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忙忙碌碌、埋头苦干,致力于新课程改革是基层广大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真实写照,而劳苦功微、“改”而低效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不争事实。摆脱这一困惑,走出这一困境,使教师不只“低头拉车”还知“抬头看路”。则须诉诸教师的实践智慧。只有在实践中注重涵养智慧,教师才能在新课改中明理通达,不断促进专业成长。教师实践智慧的养成,可以从意识、根植、策略、激励四个维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2.
《福建教育》2007,(6):63-63
本书是“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作者紧扣“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这一丛书定位,就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教师智慧的类型及其获得途径——展开。作者认为,“实践”有“操作性实践”和“反思性实践”两种,教师实践应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教师的智慧是一种实践智慧,只能在实践中养成。  相似文献   

3.
学校教育的实践情境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教师的专业活动依赖一定的知识基础,即“教师知识”。教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重构而积累起来,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又被称为“缄默知识”。在这种意义上,教师知识是一种来自专业生活场景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有效彰显这种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智慧分享,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若将教育视为舒展心灵、放飞个性的完整而健康的师生生活,则呼唤智慧的加盟,真正的教育就是智慧的训练。教师实践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智慧。在过程上表现为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具有解决教育问题、处理偶发事故、创造生命价值的卓越能力,它是出乎意料的、动态生成的,是一种教育机智;在结果上表现为教师对美好生活及存在意义这一“畅神境界”的执着追求。实践智慧作为能力“集中表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他具有敏锐感受、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代教育者的生存智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应社会转型的实践智慧,是当代人走出困境的生存智慧。当代社会的结构性转变,不仅引起人与人、人与事之间的关系结构重建,而且引起个体文化心理的意义结构调整和实践智慧的生成。转型期教育改革的价值多元冲突与融合、改革过程的互动与生成、改革主体的广泛参与和管理民主推进,对教育者实践智慧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而“适者”们在应对挑战的变革性实践中,也在渐渐形成合理有效的智慧类型,昭示了由“实践感”发展到“实践逻辑”的这一实践智慧形成的过程。作为对这一理论概括的举证,上海“新基础教育”研究基地的校长、教师,在创建21世纪新型学校的特殊经历中,展现了教育者实践智慧成长过程的多姿多态。  相似文献   

6.
袁中荣 《教师》2010,(29):31-31
所谓“教学智慧”,就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境时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与行动的能力。“智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教学智慧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思维才智,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学智慧主要是通过教师个体经验积累、实践感悟、教学反思而逐渐生成的。  相似文献   

7.
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能准确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或走入“死胡同”时,能信手牵引;当幼儿闪出灵动而短暂的智慧时,能及时捕捉……这就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支撑下,通过不断实践、探索与反思而形成的一种能及时反应、准确把握、科学实施、有效生成的教育能力和智慧,这就是教师的生成智慧。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广大教师通过新课程的通识培训,基本解决了认识层面的问题,但他们还是不时地问:“新课程到底怎样上?”“新课堂应该‘新’在哪里?”因此,新课程教师培训还应该解决实践层面的问题,新课程的教师应该进行实践智慧的积累。实践智慧的积累主要靠实践,但是,简单重复的实践产生不了智慧。在理论指导之下设计行动、在行动中验证理念、在行动后反思升华———这是教师实践智慧积累的必由之路。每一位教师在运用新课程的理念进行教学时,都要经过“设计———验证———反思”这样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新课程教学设…  相似文献   

9.
丁岛 《中国德育》2010,(9):90-90
《课堂教学叙事研究:理论与实践》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智慧与智慧型教师研究丛书”中的一本,介绍“叙事研究”这一颇有人气的教育研究方法如何才能被一线教师从容拿来研究自己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师要做一个实践智慧的拥有者”,这是邓友超博士在《教师实践智慧及其养成》一书中对教师形象的应然期待。作者在书中对如何塑造这种教师形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长期以来,教师自我的主动思考被技术行为的机械依循替代了,“思想的缺席”也就成为当前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教师要成为自己,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学会在思考中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教学实践智慧,更多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即缄默知识。它往往原生态地保存在课堂教学的那些细节中。要理解课堂教学实践智慧,关键在于使教学细节中内隐的丰富信息外显化,并对这些信息进一步地加以品味、反思、修正和应用。而选择比较典型的体现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那些细节,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2.
“实践智慧”视野中的教育实践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实践哲学的复兴,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实践智慧”概念逐渐进入教育学领域,形成了课程“审议”、教学“反思”等概念。从“实践智慧”的角度来看,教育实践是一种以善为根本追求、以情境性为特征、以实践理性为依归的“智慧的”活动。作为教育实践者的教师,可以对教育理论采取一种实验的态度,通过实践性学习和反思,运用策略性思维,踏上通往“实践智慧”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教师成长: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教师成长是教师学会教学、不断习得与教师有关的角色期望和规范的社会化过程,也是渐进形成教育实践知识和智慧的过程。教师实践知识和智慧的形成及发展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从初任教职时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匮乏,到从教后教学应对策略的探求,实践知识和智慧渐进丰富,并随着专业知识和智慧发展缓慢而步入“高原期”,通过采取适时而有效的措施,实现知识与智慧的持续增长。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是伴随教师成长的终身追求,也是教师美好教学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应然抉择。  相似文献   

14.
“智慧型教师”这一新的教师类型的界定把对教师智慧的要求和期望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智慧型教师在充盈着智慧的教育过程中培养智慧的儿童,推崇智慧的儿童教育,而此教育观正与后现代教育理论观照下的幼教观不谋而合。奉行“智慧教育”观的智慧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幼儿彼此激发创造潜能,阿现各自的智慧火花,共同追求智慧而美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教研”这一名词凸现于当前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时,“教师”已经不自觉地从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中被推到前台。而人们对于“教师”的研究,也在悄然发生着范式的转变:即从解构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到注重教师的完整专业生活,从分析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关注教师在“教育行动”中综合表现出来的实践智慧。毋庸置疑,自从Wittrock(1986) 的《教学研究手册》发表以来,教师知识已经成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专业发展应成为教师职业生涯不懈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这一职业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具有较强的“艺术性”,而教学艺术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没有长期的实践锤炼和深刻的学习感悟,任何人都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成就。我觉得教学艺术的形成主要包括实践反思、科学思辨和专业智慧这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17.
作为以知识为基础的职业教师,是后天训练与教育的结果。“教不等于会教”,为了教的更好,应有效实现知识提取与教艺迁移的相融与相合,生成并发展教师实践智慧,真正实现学生是为乐知而知,为乐学而学,为乐做而做;教师是为会教而能,为善教而强,为从教而荣。一、实践智慧:知识提取和  相似文献   

18.
一、新课程呼唤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 所谓实践智慧,是指“在实践上知道怎么做的知识类型和推理形式,它不等同于任何脱离主体而存在的‘客观知识’,它是人在生活世界中知道怎样做的知识和经验”。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如何实施教学的知识和直觉认识,它主要来源于教师对具体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通过不断地反思,教师将感性的、表面化的教学经验做进一步的抽象和提升,最终内化为自己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实践智慧及生成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解读教师的实践智慧一般而言,教育智慧可分为教育理论智慧和教育实践智慧。教育理论智慧是指教师对教育理论、教学理念的学习、理解和感悟。教育理论智慧,既包括公共的教育理念,其主要是教师在师范教育和在职培训中获得的,也包括教师个人对教学的认识,经由个人领悟上升为个人教育理念,是教师根据某些外在标准认为“应该如此”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漫话"课堂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近来人们对教师“智慧”问题颇感兴趣。或许由于它最能显示教师的魅力。什么叫做“智慧”,教师智慧在教育中可引发什么特殊效应,教师在工作中如何发挥自己的智慧都值得研究。问题在于智慧并非随时都能得到发挥的余地,而现实中又随时都可能需要智慧的应对。这是由于智慧大都是由突发事件、特殊情境和意外情况“逼”出来的,是教师个人应变能力与意外境况撞击而迅速迸发的火花,也就是“急中生智”。所以,对于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幸而《教育科学研究》杂志开辟了“课堂智慧”专栏。现仅以此刊2004年第1—4期该专栏刊载的16篇短文作为经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