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大学生从事健美操运动的前提和保障,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近些年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因素,提出改善和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和建议,通过健美操学习,改善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安徽省蚌埠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展现了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并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现状的改善提出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与参加体育锻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肥胖大学生身体素质和锻炼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对大学生基本身体素质进行测试,针对肥胖大学生肥胖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措施,同时也为预防大学生肥胖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测试法和统计分析法,对咸阳师范学院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了测试调查,通过时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进行分析,以了解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求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余万斌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19-122,127
采用调查法、数据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四川省高师公共田径课学生膝关节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在了解高师公共田径课学生膝关节损伤的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加强膝关节损伤医务监督;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等建议,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减少大学生运动损伤提供一定的实践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调查访问法对驻徐州市高校三人制篮球赛的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并根据现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阐述了三人制篮球赛在高校开展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非体育类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体育兴趣、健康意识及身体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旨在探索一条改善大学生体质的教学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8.
韩宇 《学周刊C版》2014,(6):224-225
将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分表》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笔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将潍坊科技学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统计结果与《国家体育锻炼标准19岁以上(大学)男女评分表》对比发现: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通过对我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的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我院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呈下降趋势。笔者针对这种现象提出几点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对策及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调研主要以大学生如何提高自我身体素质为突破口,通过对南充市五所高校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及锻炼的调查,分析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原因,提出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建议。建议加强学校及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宣传引导,提高大学生乃至全民的体育健身意识;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体育意识、提高体育的锻炼能力,培养良好健身习惯。为自身的全面发展乃至全民健身运动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效推行。  相似文献   

11.
李丰荣 《巢湖学院学报》2007,9(3):104-107,110
目的:探询不同运动因子对大学生有氧体适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实验法,问卷法取得原始数据,采用CROSSTAB统计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规律运动、运动频率多于3次/每周、每次运动时间30-60分钟、合适的运动项目对大学生有氧体适能水平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对河南省6所大学本科贫困大学生的体育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并与非贫困生的体育行为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针对分析结果,提出了如何关心、引导贫困大学生加强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3.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归纳分析等方法对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选择进行分析.基于生态体育的视角,认为大学生的绿道体育行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开辟了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丰富了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容,对全民健身运动具有标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体育教学的目的或本质功能就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提高学生的各项运动技能,同时养成学生终生从事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体育教学中,从学生体质、健康、体质与健康关系、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好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关系出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提出了一些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调查并确定反映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主要运动素质指标,从而为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训练过程提供科学制定训练目标的定量依据,提高摔跤运动员运动素质训练的科学化过程.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因子分析等方法,对所设计的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测试方法进行定性和定量筛选.结果显示专家定性筛选后的19项运动素质测试方法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最终通过因子分析法筛选出的10种测试方法能较全面测量出现阶段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可作为评价此群体运动素质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临汾市城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非常高,体育健身项目的选择多种多样,但缺乏专业人士指导和科学的健身方法,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健身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研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程龚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1):142-143
体育健身运动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育运动作为缓解紧张情绪的途径,也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体育健身运动对慢性病实施预防和治疗。但是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健身运动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处方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制定运动处方之前的身体机能测试的几种常用方法进行综述性归纳。  相似文献   

18.
采用问卷调查,现场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福州市5个区体育健身路径老年人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通过体育健身路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使体育健身路径在老年人的体育锻炼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便更好地帮助老年人通过体育健身路径提高健身质量.  相似文献   

19.
An ideal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would be one that focuses on aspects leading to lifelong participation in and enjoy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accompanied by appropriate fitness levels. Often,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are the only physical activity that many children receive throughout the day, and without them, an even greater number of children, including those who are deaf, would be prone to aspects associated with sedentary lifestyles. Schools need to involve their students in daily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e emphasis of such a program should be placed on promoting physical fitness and developing skills that lead to a lifelong enjoyment of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lifestyle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literature on the state of physical fitness among deaf students and describes an exemplary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that was implemented at a school for deaf children.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traces the evolution fitness testing from an athletic emphasis to one with a public health focus and examines the forces that brought about the change in an environment that was not totally receptive. An atmosphere for change was created during this er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xercise physiology, exercise epidemiology, and measurement. The publication of a position paper of physical fitness by exercise scientists and the publication of state health-related fitness tests in the 1970s increased the pressure for change. Contemporary public health research clearly documents the positive role of physical activity,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body composition on health outcomes. During this era, exercise scientists developed valid laboratory and field tests of 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 and body composition that have become the standards of practice. Public health researchers have been able to provide valid fitness standards for health promotion. These validate the health-related approa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