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想就杨福家院士提倡的“培养好公民”谈一点体会。要让学生真正懂得“公民”姓“公”,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但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我想我们也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的生活背景意味着我们现在是世界公民。但我们是否已经做好准备并有能力成为有道德的世界公民呢?近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对公民教育的强调已经危害到了道德教育。成为世界公民的必要条件是培养青少年的伦理感、道德习惯、价值观和理想。公民概念,尤其是世界公民的概念,道德性是其根源和前提条件;没有道德性,(世界)公民概念的论证将会非常无力,而且也难以落实。在关于提高道德技能和道德素养以便成为道德公民的德育研究中,有哪些是关键信息?学校能够提供什么帮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是以中、英两国的案例为基础进行的,但它会有所超越并扩展到全球范围。  相似文献   

3.
公民身份是现代政治中的重要概念,在现代政治中公民身份是一种消极的权利保护。回溯公民身份发展的历史,古典公民身份更多的是一种积极公民的形象。从积极参与和奉献到消极的自我保护,公民身份经历了巨大的转型。现代公民身份在巩固近代成果的同时缺失了积极公民的诉求,这也是现代政治的特殊困境。公民身份的问题还必须考虑中国的特殊语境,认清中国的传统与现实对公民身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蓓  林华 《四川教育》2012,(9):15-16
在学校强化教师“公民教育意识”的背景下,学校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先使课堂“面目全非”,再求课堂一点改变;不求研究面面俱到,但求课堂一点突破。教师在课堂中应具有这样的“公民教育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主动学习,营造民主平等学习氛同,造就现代积极公民。为此教师更关注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更尊重课堂中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也更有意识地建构体现民主开放的课堂。“单元式主题研究性学习”就是我们在实践研究中构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观点     
《教育科学论坛》2010,(8):80-80
檀传宝: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 公民概念具有历史特殊性和文化特殊性,同时公民身份、公民教育内涵的普适性也是毋庸置疑的。公民教育只能是造就积极的现代公民的教育。各国公民教育固然应该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但是以公民行动能力培育为核心目标的现代公民教育设计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与友爱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德性。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特殊正义,友爱则主要体现为基于善德的友爱,它们不仅仅是好人的德性,也是好公民的德性。古典公民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正义感和彼此友爱的好公民。现代的公民教育则只注意培养去德性的好公民,忽视了对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好人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从“人”到“公民”的转化——论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教育向我们展现了“人”到“公民”的转化。它既注重天性的自由发展,又向往公民教育的城邦善德,两者在《爱弥儿》中表现出了紧张与消解。这使我们看到卢梭对现代教育体制的忧虑,同样也给现代教育许多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理论是对历史的“前政治状态”和哲学的“非政治状态”的集中的概括,自然状态从根本上来说是私人理性活动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而任其作为的结果。权力与秩序是霍布斯公民思想的主题。权利被霍布斯放在秩序前提的位置从而获得对于秩序的优先性。霍布斯所强调的服从是建立在国家(主权者)保护公民权利的基础上对契约制度的服从。中国当前也与霍布斯所处时代的英国有相似之处,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如何使人们能够以公民的角色进入现代社会,是我们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也是我们探讨和研究霍布斯的公民思想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我经常感到,每次上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说:“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0.
"公民"不仅指概念层面上的,更是指实践层面上的,只有不断进行积极的公民实践,才能培育现代民主意义上的"公民".公民精神的培育有赖于国家力量,特别是国家的制度建设,同时,还有赖于一个各方力量可以充分沟通的意见平台.互联网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正日益成为这样一个空间.2007年的"两会"网络报道在"两会"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正日益成为培育公民精神的有益土壤,并将对未来的政治生态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考监考的时候,看着考场上奋笔疾书的考生,每每为他们的专注、努力而感动。考取知名高校固然是每个学生的奋斗目标,但不知有多少人看过高尔基的《我的大学》,又有多少人想过自己是否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大学的校门,在社会大学中获得毕业证呢?公民,是伴随每个人一生的社会角色。在社会大学中,无论年龄、职业,我们都是一名公民,具备现代公民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所以,我校制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希望每个学生都成为积极负责的优秀公民。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需要现代公民,培育良好公民是“德育”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将公民教育纳入“德育”。但是,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中,往往缺失培育权利主体、理性主体等现代公民教育理念。本文将从几则课堂教学案例说起,进而揭示出“我在·我思·我言”,是当代公民教育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
金秋十月,在沈阳这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卷起了争做好公民的热潮。正当人们热烈讨论着,积极投入服务社会的时候,这股浪潮也正式地席卷我们昆山二校的校园。全校同学共唱《合格小公民》歌曲,我不仅学会唱这首歌,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合  相似文献   

14.
这次邀请我们访美的是美国公民教育中心。开始在国内一听说“美国公民教育中心”这个显赫的、带有很强政治色彩的名字,我们都想当然地认为,这肯定是一个政府机构,后来才知道,它不过是一家得到联邦教育部资助的社会教育组织。  相似文献   

15.
也许我们乡村老师培训的这些孩子可能没有几个大学生、没有几个硕士,甚至一个博士都没有。但是我觉得他们可以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公民,一个国家的强大就看他公民数量的多少,坦白地说我们现在14亿人口中公民的数量非常少,我们绝大部分是由市民组成的。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公民和市民的区别。什么叫公民?  相似文献   

16.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同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  相似文献   

17.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爸爸去学校接孩子,问:"最近数学学到什么地方了?"儿子回答":在学三角函数。"说完,孩子像突然想起什么似的,问:"爸爸,三角函数它有什么用啊?"孩子的问题一下子把爸爸给问懵了……也许在孩子提问之前,爸爸从未用"三角函数"来解决过任何生活中问题。阅读之后我也陷入了思考:我们现在所创设的数学课堂,到底有多少知识是联系生活实际的呢?孩子在课堂上学到了  相似文献   

18.
赵亚夫教授曾经说过.“新时期历史教学的重要功能就是培养现代公民”.而爱国主义是大多数国家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理性爱国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人文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理性爱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符合文明社会的道德追求.符合公民社会的建设需要.因而也就应该是中学历史教学应该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工作变动的原因,我有几年的时间没有参加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与教学的各式各样的研讨会了.今年7月,教育部在泰安召开了新课程推进教学研讨会.这次会议安排的非常有新意,以教学观摩为主,一节课下来后,台下的200多名代表可以即兴讲评,直言不讳地对课堂效果作出自己的评价,接下来有任课教师的课后反思,还有相应的专家(主要是课标组专家)评点.在这些评点中,我惊奇地发现,大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这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为什么会用这样的评语?不是语文课又是什么课?这些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在做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20.
合格的公民是一个现代民主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因此,公民教育对于每一个现代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国是一个缺乏公民传统与实践的国家,公民意识在我国仍很薄弱,教育界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公民教育如何在建构中应对全球化浪潮的挑战便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