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于快速成型中的光造型制作工艺,通过在光敏树脂中加入短纤维而制得复合材料,实验发现复合材料制作的样件的弹性模量和拉伸强度明显高于纯树脂固化样件,且其在后固化过程中的收缩量也比后者小,实验结果为光造型系统的制造提供最优的操作参数。  相似文献   

2.
ZnO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提高固化后环氧树脂的性能.本研究制备了ZnO量子点/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环氧树脂使用聚酰胺固化剂,在低温下短时间固化.合成过程中,使用正己烷取代丙酮作为溶剂,从而提高复合材料的机械性能.随后,使用紫外-可见透过光谱、荧光发射光谱和硬度等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下ZnO/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光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原位固化法将ZnO量子点与聚酰胺固化剂混合得到复合固化剂,将树脂与该固化剂混合后,可以在低温下固化得到具有较好机械性能和光学性能的ZnO/环氧树脂纳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3.
使用缠绕方法制作复合材料层板,将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埋入到缠绕复合材料层板中、铝板和缠绕复合材料板之间,监测整个固化历程,包括固化过程的温度变化,升温过程和降温过程的应变变化,比较不同部位的差异。结果表明:由于热力学性能不同,复合材料内部与界面之间在固化过程中存在着差异,使得两种不同的材料在固化后期存在分离现象,并释放了一部分应力。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带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工艺制度,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二维温度场和固化度场的分布模拟。在模型中通过有限差分法考虑了温度与固化度的耦合作用,建立了带有金属内衬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工艺数学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厚度可以加剧构件的固化速率及温度梯度;金属内衬在固化过程中更像一个吸热器,起到减缓温度梯度和固化速率的作用。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验证了模型数值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12):170-173
该实验集成科研积累的材料性能数据开发形成数据库,设计并构建材料工艺性分析和复合材料成型固化过程虚拟仿真平台,学生可快速分析树脂体系的固化特性、设计和评价工艺制度、探究制件结构因素对工艺制度和工艺窗口的影响。利用计算机技术的该虚拟仿真实验,避免了常规实验中设备、原材料、实验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可开展多因素、多条件下的虚拟实验,增大了变量的选择、设计和分析范围,激发了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对学生进行知识实践和知识扩展以及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很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三维针刺碳毡作为预制体,采用树脂浸渍-热压固化工艺快速制备了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通过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材料的显微结构,使用阿基米德方法测定材料的密度和气孔率,并利用压汞仪分析了材料的孔隙分布。主要研究了树脂浓度对CFRP复合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树脂浓度由1.0增大到1.8时,材料的开气孔率由9%降低为3%,密度由1.40 g/cm3增大到1.45 g/cm3。树脂浓度1.0所制得CFRP-1材料束间孔隙尺度较大,但其他区域均比较致密;而树脂浓度增大到1.8所制得的CFRP-2材料更为致密,但由于热压固化过程残余的热应力未能及时释放,CFRP-2材料包含纤维-基体界面脱粘和纤维束内部的贯穿裂纹。  相似文献   

7.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现状及其发展。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其优越的力学、物理、化学等性能得到了建筑、医学、生物等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树脂基复合材料是航空、航天领域中的新型重要结构材料。本文着重介绍了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工艺特点及目前树脂基复合材料常用的拉挤成型工艺。  相似文献   

8.
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筛选出用于起混杂复合材料ARALL-A的树脂基体A.并与国外ARALL-2树脂基体水平基本相当.研究结果对超混杂复合材料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丙烯酸环氧单酯中添加颜填料和稀释剂等配制紫外光一热固化体系,并配制丙烯酸环氧双酯光固化体系对比实验,用FT-IR表征光一热固化过程特征吸收峰的变化.通过改变稀释剂的种类及用量,研究其对光固化和光一热双重固化膜的收缩率、凝胶率、硬度、吸水率、水接触角和热稳定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光一热固化膜凝胶率均超过97.25%,固化完全,与单纯的双酯光固化膜相比,光一热双重固化膜体积收缩率明显减小,均低于5.70%,光一热固化膜水接触角约60°,其硬度和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制作专门的样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差、极差分析方法,讨论主要加工参数的选取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认为研究加工参数对翘曲变形的影响规律,荻取合理的加工参数,可大幅度改善制作的成型精度。  相似文献   

11.
纳米铁氧体复合涂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和机械共混法两种方法制备了纳米Fe3O4和BaFe12O19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并对复合涂料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的纳米Fe3O4和BaFe12O19改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吸波性能明显优于机械共混法制备的纳米复合涂料.  相似文献   

12.
以废报纸为原料,经脱墨、碱煮、酸煮可得纤维素,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二硫酸钾为引发剂,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制备了吸水树脂。讨论了原料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性能的影响,考查了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自来水和一定浓度NaCl溶液的吸收性能。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吸水树脂对蒸馏水的吸水倍率为340 g/g,对自来水的吸水倍率为280 g/g,对0.05 mol/L NaCl溶液的吸水倍率达50 g/g。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了E-44环氧树脂与柔性固化剂邻苯二甲酸酐和粉末石墨混合且加热模压同时进行的成型工艺制备出复合材料双极板。该方法采用流体环氧树脂且加热模压同时进行一次性完成复合材料双极板的成形。本研究利用万能材料测试机采用三点弯曲法对不同混合比例样品做了力学性能分析;热重实验验证了该样品在工作条件下的稳定性;SEM扫描电镜分析观察了其微观组织情况。结果表明本文工艺方案所制备样品性能要优于采用聚酰胺固化剂制备所得样品。  相似文献   

14.
高岭土-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吸水树脂属于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其应用广泛.我国主要研究对象是淀粉接枝丙烯脂和丙烯酸盐系,聚乙烯醉(PVA)系高吸水树脂只有少数单位进行过研制.章采用悬浮聚合法,以顺丁烯二酸酐为交联剂,添加来源广泛、价格非常低廉的高岭土,制得了聚乙烯醇高吸水性复合树脂.该树脂的吸水倍率和吸盐水倍率分别为256和29倍.通过实验,讨论交联剂用量、高岭土添加量、水解程度等因素对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对树脂吸水速率和保水性能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yract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楔状缺损的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Dyract复合体修复,另一组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追踪观察1~2年,观察二组的临床效果。结果:Dyract复合体组成功率94.44%,光固化复合树脂组成功率83.72%。结论:Dyract复合体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楔形缺损材料,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6.
胰酶水解脱脂蚕蛹分离部分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从蚕蛹胰酶水解液中分离得到氨基酸单体,本研究从脱脂蚕蛹出发,首先选择合适的酶解条件,然后对酶解得到的混合氨基酸进行了含量测定,并将混合氨基酸经732树脂粗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三种氨基酸混合液,其中酸性部分通过717树脂柱处理,后二者分别加入不同的沉淀剂,再经解析后共获得7种氨基酸单体,该方法简便易行,针对性强,收率较高,为水解制备氨基酸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就国内C5原料的特点,从混合C5馏份入手,对C5石油树脂的生产数据和报价等进行信息化统计,对包括:原料价格,树脂产品性能,生产及销售成本,物耗能耗使用等情况进行案例分析。通过分析表明,石油树脂生产企业的生产数据信息化、实时化,对企业的长远利益具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8.
选用合适的小本体聚丙烯粉料为基础,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等助剂,经挤出机挤出后,研制成功了PP编织布与牛皮纸复合的专用料。应用结果表明:该专用料质量稳定,成膜性好,剥离强度高,完全能满足国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水性聚氨酯树脂为基料,以水为分散介质并结合纳米分散技术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性能更为优越的新型建筑外墙涂料,介绍了增稠剂、耐人工气候老化性、耐沾污性、环保性等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Phenolic resin(PF) and nano-SiO2 were used to improve the curing property and high humidity resistance of epoxy resin (EP) and methyl nadic anhydride (MNA) resistor paint, respectively. Hydrogen bonds, formed between phenolic resin and nano-SiO2 in alcohol, made nano-SiO2 disperse easily in EP/MNA paint through phenolic resin without being treated by supersonic vibration. When the mass ratio of PF to EP in paint is 3:7, the formed composite paint film can be cured in 2 min at 170 °C. When the mass ratio of nano-SiO2 to PF in paint is 3:100, the property of high humidity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paint is the best,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varying ratio of resistance less than 0.1% after experiment on high humidity resistance. SEM analysis shows the surface of the composite paint film is smooth, glassy, tight and homogeneous, without acicular air ho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