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文化讨论的基点问题昌切一坦率地讲,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在进行文化讨论时总喜欢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或民族化(中国化)与世界化(西方化)的关系上兜圈子。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概念不明和夹缠不清的问题。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或民族化与世界化,如果限制在一个特...  相似文献   

2.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其哲学价值上是平等的。而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是以损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内涵为代价的。各种语言的价值本是平等的.当今世界英语的霸权地位也是不合理的。既要加速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所面临的艰难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渗透文化平等与语言平等的观念,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其哲学价值上是平等的。而现代化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文化的霸权地位是以损失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丰富内涵为代价的。各种语言的价值本是平等的,当今世界英语的霸权地位也是不合理的。既要加速现代化,又要保持民族的文化传统,这是我们所面临的艰难的选择。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渗透文化平等与语言平等的观念,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批判的武器与批判的目的吴根友自近代以来,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而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还将继续讨论下去。这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在中国这样的国度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处理现代社会问题时,我们自然会从自己民...  相似文献   

5.
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既随着社会进步而发展,又反作用于社会,对其发展起着促进或阻碍、积极或消极的作用。中国正在在进行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方面推动着现代文化的进步,一方面又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现代文化必须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与继承,继承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文化问题是20世纪的一个全球性的重要话题,自进入90年代以来,面临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对文化问题的讨论在国内学术界又渐成热点。我们认为,对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冲击、危机和困境作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实现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发展;通过文化比较阐发传统文化对推进社会全面发展、对救治现代化所造成的弊病的意义,对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学人来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历史性课题。为推动对这个值得中国学术界长期、深入讨论的重大学术和实践问题的研究,本刊在香港中国文化基金会的资助下,特辟设“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专栏,以推进对这一问题的全方位、多学科的深入探讨。我们殷切希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为这一专栏撰文赐稿。  相似文献   

7.
科技文化——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创造了科技文化,科技文化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文化基频以后,又在塑造现代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方面发挥着独特功能。本文探讨了科技文化的形成、影响及其特点,并列述了科技文化所蕴含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文化干扰与编辑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扰是一种普遍的客观存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干扰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错误的文化思潮、“泡沫文化”、信息污染,以及编辑知识结构的局限和异化性操作都会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干扰,造成诸多的不利。注重编辑主体政治素质和文化修养的提高,不断完善编辑主体的知识结构,方能自觉、理智地实施对各种文化干扰的有效控制,以建构完美、理想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9.
新华 《发明与创新》2004,(12):16-17
美《未来学家》载文说,文化现代化、经济全球化、通信网络化、交易透明化和社会适应性这五大趋势将深刻影响整个世界。这些变化伴随着一系列人口、经济以及技术变化的趋势同时出现。这些变化是革命性的和系统性的,它们不是独立的变化趋势,而是各种趋势的综合组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文化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除经济、政治问题外,民国乡村建设运动还重点对乡村社会和文化变革进行了探索,其落脚点即在“组织”和“人”的现代化上。乡村社会组织重建和农民全方位素质的提高是乡村现代化的前提。革除旧有的缺乏集体生活的弊病,建设崭新的具有现代性质的团体组织,提高农民素质,通过教育让农民的观念、知识、能力和思维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这已成为民国乡村建设者的共识。社会、文化现代化也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任务。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对“组织”和“人”的现代化问题的探索,对当代新农村建设有重要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科技文化是中国现代化极其重要的内容,其影响已经广泛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邓小平在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文化观,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文化思想。正确理解和把握邓小平的科技文化思想,有助于更好地加强科技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科技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文化多样性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在文章最后,提出了保护文化多样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金胜  黄鹤 《科技广场》2005,(11):57-58
针对并购企业比较容易失败的现象,引出要整合并购企业的企业文化,指出了并购过程中文化整合容易出现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导致问题产生的四个因素,即经营宗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工作风格,找出文化差异,然后讨论了文化整合的三个策略和方法,文化吸收和同化策略、文化混合策略和文化共生策略。  相似文献   

14.
科技现代化与现代科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为了加速科技现代化,我国引进了大量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然而,这些技术和设备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效果很差。许多文章,从科技管理体制上来寻找原因,这是非常有益的工作。但是,仅仅这样做还不够。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的进步,需要科学技术的器物、制度和社会心理三个文化层次的共同推动。因此,本文想就科学技术现代化与科技文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同时,各种灾难与危机也接踵而至。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普遍着力于追求旨在满足其物欲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发展,而轻视和忽视了旨在不断提升人的品质、唤醒社会良知的人文教育。本文拟通过对东西方人文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人文教育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实用价值与重大意义。只有大力加强人文教育,使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得到有机的整合,协同共进,人类才能获得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富有,并走向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文明。  相似文献   

16.
夏劲 《科协论坛》2004,19(8):38-40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科技文化与社会现代化”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5月29日30日在武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之间的关系、科技文化与中国社会现代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化变革的进程中,关于传统文化与制度建设的关系,一部分学者认为制度建设必须适应传统文化。否则制度建设不能成功;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必须改造中国的传统文化以适应现代化变革中制度建设的需要,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不合乎时代要求的;而笔者则认为必须坚持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制度建设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文化的静态表现形式,文明之忧思的实质是文化之困惑.两种典型的哲学文化理解都有其局限和不足.由对文化定义和功能的分析可见,有序是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是社会秩序之源.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无序现象和行为从性质上看不是文化现象而是反文化现象.反文化现象的发生有其内在根据.思想史上,对反文化的警惕与质疑作为文化之困惑由来已久,当下更是有深入思考的必要与可能.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要保护和开发游牧文化遗产必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先进与落后、文化交流与文化同化的关系问题。指出:草原自然环境、游牧经济生活和游牧社会组织是游牧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我们对游牧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利用,必须以保护为前提,而保护工作应当从基础做起,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发展才能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创新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竞争的本质是创新文化的的竞争,通过文化创新实现文化繁荣,进而带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进步,因此对任何社会发展而言,创新文化都具有无可比拟的首要价值和终极意义。中国正是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化创新和理念改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才实现了后来的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的现代化。本文通过概括研究文化的内涵和创新文化的变迁历史,揭示了创新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尤其是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提出加强创新文化建设,不断推进精神文化创新、制度文化创新和环境文化创新,是促进科技创新、生产力发展、增加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首要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