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语料库的"冷"的隐喻概念汉英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丽 《现代语文》2010,(7):114-1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冷”的隐喻概念,结果表明:英汉两种语言中“冷”的基本意义是相同的,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相似之处,同时也存在着差别。这一现象发生的理据主要归因于两个民族的生理特征、地域环境、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文化背景下的思维以及英汉语言特点等方面的同一性及差异性。隐喻投射不仅能投射到心智情感域、外在经验域,而且还能投射到人体本身,即“以身喻心”“以身喻物”“以身喻身”。  相似文献   

2.
汉语基本颜色的范畴化及隐喻化认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汉语基本颜色从范畴化到隐喻化认知,可以说经历了四个阶段:以物代色--以物比色--抽象化或符号化--隐喻化,由于基本颜色词汉语语言文化中形成的“双重语义”特征,便导致了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两极性,这说明隐喻认知与汉语语言文化模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具有模糊性.隐喻是模糊性的理据.英汉语白色有着褒贬对立统一的隐喻意义.英语里白色褒义居多,汉语里白色贬义居多.  相似文献   

4.
“节操”一词随着当下语言社会的发展,逐步出现新的义项,由“气节操守”正在进一步发展为“做某事应该坚持的某种原则或道德底线”.在词义发展变化的过程中,“隐喻”心理和距离象似是主要的认知机制.“节操”一词在具体使用中,出现了多元隐喻现象,而共有相同的某种属性是多元隐喻产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语言对外在文化现实进行,心理编码是指词语经由文化联想而与某事物之间形成了联系或关系。词语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的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制约的心理联想。文化对语符的制约使语符能指与所指之间产生文化理据,而文化习俗与背景知识、情感联想及隐喻都是文化理据的渊源。我们可以从联想线索分析探究其文化理据。文化理据在创造新词语中也起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语言既有任意性的一面,也有理据性的一面。隐喻理论是解释语言词汇层面的理据性、系统性的最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运用莱考夫的隐喻理论,主要以cool为语料分析探讨词汇的隐喻化现象和过程,研究发现:(1)词汇层面普遍存在着隐喻化现象;(2)对于相当多的词汇而言,其语义的产生是通过隐喻思维认知方式构建起来的;(3)当词汇语义以隐喻认知方式延伸时,词汇的本义和它的延伸义之间的主要关系特征是“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隐喻理论及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格通感为研究依据,试图将通感隐喻这一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中,旨在探讨向学习者分析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的认知理据是否有效促进多义词的短时习得、长时习得和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动词过去时除表达事件或状态发生在过去的某一具体时间这一典型意义之外,还具有表示现在时间或将来时间等非过去时间的非典型意义,即假设性和表态性.根据概念隐喻的理论,过去时隐含的距离隐喻是其非典型意义的概念隐喻.距离隐喻导致的语言间接性是形成虚拟和礼貌用语的认知理据.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的延伸义习得一直是二语教学的难点。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的义项之间存在理据性,强调多义词的认知理据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加工,提出学习多义词的有效策略是掌握其核心意义并以语义网络扩展至延伸义。为验证原型义和延伸义的理据性联系,本文从原型范畴、隐喻和转喻出发,以词典义项为例,辅以语料库的数据统计,探讨其多义词义项的划分和排列是否遵循认知理据和语义网络,进而提出可行的多义词二语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宛如调酒”“教学与旅行”“水到渠成话课堂朗读”“语文教学犹如诗歌”“教学如接枝”是五位教师的教学隐喻。隐喻就是我们俗称的“打比方”,由所喻和喻体构成。比如,教学如接枝,教学是所喻,接枝是喻体,陈嘉映在《语言哲学》一书中提到,隐喻是通过喻体来说明所喻,隐喻的英文是“metaphor”,“meta-”是表示“后”的前缀,这就不同于明喻在同一平面上谈论事物的相似处,喻体的“后”意味着借助喻体,补充、彰显、丰富、突出了所喻的含义,即通过形象、熟悉的经验来表达复杂、未成定型的经验,教学和接枝比起来更为宽泛和多义,作者就通过熟知的接枝经历来类比教学,获得对自己教学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当代隐喻学主张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以“肠”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认知隐喻角度研究汉英语言对“肠”(intestine)隐喻意象的异同,意义尤为重大。文章诉诸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肠”(intestine)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汉英“肠”隐喻意象的异同,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发现汉英“肠”(intestine)隐喻具有包括人体器官、疾病意象、食物意象在内的相同意象,以及器官意象、情绪意象、品质意象在词簇搭配上的跨语言差异。具身体认和文化脚本的双象限维度阐释了造成同异并存、同中有异的分布格局之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中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它的出现体现了人类的语言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基于原型理论,本文从隐喻和转喻机制着手,分析现代汉语词典中多义词"头"词义延伸的认知理据,从而更好地阐释语义范畴中各个义项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理据是语言符号自身运动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的一切动因。近年语言理据学逐渐兴起,并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当前语言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阐述理据学与传统的语源学、训诂学的关系,以达到正本清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著述以降,隐喻研究历经了由辞格论辩到哲学、语用学、人类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学科既独立又相关的探讨。传统的修辞论将隐喻视作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而近代学界已广泛地承认其为用一类事物来理解另一类事物的思维模式。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和文化二位一体的范式,特定的文化具有相应的隐喻认知结构。文章从认知隐喻学的视角审读隐喻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凸显隐喻在人类认知世界和创造文化中发挥的双重功效,进而揭示跨汉英语言对比各维度异同背后的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16.
简述有关词典均未对金庸武侠小说中描写武斗时用到的“老”字作出明确释义。结合小说语境,阐明这一“老”字的基本含义,即“招式(或力道、势头等)的使用超过适当程度”。通过与词典义项的比较分析,建议将“老”字的某些相关义项合并为“形容超过某一临界点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从音、形、义来说,很多英语词汇的形成都具有理据性,隐喻是语言意义变化特别是多义现象产生的重要来源,隐喻在词汇的形成发展过程中对词汇的理据起很大作用。人类有意识、有根据地借助隐喻的思维来构建语言的内涵和外延。词汇的理据性是语言的一个本质属性。  相似文献   

18.
1.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在人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对隐喻认知特征的阐述,在隐喻研究传统里最  相似文献   

19.
以《红楼梦》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英隐喻翻译从认知角度进行研究。通过对语料的分析,从概念隐喻视角出发阐释汉英隐喻构建的理据和运作机制,进一步对汉语隐喻进行分析及翻译方法研究。将文化语境与文学语境结合起来,阐明语言表层转换与作品的隐喻和主题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李丛立 《教师》2008,(11):35-36
1.隐喻本质上是—种认知现象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种人类认知现象。它是人类将其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说明或理解另一类领域经验的—种认知活动。在^类其他的文化和艺术活动过程中,我们到处都能看到隐喻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