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聘讲坛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也就是在这“三大件”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代代学子变成了知识的巨人。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多少有些“古色古香”的“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其功能与效用亦渐式微。如今,教师到了课堂上,书已不必亲自去念,收录机里自有朗诵带伺候着;板书也不必亲自去写,投影仪、幻灯片自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骋讲话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而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这“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其功能与效用亦渐式微。而今的教师到了课堂上,书已不必亲自去念,收录机里自有朗读带;板书也不必亲自去写,投影仪、放像机自有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连有些课也不必亲自去上了,按一下电钮,闭路电视中自会传来名家授课的实况。 曾经红火一时的教师“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测试而今也渐有被“三机一画(计算机.录音机、闭路电…  相似文献   

3.
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曾经是多少教师赖以驰骋讲坛传道授业的“三大件”。不过,这说的可是过去;在崇尚“教育现代化”的今天,上述“三大件”似乎已显得功力不济,殊难支撑局面了。而今的教师到了课堂上,书已不必亲自去念,收录机中自有朗读带伺候着;板书也不必亲自去写,投影仪、放像机自有事半功倍之效;甚至连有些课也不必亲自去上了,按一下电钮,闭路电视中自会传来名家授课的实况,当教师的,仅需行间巡视维持秩序兼解难答疑使足矣。曾经红火一时的教师“三字一话(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竞赛而今也渐有被“三…  相似文献   

4.
洪雷 《教育文汇》2008,(8):42-42
一本教材,一支粉笔,几张挂图或是实物模型,这是相当一部分中学地理教师必备的三样东西,有的地理老师一辈子的粉笔生涯都是靠这“三大件”度过的。其实,中学地理教学可利用的资源、手段远不止这些。只要我们潜心研究、主动探索,就可以使常规的“三大件”扩展到“五大件”,甚至更多。  相似文献   

5.
记者了解到,大学生上学流行的三大件是“手机、电脑、录音笔”。不少职高生也纷纷向家长提出要求,希望得到这三大件。对于购买这三大件,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男生说:“电脑  相似文献   

6.
“六一”国际儿童节,本是全世界儿童最快乐的日子,却缘起于“二战”时期的一场人间惨案,这一点多少超出了现在一些人的意想。  相似文献   

7.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特别是本节的教学体现了学习物理要领的基础思维。所以本节教学内容对今后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密度一节又安排在初二,使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的特征无疑增大了学习难度,由于“密度”的抽象性,且研究方法也初次遇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情境中产生“矛盾、求知、欲望、动力”,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研究物质的特性-密度。下面就具体谈谈本节如何做好“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8.
作为老师,我们对“注意听”这句话并不陌生,也许每一天我们都要在课堂上重复这句话,少则一遍,多则四五遍。一学期、一学年下来,要说多少遍?一辈子的教学生活中要说多少遍?没有人做过统计,我们一次次对学生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里面存在着什么问题,是否会在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有一丝觉醒?  相似文献   

9.
《长城》一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人教版“教参”上这样解释句中的“才”字: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2002年版“教参”仅把这句话中的“赞叹”改为“赞美”,两个词的语义近似。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笔者在阅读教学中有所困惑:为什么我们的阅读课花了极大精力去强调课文主旨,课上得热热闹闹,好像什么都被学生“感悟”到了,但过不了多少时日,这篇课文就被学生忘得一干二净;可是,老一辈的先生对他们几十年前诵读的经典诗文,却能一字不误地流畅背诵,且运用自如昵?我们语文教学的所谓“现代理念”到底有多少“理”?所谓“传统教学”就一点不值得“念”想了吗?  相似文献   

11.
胡泉  张义玲 《农村教育》2005,(7):113-113
一、从“教室”到“学室”的转变。是教师的教学角色的转变 “教室”所体现的是“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教师成了知识的“权威”,没有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教师主宰着课堂,所设计的教学活动只不过是引导学生往里钻的“圈套”,学生没有主观能动性,处于被动地位,怎么教,怎么学,教多少,学多少,参与的是一种“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会计学我素无研究,所以对“成本”一词的理解也就仅仅限于词典上的释义:生产一种产品所需要的全部费用。不过我以为这“费用”一语实在难以涵盖“成本”中那些超越金钱之上的非物质的东西。尤其是教育的成本,更不是雇上几个会计,算算投入了多少款项、新建了多少校舍、添置了多少设备、购买了多少图书、支付了多少教师工资……就可以轻易得出的。当一届届的学生从层层级级的学校中毕业,我们又如何去计算在他们身上花去的“教育成本”?我们是否有必要像企业界那样对教育上的“投入”与“产出”之比也来一个细细的核算呢?产生这样的想法,源于一位朋友向我介绍了时下一所“人气正旺”的学校的走红经历。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节几何初步知识的课,课题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开始,教师出示以下图形,让学生想一想:它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相似文献   

14.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普遍采用这一教学法。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是将课程中教学目标简单地换成了“任务”,以为就是“任务驱动”。本丈就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如何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曹祖恩 《云南教育》2001,(19):41-42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教科书试用修订版第四单元表内除法的主要内容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至6的乘法口诀求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数”的除法应用题。本单元既是对“表内乘法一”教学内容的巩固和深化,又为“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的教学打基础,是本册教学内容的重点之一。一、在“除法初步认识”教学中,要体现大纲修订版降低教学要求的精神1993年之前的大纲及教材通用教材,在“除法初步认识”一节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除法分为等分除、包含除。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及教…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必修Ⅱ“人口与环境”中承上启下的内容。本单元第一节教材着重介绍世界人口数量的增长态势,为“地球上究竞能容纳多少人口”埋下伏笔,第二节在解决“地球上能容纳多少人口”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概念(人口合理容量)以及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熟悉中小学教学的人都清楚,那些所谓的公开课、示范课,教师们除了要使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外,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处理好教学各个环节。既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又要有高潮迭起的中场,还要有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哪个环节都不行。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在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时,看的往往也是这节课各个环节是否具备,“起承转合”是否连贯。因此,许多物理教师在上示范课时,往往会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上精雕细琢。整个教学过程就像上紧了发条的钟表一样,什么时间提问,什么时间讲授,给学生多少时间实验,多少时间讨论,多少时间回答问题等都设计得“丝丝入扣”。我们反思。新的课改需要这样的“好课”吗?  相似文献   

19.
我长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可能是出于职业的敏感,所以在关注“听、说、读、写”四大领域所有要素质化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其量化问题。比如,按由大到小的顺序,大学、中学、小学三大学段各自的语文教学量该以多少为好;每个学年、学期、单元三小学段的教学量该以多少为好;一般情况下,每篇文章有多长,每段(自然节)有多长,每旬有多长,即“篇长”、“段长”与即将探究的“句长”分别要又用多少时间才能学完、学会,这就涉及到“学习效率”,我都深深思考过。  相似文献   

20.
前几天,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为换个新的,到商场去转了一转,发现某些厂家出的电热水器的广告词说:本产品使用了“无氟聚氨酯”。聚氨酯当然无氟,为什么要冠以“无氟””这是跟谁“逗闷子”呀?琢磨了好一阵子,才恍然大悟——热水器里的聚氨酯系绝缘材料,是一种泡沫塑料。这泡沫是从哪里来的呢?是聚合成型时使用发泡剂形成的。这发泡剂是什么呢?在过去,长期以来使用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氯氟代烃,它们被混在聚合前的原料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