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去年开展了有效课堂的研究,并举行了全市的“有效课堂”展示活动,英语组由金文雅老师和查晓兰老师进行展示。在展示前夕,英语组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体备课,还和两位老师进行了一次次的磨课。笔者虽不是执教老师,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收获良多。下面选取金老师同题的两次磨课片段,谈谈我对课堂教学中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魏克雄 《生活教育》2014,(24):109-110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石门实验小学近年来一直在高效课堂深水区探索,目前展开的反思式微课磨课研究,让传统的"备课-上课-反思-改进"实现真正的"四位一体"。教师教学行为与专业素养在磨课中得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在磨课中直接受益,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更重要的是,此举让老师们自发通过对课堂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行教学行为上的修正与教学理念的升华。这种反思并非是个人的自悟自得,而是通过展示切片式的改进措施,让专家与经验丰富的导师参与进来,进行反复辩论、研讨,让业务视野更加开阔,让反思成果得以形成课堂生产力,让学生成为最终受益者。以下分学科摘选了一些老师在反复磨课活动中所记下的心得体悟,从中可以感受到老师们在以反思式微课为抓手高效课堂探索中的科研信心、教育热情与工作执着。  相似文献   

3.
《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7课)是我参加市优质课比赛的课文。这一次的备课与教学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好课,是磨出来的!一、初次尝试,深感肤浅备课伊始,我快速默读了课文,非洲少年的憨厚、淳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为了让课讲得大气,也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说,我毫不犹豫地把这堂课  相似文献   

4.
磨课过程 从2008年8月至参赛的那一天,《小动物过冬》就成为我每天必读的材料。那深秋里的动物王国成为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备课、试讲、磨课,在这痛并快乐着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解读文本,解读学生。直到最后定稿的一刻,我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中找到了一个上课的永恒基点:站在儿童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5.
张夫侠 《语文天地》2014,(30):23-24
前不久,笔者在我区做了《放飞蜻蜓》第一课时的展示课。几次试讲,几经磨课,笔者渐渐领悟“学讲计划”的具体要求,真切感受着落实“学讲计划”给课堂、给老师、给孩子带来的巨大变化。那么如何让我们的教学更高效、让课堂更灵动、让孩子更具学习的热情?下面以《放飞蜻蜓》一课为例,谈谈我的一点思考。一、了解学情,删繁就简“学讲计划”重视学情调研和“以学定教”。“以学  相似文献   

6.
苏瑜 《辽宁教育》2013,(7):65-66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集体备课逐渐失去了它的本质,教师备课能力也在减退:“下载一份教案,复印给大家”“你的发给我,我的发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何让集体备课回归本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赵萍 《考试周刊》2013,(81):55-56
常听有经验的老师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每次听完后,我总是一头雾水,磨课。磨什么?平常的上课不算磨课吗?直到本学期初,校领导通知我上一节县级示范课,在反复备课、上课的过程中,我才真正体会到上好一堂课真是不容易。对于一名青年教师来说,“磨课”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8.
所谓“磨课”,是指一节课反复上几次,每一次课后都要进行反思,反思后,同步跟进,精心打造后再上。通过磨课我才意识到,有10年教龄的我在授课、备课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足,也正是磨课让我真正地成长起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吴瑞云 《教育》2015,(2):51
为进一步深入研讨"小组合作竞学背景下的五环教学模式",展示学校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优质高效课堂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山东省滕州市墨子中学特举行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长展示课活动。此次展示课活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课改理念。备课时,教师们以集体备课形式共同磨课。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展示活动形式多样,合作学习效果良好;教师语言精练流畅,模式运用娴熟:听课教师积极听课,认真记录。听课后,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以课例研讨的形式进行了评课议课活动,指出教学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0.
见证     
今年3月份,我们“张化万工作室”省名师班的所有学员在杭州开展了一次磨课活动,我报的磨课内容是一节活动作文课。基于张老师的“把玩进行到底,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的教学理念,我精心选择作文内容,决定把魔术表演引进课堂。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我观看了“贵州省第二届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现场展示课”,这十节展示课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过去那种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已摒弃,取丽代之的是“以读为本”的新的教学模式,让人耳目一新;但同时一些教师在解读文本上的偏移,也让人感到一些担忧。  相似文献   

12.
李焱 《四川教育》2020,(5):77-78
1995年,初登讲台不久的我,迎来了一节一年级的公开课。“你的课表演得很精彩,但没有看到学生的成长……”课后,老校长的点评虽语音轻柔,却一下子敲击了我的内心,并为我的语文教学指引了方向:将舞台留给孩子,用心浇灌,静待花开。从此,我与“课”同行,在观课、磨课、评课、创课中,努力将学生放在课堂中央,踏上了一条“导学自如,和美共生”的教学探索之路。在如今的课堂上,我站在讲台一旁,有时坐在学生中间,看着他们精彩的表现,享受着他们的成长带来内心的喜悦。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理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校园里的枝丫见证了时间的流逝。而对于我们教师而言,40分钟里,如何构建高效优质的生本课堂,我们该把宝贵的时间分配在哪呢?在备课、磨课的过程中,最近热播的一个文化类节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朗读者》。那不妨借用《朗读者》的主题词,串起我对"人在课中央"的理解吧。1.课堂,缘始于"遇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核心素养的明确,语文学  相似文献   

14.
尴尬     
为了上好《大雨和小雨》这一堂“新型”的音乐公开课,我根据新课标的特点与要求,翻阅了大量的教学案例进行备课,将“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和“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整合成为“以情景为中心”的课程,依据“多元智能开发和培养”的教学理念,强调从传统的“制度课程”转向“教学课程”,尤其在备课方案中,我制订了三套设想,花费了两个长夜制作好课件,满怀信心地进入课堂。  相似文献   

15.
纵观“七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整个活动机制以备课、说课、点课、上课、听课、评课、改课、反思为主要内容,始终围绕“课”在做文章。如何让校本教研更好地回归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备课、上课和听课三方面进行思考。首先,要熟读多想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教师备课质量不高,会造成课堂效率低,长此下去,容易产生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在课堂上让学生做练习。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我对一道题目的解答心中没底。课上,居然“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松了口气。到另一个班级上同一课时,我吸取教训,备课充分,讲解详细。可几天后进行测试,还是这个知识点,第一个班级只有6名学生做错,而经过我精心讲解的第二个班级的正确率还不到50%。这出乎我的意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潘晓敏 《教学月刊》2010,(12):35-3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高效课堂,必须先磨利备课这把“刀”,有效备课就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本文就如何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备课,谈谈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教师们都很重视走进课堂之前基于教学意义上的备课(即“前备”),只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提高“前备”的深度,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与此相关,教师还必须对教学之后基于专业成长意义上的“后备”给予更多关照,因为这一课的“后备”必然地延续到下一轮次的“前备”之中。这是我所理解的完整备课。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次校内教研活动,我要执教的是《母亲的恩情》一课。按照往常惯例,我们学校的教研课都是要进行两次实践的。第一次称为尝试课,由我独立备课后进行课堂实践,然后由组内老师共同进行评点,针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案进行修改后,再由我进行第二次展示课。两次的课堂实践,让我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乍暖还寒春三月,我有幸参加了苏州园区中学语文教研员徐飞老师提出的“和融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活动,顺利完成了《陋室铭》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回顾近一个月的磨课经历,从备课、试上、修改、开课、评课到反思、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