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关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2.
“荒诞性”是童话在三大母题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荒诞”童话作品冲击了几十年来把童话和儿童文学当作儿童教育工具的传统模式,其新奇、热闹、滑稽、怪诞的美学特征与幼儿的审美意识相契合,体现了幼儿轻松、娱乐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幼儿最喜爱的文学形式,幼儿园童话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师幼互动、亲子交流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当下,幼儿园童话教育中还存在“忽视童话的浪漫本质”“将其当成教育性工具”等问题。对此,本研究对幼儿园童话教育开展了系列研究,研究的主要结论性认识有:打造了形式丰富的幼儿园童话教育活动,形成了开放多元的幼儿园童话教育环境,形成了充满内涵的节庆活动。幼儿园童话教育改善了幼儿对童话之美的感受力,主要成效有:依托多彩活动,感知童话之美;透过环境打造,渗透童话之美;挖掘童话内涵,表达童话之美。  相似文献   

4.
童话后来     
《童话后来》看似荒诞,其实不然。作者正是源于对生活的认知与展望,用具象的“童话之国”写出了抽象的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觉。  相似文献   

5.
张芬 《海南教育》2014,(24):67-67
童话表演游戏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来说存在一定困难,其中包含对话、动作、表情、合作等诸多因素。“四步曲”适用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进行童话表演游戏。小班童话表演游戏《三只蝴蝶》“四步曲”的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6.
低幼童话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为低幼儿童提供精神食粮,一直以来是儿童文学作家们尽最大努力去做的一件事情。尽管20世纪90年代整个儿童文学界是被少年小说所占据。但是,低幼童话的所显示的蓬勃的生命力却不容忽视。首先,是在文学品质上的“提升”,表现在作品的厚重感的增强,作品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其次,是一种儿童情趣的回归,作家深入到幼儿生命的本体,以幼儿的思维、情态表现幼儿的特征,塑造了一系列成功的幼儿形象;再次,是艺术形式的超越,超越了以往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现在,低幼童话的插图大量增加,而且以童话为蓝本的幻想性图画书发展起来。低幼童话由单纯的“听”,到“听”与“看”并重。  相似文献   

7.
李智玲 《教师》2013,(29):56-57
童话的主要作用是教育幼儿这一观念一直影响着幼儿园的童话欣赏活动,教师在童话欣赏教学中走入只重视童话的教育作用的误区.教育作用是童话的功能之一,但童话本质是审美的,童话的功能都应通过审美来实现.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因此,我们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童话欣赏教学中应该重视童话的审美作用,充分挖掘童话的美,引导幼儿感受美.  相似文献   

8.
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长、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玛丽娅·尼古拉叶娃在论及苏联童话时,说过这样一句话:“苏联童话之所以在品质上落后于世界,就是因为苏联童话从20年代起脱离了世界的童话潮流。”这是很知苏联童话历史底细的言论。苏联二三十年代的左倾幼稚病,在一些掌握舆论掌握宣传、教育大权的庸俗社会学者们身上恶性发作,他们跳出来大放厥词,在苏联全国几乎形成一边倒的说法,认为童话会妨碍孩子正确地理解现实生活,童话会将孩子诱入阶级斗争以外的荒诞世界,甚至武断地下结论说“无产阶级儿童不需要童话”。否定儿童文学的虚构…  相似文献   

9.
旨在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着眼幼儿教师的岗位需求,《儿童文学》课程被认为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而“幼儿童话”则是儿童文学的重点教学项目。幼儿童话教学设计瞄准“鉴赏、创编、讲演童话职业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内容,采用“案例学习——阅读鉴赏——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演讲授”五段式学习实践模式,实施教学做一体化,为学生将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爱丽斯漫游奇境记>这部童话小说行文极为荒诞,充满了离奇的幻想,为孩子们所喜看爱看.但是透过这些荒诞的想象、幽默的文字,我们却能发现小说中所隐藏的现实逻辑.现实逻辑在童话逻辑的背后支撑着整本书.该文从进入梦境的现实之物入手,逐步深入分析了这部童话小说中的现实逻辑.  相似文献   

11.
记得八十年代中期,童话界热闹非凡。北京的郑渊洁挥舞起“热闹派”童话的大旗,上海也有两员大将遥相呼应,一位是以幽默、哲理见长的周锐,另一位就是以奇特想象力博得小读者亲睐的彭懿。彭懿的《橡皮泥星球来的抢劫集团》、《女孩子国来的大盗贼》等一批热闹、荒诞有趣的精采童话,至今还令人难以忘怀。正当他  相似文献   

12.
童话是幼儿迷恋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能为他们实现愿望的神灯、有他们统辖的王国、有想变就变的神仙、有各种美味的食品等等。在童话世界里,孩子们可以尽其所愿、万事如意。如何巧妙地将孩子深爱的童话融入绘画教学中,让幼儿在想象与表达中获得满足与提高呢?一、借童话的引入,启发幼儿的想象许多优秀的童话作品为孩子们描绘了一个个神奇美妙的梦想世界,我努力将这些童话中的情境讲述得更加生动形象,惟妙惟肖。我发现,沉浸在故事中的孩子们很乐于将他们喜欢的世界说出来、画出来与朋友们分享。在画“海底世界”这个主题时,我讲了《美人鱼》…  相似文献   

13.
1898年对幼儿童话是个吉利的年份,作为母亲的班纳曼给自己幼小的儿子写了这篇童话,为我们留下了一件童话传世名作。这是由母性激发起来的一份超常想象力。仔细读来,会发现这篇童话的想象与一般职业童话作家的想象有所不同:它从男孩的衣着上去展开童话想象。而孩子的衣着母亲总是特别关注的。桑波的出现,除了介绍衣着和伞,再不介绍什么了。而童话想象和展开,用得着的就是这四样东西。只带一把伞的桑波何以对付遇上的老虎———而且是先后有四只?把老虎幼儿化,把老虎写成幼儿。“你给我那件漂亮的红衣继可给用?”了服,我就饶了…  相似文献   

14.
胡丽欧 《成才之路》2013,(11):24-25
童话是在美丽奇妙的意境、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鲜明生动的形象。童话能带给幼儿快乐,对培养幼儿真、善、美的良好品质具有积极意义。在幼儿园环境中,我们有效地运用童话载体,搭建幼儿与环境自主互动的桥梁,让幼儿在童话活动中得到更多创想、创造的空间,使其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促其走上成才路。一、运用童话载体,引导幼儿自主创想单个童话环境  相似文献   

15.
开发童话资源,是将童话视为课程,组织幼儿体验式阅读,形成一个全新的幼儿阅读轨迹,使阅读突破传统的形式,用多种感官,体验童话的审美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语言功能等,使幼儿体验到童话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幼儿体验式阅读是基于童话资源进行的,通过创设体验式阅读环境和开展多维体验式阅读、互动体验式阅读,让幼儿在阅读中实现体验。  相似文献   

16.
幼儿的教育过程中,童话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童话可以顺应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另一方面,童话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以其精彩的内容深得幼儿的喜爱。此外,童话可以推动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开发童话资源,是将童话视为课程,组织幼儿体验式阅读,形成一个全新的幼儿阅读轨迹,使阅读突破传统的形式,用多种感官,体验童话的审美功能、情感功能、道德功能、语言功能等,使幼儿体验到童话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幼儿体验式阅读是基于童话资源进行的,通过创设体验式阅读环境和开展多维体验式阅读、互动体验式阅读,让幼儿在阅读中实现体验。  相似文献   

18.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蕴含的道理,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童话奇异荒诞的魅力、人物的形象设计、故事情节的离奇,是《去年的树》一文的教学重难点。我们可从文体角度引领学生品味童话语言,感受童话内涵,体会童话特点。  相似文献   

19.
幼儿道德认知是道德情感、意志和行为形成的基础,是人的一生道德发展的基石。童话具有丰富的道德教育内容。童话教学对促进幼儿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并最终促使幼儿道德行为的产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充分挖掘童话道德因素和利用童话特点的基础上,遵循幼儿道德形成的过程和规律,笔者提出了"选、备、感、说、演、讨、创、行"八步童话教学策略,并通过应用案例说明了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目标 (一)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动物过冬的方式,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初步懂得动物采用不同方式过冬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二)愉快认真地参加活动,乐于观察、大胆讲述及表演。二、活动准备一幅冬天自然景象挂图、贴绒板、插图动物教具若干,几种动物头饰与幼儿人数相等,色笔、纸、剪刀等。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知识童话“过冬”。 1.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扮小白兔跳、小燕子飞进入活动室 2.引入课题。教师:“小朋友刚才扮演谁?”幼儿:“小白兔、燕子。”教师:“小朋友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过冬的吗?” 3.教师讲述知识童话“过冬”。 4.讨论:小兔是怎样过冬?还有哪些动物也是全身长满密密的毛过冬?小青蛙、蚂蚁又是怎样过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