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对轮古东地区石炭系巴楚组进行层序地层学分析。在研究区识别出了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若干个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并建立了研究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通过对层序的演化以及层序格架内砂体的分布,预测了砂体尖灭线的可能位置。  相似文献   

2.
测井资料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是层序地层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种资料。本文基于大港油田板桥凹陷的某项目,对准层序组、体系域中测井曲线所反应出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测井曲线在层序界面识别工作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利用T.A.Cross提出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其技术方法,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七西区原始资料的深入分析,并借鉴部分前人研究成果,以详细观察地表露头剖面、岩芯描述资料为基础,以取芯井段测井相分析为依据,认为七西区基本上发育了3个中期旋回,8个短期旋回,24个超短期旋回。在超短期旋回层序中识别出了主要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以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框架、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对比骨架、超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为等时地层对比单元,建立了八道湾组高分辨率的层序地层格架并进行了相应的等时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分析在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中的适用性及其地质意义.对测井信号进行一维小波和一维连续小波变换后可识别出不同级次的沉积旋回,结合研究区已有的地震、测井、岩芯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合适的小波尺度进行高精度层序地层界面的识别.研究表明,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小波分析对深水碎屑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的划分与传统方法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层序地层学是一门根据露头、钻测井、地震资料,同时结合有关沉积环境和岩相古地理解释,对地层层序格架进行地质综合解释的地层学分支学科。准确的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是沉积相、储层展布、储层演化等研究工作的基础,合理的进行地层划分对比才能保证沉积相和储层研究的合理性。综合应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以Exxon层序地层的理论为指导,对BG盆地下白垩统进行层序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并建立全区层序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6.
王会芳  杨静  雷传玲 《内江科技》2011,32(2):127+131-127,131
本文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泌阳凹陷赵洼油田安棚区核三段Ⅰ油组不同级次基准面旋回进行精细划分。通过构造演化和古气候特征分析,建立划分方案和层序对比骨架剖面。在此基础上,将核三段Ⅰ油组分为1个中短期旋回和5个短期旋回。  相似文献   

7.
董贵能  何小胡 《内江科技》2012,(10):164+156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北部湾盆地涠C-3油田流三段进行沉积基准面分析和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将流三段划分为3个中期旋回,13个短期旋回。在此基础上,进行沉积演化研究,研究认为:第一个中期旋回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前半旋回为冲积扇-河流相,第二个中期旋回的后半旋回至第三个中期旋回为辨状河三角洲-滨浅湖相。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预测有利储层的分布位置,指出由第一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二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和由第二个中期旋回跨越至第三个中期旋回的转换面是形成有利储层砂体的主要位置,是主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提出了当前和今后研究热点和前沿,认为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以及层序地层学横向交叉研究、层序地层学的模拟分析等是当前和今后层序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9.
根据小波选取原则,选择db5小波对测井曲线进行旋回划分,研究表明,db5小波可以将测井信号中的信息分频放大,识别出不同频段的旋回,分别对应不同沉积周期的沉积旋回,进而划分出准层序组,此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得到的结论与实际的地质情况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综合剖析八道湾组岩芯、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层序地层界面进行了识别和划分。八道湾组共识别出1个二级层序、3个三级层序和4个体系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