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初学绘画,我们所观察到的对象的外形,那是一种表象,一种轮廓。一些学生由于缺乏物体的体积是由面构成的原理知识,没有树立一个立体感的观念,因而只是局部地观察物体。所以当他们描绘物体的时候,不会在画宽和高度的同时,正确地画出它的深度,不能把物体的立体感画出来,却往往专心致志地去画物体的边缘轮廓线。在素描静物写生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等的“质” 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2.
黄方遒 《考试周刊》2009,(12):43-44
一、透视学的出现与发展“透视”一词是西方概念,它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三维立体物体的绘画方式。画出的物体看上去就象在一个视点看到实际情形,物体具有立体感,具有离观者越近。显得越小的空间关系”。透视学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出现肯定了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  相似文献   

3.
何冰 《教育探索》2001,(7):45-46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学习素描的目的是培养正确的观察方法,训练灵活的表现技法,以达到在平面上表现多维空间的目标,为造型艺术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素描必须建立素描的几个基本观念:构造原理观念、立体与空间的观念、局部与整体的观念和寻求特征的表现意识。构造原理所说的实际就是基本形的问题。世界万物都可以看作是由几何形体构成的,以几何形分析物体的构造,能主动地把握形体,整体地感受对象,更能增长从整体出发的思考能力,是学习素描的关键。建立立体与空间的观念,是素描的本源,画素描应学会立体地观察、表现物体,为此必…  相似文献   

4.
透视规律是在平面上再现物体的空间感、立体感和与之相关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将三维空间物体经过巧妙的变形再现到二维平面上,它解决了立体空间和平面、画者和对象的空间关系与平面的矛盾;是造型艺术的精髓,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绘画技法。掌握透视规律,能使作画简捷、准确,能迅速地构思、构图、写生,能提高对物象的观察、理解、形象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透视规律对于绘画教学,犹如语法对于写文章一样重要,正像达芬奇所说的:透视是绘画的缰和舵。中学透视教学主要是指线性透视中的焦点透视,焦点透视是由固定视点、一个方向在一个…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首要问题是物体的“形”,对“形”的正确理解和认识,用透视规律观察“形”是正确把握物象的前提,而对于“结构”的正确理解和分析则是画好画的基础。所以我们要把握好“形”与“结构”的关系,因为它们是画好一幅素描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林川 《四川教育》2002,(12):32-33
【案例】“观察物体”(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学生活动(一):猜一猜。(教师利用课件逐步出示冰箱的上面、侧面、正面图)师:这是从上面给一个物体拍的照片,你知道这是什么物体?我们再来看一张从侧面给它拍的照片,到底是什么物体呢?我们从正面看一看,你能知道这是什么物体吗?学生看了正面物体的照片以后,终于猜出是冰箱。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角度去观察一个物体。(板书:观察物体)引导学生思考:观察物体时可以从哪些方向去观察?学生活动(二):看一看、画一画、议一议…  相似文献   

7.
重点解读一、物体物质质量在我们的周围有着许许多多的东西."东西"是人们的习惯语,就是物理中所说的"物体".物体总是由某种或几种材料组成的,如木桌是物体,它是由木头这种  相似文献   

8.
赵敏 《中学科技》2013,(6):28-29
人们观察周围的世界是立体的,可以看到、听到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由于人的两眼之间相距约6.5厘米,因此看物体时,两眼从两个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来观察.使得两眼对物体有两种不同的视觉印象。正是这种视差效应,使我们能够区别物体的远近,对物体产生立体感。一只眼失明的人,因失去视差效应,就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确定物体的位置。同样的,人的双耳也具有分辨物体方位的功能,称为双耳效应。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在美术课的教学中涉及素描课的内容,它是绘画造形的重要基础,因而学习素描构图、明暗、线条的运用、远近对比和比例、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都必须从静止的东西开始(也称作静物画)。让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能力,确定物体在画面中的组织形式。一、写生画构图的安排规律画面内容主体的范围大小,应与画幅的尺寸相适应,物体画得小则不饱满,画面显得空荡,主体画得过大则超出画外,显得呆板逼塞,布局不完整。  相似文献   

10.
何开友 《小学生》2012,(11):88-88
周五,听了同事的一节数学课,课的内容是《观察物体》。开始,同事就对孩子们说:"这节课,我们上美术。"孩子们一听,高兴得欢呼起来,马上拿出了图画本和铅笔。同事接着说:"不过,这节美术课可不是大家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这是一节数学美术课。"在孩子们惊奇的目光中,他拿出四盒粉笔,在讲台上把三盒摆放成一排,在左起第一盒上面再放了一盒。摆好粉笔,同事提出了画图的要求:在自己的座位上画出看到的图形,看见什么样就画什么样。不能去看别人的,因为别人画的会和自己画的不一样。孩子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画了起来,一些孩子还眯缝着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物理教学时,如果教师具备较好的板画素养,能把语言与图画融为一体,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一、物理学中板画的种类 1、立体图这种图立体感强,如再根据受光的强弱,画上阴影线予以衬托则效果更佳。一般要求表示三度空间关系的或仪器实样都需画立体图。 2、视图这种图用一个主视图就能表示物体的形状、特征及其组成物体各部分间的相对位置(如图2)。  相似文献   

12.
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有学生感慨说:"我喜欢用线条表现我的内心感受时的感觉,那时,我仿佛就是真正的画家!"线条,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元素,是儿童最简单和最直接地表现自我的一种美术语言。它可以勾画物体的轮廓,描绘物体的明暗和质感,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记忆、写生、创造能力极有帮助。一、关注生活链接,解读线条魅力艺术源于生活,线条无处不  相似文献   

13.
结构是指我们所见物体的构成,以及各体块组合连接关系,它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呈现一定的形状特征。对于一个物体来说,形体结构始终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本质的、深刻的、稳定的、内在和隐蔽的。罗马尼亚专家博巴教授在谈到素描基础训练时曾深刻地指出:"素描是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开始,向已看得见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视图是中考课改试卷中常见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由标数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由两种视图分析几何体的构成情况等.  相似文献   

15.
视图是中考课改试卷中常见内容,题型一般为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常见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由标数俯视图画主视图和左视图。由三视图描绘物体的形状,由两种视图分析几何体的构成情况等。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孩子的儿童画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技法熟练,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常带有死勾轮廓,线条僵硬.画出的物体没有立体感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大的学生(一般十岁以上),进步速度越慢。如何使转型期孩子成功地从儿童画过渡到素描?  相似文献   

17.
正案例一:"程老师,你说,我的课堂是怎么了?学生说得头头是道,怎么就不会画呢?学生的‘说’和‘做’怎么就脱节了呢?"我刚听完四年级的"位置"一课,执教的魏老师就把我拉到办公室向我诉苦。"魏老师,先别生气,我们再把课堂环节理一下,看看哪一环节出了问题?""第一个环节,学的例1,学生通过独立观察、互相交流,都能准确地说出哪是观察点,被观察的物体在  相似文献   

18.
汪乐 《江苏教育》2006,(3B):40-40
一些孩子的儿童画内容新颖、趣味性强.技法熟练.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学习素描的过程中,常带有死勾轮廓,线条僵硬,画出的物体没有立体感的现象,而且年龄越大的学生(一般十岁以上),进步速度越慢。如何使转型期孩子成功地从儿童画过渡到素描?  相似文献   

19.
构图讲述,就是让幼儿选用若干图片(剪出物体轮廓),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思维和想像,在一张白衬纸上构成画面(不足部分幼儿可根据需要添画),并将画面的意思讲述出来。它是我们在教学实验中探索出来的一种新的幼儿园语言教学形式。众所周知,幼儿园语言教学有一种重要的传统形式——看图讲述。它以其图片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具体直观地反映现实生活,而深受幼儿的喜爱,特别是在成人指导下观察和讲述图片,对幼儿语言及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看图讲述中的图是幼儿语言的提纲。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  相似文献   

20.
目光短浅之功利主义观念的流行,导致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大行其道。此一教育模式对学生内在品德心理结构到底会产生哪些影响?如果对此问题能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则必将能够帮助改进我们的德育工作,同时也必将能够促使我们认清重科学轻人文教育的危害,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加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伟业当中。一、品德心理结构三要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是由"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种成分构成的。品德是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因而也必然由知、情、意这三者构成: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