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文娟 《图书馆》2012,(2):123-125
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是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建设豫北地区高校资源共享平台为例,分析了地方区域级高校图书馆联盟的优势与问题,提出了构建地方区域级高校图书馆联盟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
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社会共享的立法保障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网络化、数字化日益普及的今天,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社会共享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社会共享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社会共事遇到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实行社会共享的立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读者利用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状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配置方式和提高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复合图书馆的含义及特点,分析影响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因素,提出高校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对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高校图书馆除了提供原有的服务功能外,更重要地是如何为读者揭示更多的电子文献信息资源.但是,一个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文献信息资源总量是有限的,共建共享为高校图书馆增大馆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为读者获取文献信息资源开辟了新的渠道.介绍了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现状,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如何进行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天津市高校图书馆联盟为基础,根据对天津市高校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评价得到的结果,提出了天津市高校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优化配置的原则、策略和措施,以期对复合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影响高校图书馆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外部因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对策:加强特色数字化资源建设、大力开发网络资源、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及注重信息资源评价等,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现状,阐述建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盟的现实性与必要性,提出建立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盟,以便建立统一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进一步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实现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高效使用,并共同开展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在对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一些构想和建议。面对新挑战、新需求。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多形式的信息服务。改变服务观念。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实现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分析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信息经济学体系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芳  赖茂生 《情报学报》2004,23(1):117-123
本文从国内经济学界与情报学界关于信息经济学体系的争论入手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进展。提出以信息经济的问题为导向 ,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不应只局限于不对称信息经济学 ,而应该扩展到信息经济的研究 ,将已经和正在进行的关于信息商品、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产业等方面的研究纳入进来。指出信息经济学是一个动态体系 ,正在向相关的学科群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档案学是同源学科,它们共同关注社会信息交流系统,是在信息技术支持下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与信息产品形成过程。与其他信息学科相比,它们以社会认识论信息为基础,强调以相关为核心的信息运动过程,更关注信息意义的社会构建过程。它们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不同用户服务目标为基础的服务理念差异(图书馆的全民服务、情报的特定服务与档案的区别服务),以及由此导致的信息资源选择差异、信息序化方法及程度差异。  相似文献   

13.
With the increasing disclosure of public information and government data through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long with the considerable privately generated data now available online, individuals have access to a huge volume of information. This “disintermediation” of (i.e., greater direct access to) public information may improve transparency and facilitate citizen engagement, but it may also overwhelm citizens not only with too much information but also by requiring them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gathering, assembling, and processing information.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effectiv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o successful use of available information, existing studies have not yet fully integrated this consideration into research on citizen use of e-government and open government data.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according to which individuals have a finit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city, which is affected not only by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information but also by one's preferences for how information is presented—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type (infographic versus text)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along with the consequent effect of information overload on perceived website usefulness. We also investigated whethe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pensity (visual or verbal)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type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textual information tended to cause greater information overload, especially for those with a propensity for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that higher information overload was associated with a lower perception of website usefulness. Moreover, individual information propensity moderated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 type on perceived information overload; people with visu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pensity were more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presentation of textual information.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of our findings for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of policy information through government websites.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 信息资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对我国社会财富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确定信息资源产业的结构及分类,是研究信息资源产业发展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方法/过程] 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表(GB T4754-2011)》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构建信息资源产业的关键词表,明确构成信息资源产业的93个小类行业,并根据小类行业对信息资源的依赖度对其进行分类研究,在构成与分类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我国信息资源产业的结构特征。[结果/结论] 将信息资源产业分为信息资源采集业、信息资源加工业和信息资源提供业,同时依据依赖度的高低将信息资源产业分为高、中、低3类产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意义]为解决移动图书馆信息过载与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间的矛盾,对用户所处不同场景的信息接受情境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信息接受期望,以增强用户体验的愉悦度,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创新。[方法/过程]引入场景化服务理念,以场景要素、用户信息行为与信息接受情境为主维度,构建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规划信息接受流程。[结果/结论]以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适配模型为基础,运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移动图书馆信息接受的场景推荐。  相似文献   

16.
以基于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为研究对象,从国外典型的基于语Web数字图书馆原型系统以及语义Web的数字图书馆在底层系统架构、信息描述与信息组织、信息搜索与浏览、信息交流与共享等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国外学者近年来在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指出将语义Web引入到数字图书馆领域,进一步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是国外图书馆界近年来较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勇 《情报学报》2002,21(1):97-103
当前理论界所从事的信息研究是沿着 3个不同的角度开展的。这 3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刚好构成三维坐标的纵轴、横轴和垂轴。从纵轴来看 ,信息研究的历史进程可以划分为感性认识、理性启蒙、理论形成、科学创建和学科群研究五大阶段 ;从横轴来看 ,信息研究这个平面可以划分为哲学研究、横断科学研究和具体学科研究三大部分 ,其中具体学科的信息研究又可进一步分为生物信息论、信息物理学、通讯信息论、信息传播论、信息管理论、信息经济论、信息社会论等领域 ;从垂轴来看 ,信息研究是在内涵与外延 2个方面逐层深入开展的。在内涵层次 ,信息研究是沿着语法 (语真 )、语义、语用逐层递进的。在外延层次上 ,信息研究则是历经静态观研究、动态观研究、系统观研究、资源观研究、环境观 (生态观 )研究五大层次而不断扩展的。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研究的发展历程、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特点 ,将有助于我们高屋建瓴地深入开展信息研究 ,这是弄清信息研究的立体透视的意义 ,也是本文的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管理研究的基本内涵来比较研究情报学与知识管理异同,指出情报学主要是研究显性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及传播,侧重于社会层次与个人层次;知识管理主要研究隐性知识的收集加工整理及传播,侧重于组织层次。同时,探究知识管理研究对情报学研究的启示,并给出情报学研究的基本模型及交流传递模式。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李鑫 《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4):110-114
结合网评信息的特点与信息行为研究,以自我效能为基础建立网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根据模型探讨消费者的自我效能在网评信息需求、查找、收集、筛选以及判定信息需求满足5个阶段对查寻行为产生的影响。最后,为增强消费者运用网评信息的效果,从提高消费者自我效能和帮助网商改善网评检索系统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总结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现状,提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通过梳理国内外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相关理论成果,在明确相关概念的基础之上,对跨学科信息需求、信息查寻渠道、信息查寻障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等方面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结论]研究认为,未来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研究可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①结合已有研究,系统发掘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的影响因素;②在D.Ellis经典模型的基础上,构建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模型;③结合创造心理学,探讨跨学科信息查寻对跨学科知识创新的影响;④针对跨学科信息查寻行为特征,改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