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范国昌,1951年生于山西太原,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诗词协会会员。自幼师从民间武术家陈俊豪先生学练长拳,后经陈先生介绍拜于武林百杰张希贵先生门下习练至今。八十年代曾四次代表山西省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多次参加省、市级各项武术比赛,均取得好成绩。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获得优秀裁判员称号。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级武术比赛任裁判,仲裁等工作。还爱好中国传统文化,习练诗词书法等,书法多次荣获全国大奖,作  相似文献   

2.
正范彪良,男,1954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3岁时跟随山西省体工队武术总教练张希贵先生学习武术,先后学习了传统套路四路查拳,自选套路、自选棍、自选刀、浑元太极拳、浑元一路短拳、浑元鞭杆、八卦剑等套路。多次参加全国传统  相似文献   

3.
《精武》2009,(2):F0002-F0002
山西形意拳、河南心意六合拳名家史宏伟先生简介 史宏伟先生自幼热爱中国传统武术,于1980年拜山西形意拳一代宗师王喜亮先生为师,全面学习了山西形意拳、形意内功、陈式太极拳、八卦掌及武术器械,曾代师向外国友人传授拳艺,并在多次比赛中获奖。  相似文献   

4.
孙国玺 《精武》2009,(2):18-19
“辽南虎武术散打训练中心”,自创办以来,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我的精心培育下,越来越受到武术界的关注。我多次组队参加省传统武术比赛、省武术锦标赛、全国武术比赛、全国冠军赛和国际武术大赛,队员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全国及国际武术冠军,共荣获奖牌近百枚。仅我个人在全国和国际上的武术大赛中就分别获得过太极拳、二类拳、三类拳、刀术、剑术、长器械、双器械、  相似文献   

5.
正胡明红,江苏苏州市人。自幼热爱武术运动,擅长传统武术套路以及竞赛套路刀、枪、剑、棍、太极类套路拳械、推手等。1984年起多次参加省、市武协举办的各项武术比赛荣获金、银、铜牌数十枚。2002年参加第三届"爱德士杯"苏通两市武术交流赛获传统套路拳术单  相似文献   

6.
传统武术各流派,其核心部分都有一些基本训练套路,譬如查拳的十路弹腿、八卦掌的老八掌、形意拳的五行拳、陈氏太极拳的一路大架等。就是这些基本训练方式,形成了该武术流派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武当》2000,(5):60-60
43、夏旭峰1951年2月生,女,云南昆明人,国家二级武术裁判,一级武师,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都城传统武术发展中心云南分部经理,云南沙国政武术馆暨昆明市武术馆太极八卦门教练。系昆明市武协会员、董海川八卦掌第五代传人。自幼习武,先后师从沙国政、张修林、康戈武、狄兆龙、陈世通等武术家研修八卦掌。擅长陈式太极拳、剑及太极推手等拳械,对太极拳、八卦掌都有一定造诣。1990年,参加昆明市武术比赛,获第三名;  相似文献   

8.
《武当》2015,(4):5
李文奎,1960年6月生,山东省淄博人,陈小旺先生入室弟子、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现任淄博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淄博陈小旺太极拳研究会会长。自幼酷爱武术,从十四岁开始,先后拜多位知名武术大家为师,习练过低攻拳、少林拳、形意拳、太极拳,及刀、剑、棍、杖等多种拳法和器械。四十余年来,坚持不懈的勤学苦练,最终积淀为非凡的武学业绩,曾获山东省武术太李文奎先生极拳锦标赛及全国多个武术比赛冠军,在《中华武术》、《精武》、《搏击》等著名武术杂志上发表  相似文献   

9.
武坛名人录     
张桐(1917~ )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河南开封人。1924年始从芦宾、芦申习少林洪拳,1934年后又师从陈泮岭、郑汝平以及黄伯年习武十数载。精太极拳、形意拳、六合刀、八卦掌等武功。1953年获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武术三项全能优秀奖,1959年获第一届全运会形意拳冠军。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武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受到政府和社会的保护。但是随着当今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突飞猛进,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传统武术越来越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统武术的发掘、传承与发展更应该受到当今社会人们的重视。烟台被称为“武术之乡”,在以前烟台就有"拳窝子"的美称。烟台螳螂拳、太极拳、形意拳、通背拳等传统武术项目都在烟台地区有着良好的师承与发展。烟台螳螂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蓬莱戚家拳、莱州吴氏太极拳也都是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虽然说这些传统武术项目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烟台还有更多的武术项目、拳种需要我们去发掘、发展、发扬,从而走上申遗之路。  相似文献   

11.
《武当》2008,(11):8-9
中华武林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武当武术又称武当内家拳法,它产生于武当道门,以老庄哲学为理论基础,具有注重内炼修为,以武演道,以柔克刚等特点。武当武术的主体内容就是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等,传统称此三大拳种为武当内家拳派三大支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一大流派,是内家拳派的总代表。  相似文献   

12.
井上叟 《武当》2000,(5):59-59
39、张桐1917年生,河南开封人,国家高级武术教练,国家级武术裁判,曾任西安市人民体育场武术教练。系中国武协委员、陕西省暨西安市武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西安市政协委员。自幼师从芦宾、芦申习洪拳,后师从陈泮岭、郑汝平习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等,并得到黄柏年等名家的指导。1934年,代表河南国术馆参加华北运动会擂台赛,获“武士”称号;1953年,参加天津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13.
马振邦,回族,中国武术八段。自幼习武,精通查拳、形意拳、八卦掌、太极拳、通备、劈挂、红拳等传统武术。担任陕西省武术队教练,总教练三十年,培养出了徐毓茹、高西安、白文祥、赵长军等著名武术运动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担任多部武打影视剧的武术设计、武术指导,塑造了电影武当中南山道长等人物形象。出版了十路弹腿新、旧两册,和武术初学二十六讲等著作。发表了关于武术运动的一点浅见(?)还武术的本来面目谈拳械套路中的武术意识和神态合一等论文。  相似文献   

14.
正刘金根国家一级武术裁判,武术六段。一级健身气功裁判,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山西省形意拳协会副主席。从六岁学武随名师李志荣先生学习长拳、红拳,随张振明先生学习少林拳、刀、枪、剑、棍,1970年进太原市少体校武术队队员,拜张希贵先生为师学习形意、八卦、太极、杂、软器械,曾参加太原市第三届、第四届武术比赛获第一名,获山西省第二届职工运动会武术比赛,刀、  相似文献   

15.
形意拳这一传统武术优秀拳种流传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笔者对形意拳大师李文彬老先生所传的尚派形意拳情有独钟,现以形意拳五行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为例,说明它的独特韵味和传统武术文化的风貌。李文彬老先生传的这趟形意连环拳中的一马三箭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正杨鸣,男,1993年出生,江苏镇江市人。5岁开始跟随张志毅老师学习武术,2001年参加镇江市"龙泉杯"武术比赛荣获拳械全能一等奖;2002年参加江苏省太极拳剑比赛荣获两项第一名、一个第二名;同年正式拜入张志毅老师门下系统学习少林、武当拳械。学习期间得到了师爷吴正祥、张耀宗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运动生物力学角度,对形意拳中基本拳法之一崩拳进行运动学和转动力学两方面科学分析,探究其内在的特点与规律。从科学的视角——运动生物力学视角解释传统武术形意拳进步崩拳的整体力的发放过程,从而揭开武术神秘的面纱,为传统武术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生物力学方面的科学理论依据,已达到更加便捷、快速传播中华传统武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形意拳是我国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它与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一样在中华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形意拳的由来 关于形意拳的起源,众说纷纭。据现有资料记载,形意拳的创始人当属明朝末年山西蒲州人姬龙凤(有的拳谱记做姬隆风或姬隆丰)。据清雍正年间拳谱《心  相似文献   

19.
李亚梅 《武当》2014,(2):56-57
李文军祖籍河北枣强县。自幼习武,遍访各地名师,且酷爱并苦练形意拳。系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现为衡水市武术协会副主席、中国尚氏形意拳研究会副理事长、国际形意拳联合会副主席、河北省传统武术文化联合会副会长、衡水市桃城区第三、第四届人大代表、衡水市第四届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20.
《武当》2007,(4)
李经梧(1912——1997),著名武术家,太极拳大师,内功养生家。祖籍山东省掖县(今莱州市)。为吴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正宗传人。早年从刘子源习秘宗拳,后于北京又先后师从赵铁庵、陈发科、杨禹廷、王子英、胡耀贞诸巨擘,精通吴、陈式太极拳械,兼采孙式、杨式拳劲法,融汇贯通,自成一家。上世纪40年代已蜚声武林,为“太极五虎上将”之一,担任北京太庙太极拳研究会理事、推手组组长。新中国成立后,为首都武术社理事,在铁道部、北京工会、中科院、卫生部等授拳,为北京武术队教练,多次出任北京武术裁判长及全国武术比赛裁判、仲裁委员等。1956年,他荣获北京市武术运动会太极拳第一名,同年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第一届武术运动会获“金牌奖”。参与了国家体委组织的“24式简化太极拳”和“88式太极拳”的编订工作,为第一部《简化太极拳》科教片的演示者。1959年,调任北戴河气功疗养院任专业拳师。生前曾兼任河北省运动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特邀研究员,北京是式、陈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秦皇岛市武协主席,省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北戴河区政协副主席。1984年,在武汉首届国际太极拳(剑)观摩大会上,以“太极十三名家”身份与会。参与《陈式太极拳》一书的初稿编写工作。1964年,于《体育报》发表《对太极拳缠丝劲等问题的体会》。1986年,出版《太极内功》披露密传功法。1993年,编著出版《李经梧传陈吴太极拳集》。李经梧毕生献身太极拳事业,传功育人,德艺双专馨,内外双修,内功深厚,推手精湛,而淡泊名利,谦虚谨慎,好学不倦,无武界之陋习,有大家之宗风,是20世纪杰出的太极拳代表人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