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注重公平;在教育内容上,培养才能与完善人格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学思结合;在师生关系上,关爱学生、平等和谐。孔子的人本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孔子的仁学主张,具有人本哲学的性质。这对解决当今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就“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仁之方”的诠释,杨普罗先生以“立如立人、达如达人”的观点指出了杨伯峻先生诠释中存在的问题。杨普罗先生对“仁之方”的解释是独特的,然而他的解释并不符合孔子“为仁由己”的仁学基本精神;杨伯峻先生的解释在表述上虽然易于让人产生误解,但却为理解孔子仁学奠定了基础。实际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指自己要想立、要想达,同时也使别人能够立、能够达。“仁之方”为人的“立”与“达”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己与人的“共立”“共达”。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认真研究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当仁不让于师"、"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等思想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孔子以人为本、尊重个体意识、着眼于发展的学生观.正确认识孔子的这些学生观及其现代价值,对当今教育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建设和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试论"忠恕之道"及其当代伦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态度。对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新构建社会转型期人际关系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学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的部分,在他许多教育思想中观点中都渗透着他的美学思想。“仁学”是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而“游于艺”则是“仁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思想核心,是施"仁"良方。"尽己"和"恕人"的有机统一,已成为和谐人际关系建立的一条重要准则,因此学习借鉴孔子以"忠恕之道"实行"仁学"的思想对帮助大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钦  宋静 《物理教师》2008,29(3):44-45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最基本的关系,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理念.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各项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条件.因此,基础教育应该重新审视固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发挥物理教师作为物理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忠恕之道”是孔子仁学伦理原理中重要的道德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行仁之方是重要的道德准则和道德律,它所提倡的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的思维模式和待人方式,对于我国现代道德教育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他指出"仁"即"爱人".他有许多体现这一思想的名言一直流传着,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倡导"忠恕"、"孝悌".他生活的春秋时代,周朝衰微,诸侯并起.孔子宣扬"礼",主张恢复周朝的礼数.据<论语>记载,他的学生颜渊向他请教什么是"仁":他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相似文献   

11.
黄正 《江苏高教》2000,(4):110-110
一、孔子师德观的重义轻利性1.崇尚学问、立志从教———追求“大义大利”的思想孔子一辈子在做学问 ,他对学问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智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人离不开学问。孔子认为 ,对人进行学问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他提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的教育思想 ,表明他不仅要求自己品学兼优 ,也要求用自己的能力、学识及明白的道理去培养有学问的、懂道理的、有自立能力的人。孔子“立人、达人”的思想 ,其目的是“学而优则仕” ,最终是想通过这样一种教育 ,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才 ,使他们…  相似文献   

12.
仁学思想是孔子的重要思想,其要旨在于要求人们树立理想,终身学习,培养品格,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人教育是人们学习的重要方式,是终身教育的有效方式,也是我国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终身教育和成人教育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借鉴孔子的终身教育思想,通过改变教育理念、加强各级教育部门之间的联系等措施,不断完善我国成人教育体系,提高成人教育质量,确保终身教育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师生关系已从"师道尊严"的堡垒中解放出来,朝着平等、民主、和谐的方向发展。健康的师生关系是发展教育的基础,教师能否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现代教育思想告诉我们: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才有可能被培养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怎样才能拥有良好师生关系呢?下面我结合十年来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一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互助的交流活动,教师和学生是其中两个最基本的动态因素。学生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载体,更是教学过程的合作者、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着教学  相似文献   

15.
孔子仁学的理论基础是修身,即强调人的自我修养.仁学的核心内涵是"爱人",即关爱他人,具有"泛爱众"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的仁学思想对于当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作为孔子弟子记述孔子言论、行事和孔子应答弟子 ,以及弟子互相议论孔门学术的一部书 ,不仅在历史上被纳入“十三经” ,而且成了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宝典。既然如此 ,作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的孔老夫子在育人上有哪些思想政治原则值得我们后来的教育者汲取呢 ?己立立人 这是孔夫子对“仁”的一种界说。因为“仁”不仅是孔子思想的核心 ,而且也是他育人的道德准则。当弟子子贡和他探讨什么是“仁”时 ,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 ,可谓仁之方也已。”(…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转变与改善.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加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与质量.一、创设师生和谐的互动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现代教学论也认为:"教育是一种旨在引起学习的师生间互感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思想核心为仁,仁的核心就是"爱人"。"仁"是一种合乎礼义,发而中节的情感。孟子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仁学思想,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为恻隐之心是仁  相似文献   

19.
仁学思想是孔子全部学说的核心。孔子的仁学思想,超越了道德思想和政治思想的范畴,就其实质而言,属于人生哲学或人道之学。孔子的仁学思想的重心是探索人生原则的确立、人生目标的选择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孔子的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以人为主体的人文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孔子的“仁学”与“人学”及对现代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孔子的思想可称“仁学”或“人学”。孔子的“仁学”和“人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关心人、积极入世、注重教育、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些都是我们当今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可借鉴的宝贵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