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大学作为一所办学历史仅20年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革新教育观念,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探索、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基于“平台 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2.
宁波大学通过不懈地研究与探索、积淀与创新,形成了目前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平台+模块”课程结构体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拓宽口径,发展个性。本文主要对这一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3.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5.
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是新时代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的关键衔接点,具有重大时代意义和引领效应。在高等学校分类发展体系下,拔尖创新人才也应积极构建分类培养体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本命题是人才培养,在世界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中,高质量教学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在我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促使教学与科研良性互动,匡正科研崇拜与补救教学缺失,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地反思与探索。宁波大学阳明创新班基于交叉融合探索的“六融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构建与优化具有中国特色精英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有积极的实践价值与启示意义。在当前国家明确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后,高等职业教育也应确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理念,以深化中高职协同发展为突破、以产业学院为抓手、以职业本科教育为引领,推进技术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校形成的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三种典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基于实力雄厚的院校而构建。对这些模式的借鉴和推广,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着现实困境,包括创新创业教育运行不畅,缺乏有效协调机制;创新创业课程供给不足,与项目“孵化”不匹配;创新创业空间建设不足,育人场景缺乏联动;创新创业教育评价缺失,改革缺乏有效针对性等问题。以上述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基于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成都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经过十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建立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一体”的运行机制,建设“一干多层”课程“孵化链”,构建“一核三圈”实践平台,实施“一测双评”全过程评价,实现双创教育与人才培养在教育过程、教育场景、教育评价“三贯通”,形成了“一体三贯通”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该模式通过多年实践检验,较好解决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实践推广中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和可复制性,形成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创教育新范式,双创育人成效明显,促进了学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7.
2001年开始宁波大学实行“平台 模块”的人才培养模式,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对宁波大学部分教学管理制度的实行情况分析,指出宁波大学“平台 模块”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以来,与学生学习指导制度相配套的几种制度呈现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平台 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下学习指导制度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8.
导师制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及博雅教育理念施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本科生导师制在以“一制四化”为重点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综合环境构筑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针对当前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高校传统教学模式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不尽如人意,探讨了本科生导师制结合思政教育贯穿、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学赛相长、科教融合及本-硕协同育人来助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性回归与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教育网络》2018,(11):78-78
10月19日,以“云领变革赋能新教育”为主题的“2018高校智慧教育创新与应用示范研讨会”在宁波大学举行。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刘学达、宁波大学副校长邵千钧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高校的500位教育专家齐聚一堂,就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入交流。会后,参会者还考察了宁波大学智慧校园建设成果,实地感受了云桌面为教学带来的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应用型高校面临深度推进、内涵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问题.应用型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深刻理解“应用”之内涵,抓住“应用”之本质,找到其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点,依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构建“以应用为中枢的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使应用型办学和创新创业教育融为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双重目标.应用型高校应抓住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办出学校特色,形成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1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一直以来着手解决的问题。潍坊职业学院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优势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实践探索,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多层次多规格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全方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培养定位,依托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践行“搭建平台、分类培养、突出特色”的培养思路,创建了“产教结合、学岗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创新,就是教育者为促进受教育者实现全面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模式,形成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事实证明,教育创新是推进学校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入思考“教育创新”的内涵及其对学校发展的积极意义,通过“体教结合”、“九十周年校庆”、“培养国际化人才”等方面的探索,积极开展教育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校的教育创新实践,既椎动了学校的进步,也为学校的发展形成了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是以地学类学科专业为主要优势和特色的“211工程”大学.长期以来,学校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通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改革、理论与实践的深层融合、教学管理机制创新等路径,多方面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调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业教育是体现素质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高校人才培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宁波市本科院校对创业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目前主要有三种模式:宁波大学“平台+模块”模式、浙江万里学院“创业训练营”模式和宁大科技学院“诊断咨询”模式。文章在对三种模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地方高校应以发挥创业综合素质为取向,分层次、分专业和结合地方经济实施创业教育,探索创业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加强创业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15.
“安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技能实践为基础,以强有力的学校管理为保障,以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为支撑的职业教育管理理念。“安农人才培养模式”促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课题的形成和发展,杂交水稻的研究历程叉与“安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发展偶成,最终形成以提升教师理论素养,淬炼师生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陶冶师生人文情操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当下职业教育改革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针对我国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结合中国政府制定的提升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以及实现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过程中对创新型工程师的急需,文章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西北工业大学与法国INSA-Lyon“3+2”工程师联合培养模式的经验和成果.以通过中外系统化的国际工程教育合作,实现工程人才的国内外同步联合培养以及培养体系的合理对接为出发点,围绕教学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工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实践,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工程教育背景、创新精神的中国特色工程人才,创新了工程人才的培养理念、模式和方法,完善了工程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为我国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对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要价值。本文根据高职“专升本”教学工作的特点,结合文献内容及相关研究理念,对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进行分析,核心目的是根据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当前高职“专升本”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各项影响因素的分析,创新高职“专升本”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为高职“专升本”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综合性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探索课程体系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综合性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文章提出以“2+X”课程体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人为本,以“基础宽厚、注重个性发展、增强综合素质、适应性强”为基本特征,将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识教育与个陆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4—1—1”人才培养模式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结合农业行业特点和学院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而形成的一种以工学结合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就“4—1—1”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形成过程及其内涵、形成的依据和组织实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20.
《纲要》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指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一理念无疑使中小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各校只有破除传统观念,不断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才能使基础教育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