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鸟的天堂》是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组第二篇讲读课文。作者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了茂盛的大榕树名副其实是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和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动态的方法。“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这句话点明文章中心,意蕴深刻,学生往往不能披文入情地理解体会。如何使学生真切地感悟作者对“鸟的天堂”发自肺腑的赞美,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便成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  相似文献   

2.
[教材简析与教法揭示]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这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记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的景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之情。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大榕树的静态美和鸟的动态美;难点是对句子的理解。作者对大榕树的静态描写和对鸟的动态渲染花了笔墨,做到了静得让人屏住呼吸,动得令人心旷神怡;静时竟在“鸟的天堂”里“看不见一只鸟影”,动时使人“眼睛应接不暇”。这样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本文是该单元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它真实而生动地记叙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现了“鸟的天堂”的秀美,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无限热爱之情。作者通过对大榕树的静态(第二段)和鸟的动态(第三段)的对比描写,寓情于景,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景美情浓的风情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弄清课文的静景和动景,学习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色,领会作者对祖国锦绣山河的赞美和热爱的感情。  相似文献   

4.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我们必须恰当地处理好教材,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在高段语文教学中,认真领会教材编排意图,依据课后练习,把握教学重点,确定教法,指导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十一册第十二课《鸟的天堂》是一篇描写景物的讲读课文。它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锦绣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编者一共设计了五个课后思考练习题。第一题是从课文的内容方面提出来的,一是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动态和静态的观察与描写方法。教师从这个问题入手组织教学,就…  相似文献   

5.
1997年10月,哈尔滨市继红小学青年教师官爱萍参加了在马鞍山举行的全国第二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讲读《鸟的天堂》一课,荣获一等奖。在教学中,宫老师抓住重点句段指导学生熟读精思,悟道学法,培养读书能力,得到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教学作者第一次游“鸟的天堂”这部分课文时,宫老师没有逐个自然段讲读,而是用几句导言切入重点句段。师:吃过晚饭,作者和他的朋友很有雅兴地划着小船,一路欣赏着沿途的美丽风光,看到了“鸟的天堂”的周围环境是那样幽静,景色是那样秀丽。那么,他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观看那棵大榕树的呢?生…  相似文献   

6.
教例】教学要求:1了解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不同景象,领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赞美之情及热爱南国风光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十二自然段。教学重点:仿第十二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学时间:3课时。第...  相似文献   

7.
教材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体会“鸟的天堂”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8.
第五组本组教材包括三篇讲读课文,一篇阅读课文,一则读写例话和一个基础训练。其中,讲读课文《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教学的重点是分清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静态,哪些描写的是事物的动态,分别是怎样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学时可凭借思考·练习一至三抓住重点句、段,理解内容,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讲读课文《草原》,讲作者初到草原,侧重描写草原景物的静态;讲快到公社和主客会面,侧重描写草原上景物和人物的动态。本课教学,一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了解静态和动态描写,体会这样写…  相似文献   

9.
“静”和“动”的再现——《鸟的天堂》教学片断湖北沙市实验小学罗金华一、直奔重点,品味“天堂”静景①把握整体:学生快速跳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描写榕树的。②深入部分:1.教师提问:从远处看,作者看到的是榕树的整体,它有什么特点?你从哪些...  相似文献   

10.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悟和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教学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句子。为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作如下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1.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和理解“鸟的天堂”的含义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2.
标点符号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中的句子教学和朗读教学来完成的。在句子教学中,一方面要运用标点符号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又要通过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标点符号用法的认识。例如:①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鸟的天堂》)这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而后一个却不加引号?课文以赞叹之笔作结尾:“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前一个“鸟的天堂”是指人们给那棵大榕树的特定称呼,故加上引号;而后一个“鸟的天堂”是作者(巴金)亲眼看到大榕树上活跃着那么多的鸟,感…  相似文献   

13.
小学文语第八册讲读课文《鸟的天堂》,是一篇构思巧妙,文笔曲折,语言优美生动的记叔文。认真帮助学生学好这篇文章,既可以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也可让他们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文章记述了在头天的傍晚和第二日清晨前后两度经过“鸟的天堂”所见的实情实景。第一次见到榕树,写了“鸟的天堂”的静态;第二次目睹百乌的欢腾,写了“鸟的天堂”的动态。静态与动态,珠联璧合,完美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讲授这篇课文,先要明确目的要求,掌握重点。在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方面,联系后面的“读写例话”,可以确定讲读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懂得记叙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并学习这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对四年级学生应当加强篇章结构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研究前后两大部分以及各个自然段之间的逻辑联系。文章的语言优美,  相似文献   

14.
《鸟的天堂》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是著名的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巴金在一九三三年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景色。所谓“鸟的天堂”是一棵古老而巨大的榕树,它生长在广东省新会县天马河河心,枝叶繁茂,有十多亩地的范围。在这棵榕树上,住着无数鸟雀。一到早晨,成群的鸟在榕树周围飞翔,景象十分壮观。巴金目睹了这一奇特的当地名胜,就以“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15.
谭顺样 《今日教育》2007,(2S):42-43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相似文献   

16.
《鸟的天堂》是小学五年制课本第八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是单元重点训练项目“静态和动态”的统帅篇。文章语言优美,艺术形象鲜明,两幅美丽图:一幅是幽静安宁的乡村黄昏风景图;一幅是斑斓多彩、莺歌燕舞的乡村清晨速写图。教学时,注意发挥教材的形象感染作用,通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使学生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一、通读全篇,理清文章的脉络 课文记叙的是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这  相似文献   

17.
六年制第十册《鸟的天堂》一课,重点部分 采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静态美。作者第一天傍晚经过鸟的天堂,只鸟不见,见到的是大而美的榕树,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的喟叹——抑。再写动态美。作者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所闻“到处都是鸟声”,所见“到处都是鸟影”,于是产生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扬。写静是为了衬动,先抑是为了后扬。抑扬  相似文献   

18.
《鸟的天堂》是巴金写的一篇叙事性散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浓烈的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文章结构布局匀称,文笔清新细腻,感情质朴真挚,全篇美感盈溢,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课文重点描述被人称为“鸟的天堂”的那棵美丽的大榕树,从而抒发了作者赞美和热爱锦秀河山的情怀。课文的最后一个句子是: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作者怎样理解这个句子呢?作者在傍晚时分来到“只有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桩”、“却看不见一只鸟的影儿”的那棵号称“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前,情绪未…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 .认识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2 .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7、8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 .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2 .了解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析题引疑 ;简介作者。二、初读课文通读全文 ,思考并回答 :1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2作者每次是什么时候去的 ?3作者到“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三、讨论分段按…  相似文献   

20.
《鸟的天堂》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的两种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被称之为“鸟的天堂”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本组课文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就会有不同。教学本课,应重在引导学生在读中能理解课文,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完后,能自由地抒发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感受。一、借助媒体,引入情境,感知景象教学《鸟的天堂》这一经典美文,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情境,先感悟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