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荣华 《中国教工》2010,(10):34-34
现在.不少学校时兴听“推门课”,印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入课堂听课,以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这种听“推门课”的形式与其它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随机性与检查性。  相似文献   

2.
几年前,我在担任一所民办高中校长时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学校行政领导每人每周都要听两节“推门课”,我总是带头执行。一时间,老师都精心准备每一堂课。在“推门听课”活动中,发现了一批工作兢兢业业、教学水平高的老师,学校对他们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既调动了这些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又让其他老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推门听课”,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个别班的班风不正,我们立即要求班主任进行整改;  相似文献   

3.
记得去年,笔者曾带领教研室人员深入到一所学校,开展一次不打招呼的“推门听课”活动。我听了一节小学四年级数学活动课(苏教版),课题是:《我们去春游》。这节课让我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深受启发。  相似文献   

4.
听“推门儿课”的好处多(吉林省长岭县太平川二中张瑞东)《中小学管理》1990年第5期刊登的程爱理"怎样组织听课"一文和1992年第2期刊登的韩玉琦"推门听课之我见"一文提出了听"推门儿课"(事先不通知,想听哪位教师的课,推门进去就听)的话题。我校从1...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大都实行一种叫“推门听课”的制度,即:事先不通知,在上课前的几分种,学校领导突然推开教室的门,听、评某位教师的课,根据教师的教态、语言、教学程序设计、教材处理能力、师生的交流情况、教学效果等几方面打出分数,记入教师的综合评估成绩中。学校领导把“推门听课”看做是一件法宝,用来监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事业心和责任感等。笔者认为,这样做,固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弊端更大,得不偿失。一、与“人本”的精神相悖“推门听课”制度是与“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是典型的“目中无人”管理…  相似文献   

6.
再论推门课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阵地,推门课是听课方式的一种,本文从推门课的特点开始,澄清了推门课的价值,反思了推门课受抵制的原因,指出了封闭课堂的的危害,并对推门课的主体进行了分析,希望推门课可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时下,许多学校的领导最热衷的一种听课方式是“推门听课”,想以此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把它作为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法宝。这种方法到底好不好,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推门听课也并不是在所有学校都可以推广的。推门听课要因校、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8.
也许是有感于公开课和示范课常常存在的“假大空”,“推门课”(也称“推门听课”)目前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校领导和教研员的青睐。不少学校把”推门课”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写进了学校工作的常规。还有一些学校规定教师必须积极配合“推门课”,不得以“复习课”、“练习课”搪塞。但是,“推门课”也引发了许多争议,关于它是否侵犯了教师应有的权利,关于它是否能真正了解、准确评价教师的教学,关于它是否”能有效促进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期“争鸣”刊发两位基层教研员关于“推门课”意见截然相反的文章,并摘选了一些教师、校长的相关意见,我们还特别邀请上海市教科院顾泠沅教授对“推门课”做了深入点评。  相似文献   

9.
代保民 《今日教育》2007,(7S):58-5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他人员不先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致受到部分领导和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王文炎 《师道》2006,(12):8-8
一些学校的管理中有一个专门术语,叫“推门课”,是指学校领导在不打任何招呼的情况下直接进课堂,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状况,并以此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依据。这种形式与其他听课形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随机性与检查性。“推门课”通常带有检查目的,主要是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11.
“校长推门听课”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手段,有利于学校校长深入一线课堂,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推进校长教学领导力的提升.“校长推门听课”是推动每一位教师构筑理想课堂的手段,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提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更是推进学校“以师为本”实现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但“校长推门听课”也时常面临尴尬,管理者只有化弊为利,才能使“校长推门听课”真正成为一种学校管理文化,为课程改革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校领导喜欢听“推门课”(“随堂课”),认为这样的课比较自然,能真实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这种听课方式还能敦促教师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应当承认,这些想法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这只是学校领导的想法而已,据笔者调查,这种听课方式并不被教师认同,其效果也远没有学校领导所预想的那么好。  相似文献   

13.
习惯上,以前很多学校领导主张“推门听课”.认为推门听课这种常态课,可以直击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素养。其实,只要透过推门听课能有效督促甚至震慑教师重视每一节课这种表象来看,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推门听课的核心基本上是为了学校管理.出发点足管理.归宿点也是管理,而并非教师的专业发爬。  相似文献   

14.
习惯上,以前很多学校领导主张“推门听课”.认为推门听课这种常态课,可以直击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素养。其实,只要透过推门听课能有效督促甚至震慑教师重视每一节课这种表象来看,我们会意外地发现.推门听课的核心基本上是为了学校管理.出发点足管理.归宿点也是管理,而并非教师的专业发爬。  相似文献   

15.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和其它人员事先不打招呼而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看,这种不先打招呼的听课方式确有不“人性”的地方,以至受到一部分教师的强烈反对,但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来看“推门课”,也许会“推”出另外的结论。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事先弄清楚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推门听课”是一种粗暴无礼的莽撞行为,我却不以为然,反倒觉得这是一种突破教研瓶颈、另辟蹊径的创新性教研举措。“推门听课”,可以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教研文化风景线。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推门听课”应该缓行,因为这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就会伤了学校也伤了教师,把领导和老师隔膜起来。“推门”反映出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不信任,强制进入教师正常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对教师工作的不尊重。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特点设计符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案,以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方式引导、帮助学生成长。它需要教师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执著的教育追求及教育智慧,不是管理者“推门”听一两次课,说上甲、乙、丙、丁几点建议所能指导的。  相似文献   

18.
“推门课”,顾名思义,就是学校领导、教研员或其他人员不事先打招呼而直接进入教室听课的一种课堂管理方式。简单地  相似文献   

19.
从教育学、心理学视角看教师抵触"推门听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莉莉 《教育探索》2008,(6):134-135
近年来不少学校管理者为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纷纷在各自学校实行一种名为“推门听课”的管理方式。管理者把它视为法宝,而教师却普遍存在抵触情绪。原因何在?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因为“推门听课”忽视了教学过程的整体性,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专业性,缺乏听课、评课的针对性,忽视了教育科研的互动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因为"推门听课"极大地伤害了教师的自尊心,是对教师人格和师德的否定,而且"推门听课"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情绪波动,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一般教师都害怕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因为在“推门听课”的背后将是领导的严格审视;而在松江区民乐学校,教师都非常欢迎学校领导的“推门听课”,因为这对他们来说又将是一次令人心情愉悦的学习机会。这一切的转变来自于学校教学评估中心的成立和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