管灌注桩的复合支护得到了成功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基坑工程支护方案与施工、监测情况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在连云港疏港航道整治工程施工过程中水泥搅拌桩对软基处理的效果。软基处理水泥搅拌桩是软基处理的有效方法,但其在作为重力式挡墙的基础时对桩体的无侧限强度有更高的要求,而对于地质差异性很大、含水量超过75%、压缩性高的沿海淤泥层,水泥搅拌桩的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荷载传递函数法为基础,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建立了合适的双曲线模型来反映桩侧和桩端的荷载传递情况,推导了单层地基条件下的荷载-沉降解析解,进而将其应用于成层地基。为今后单桩沉降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文中通过对一算例进行了分析验证,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了CFG桩复合地基的工程特性,并结合工程实例简要说明了CFG桩复合地基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