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以渤海海域B油田群、Q油田群和s油田群油田原油物性和反相点为研究对象,用传统方法获取三个区块原油的9项物性参数。将社会科学统计sPss软件应用到研究原油反相点与原油物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原油反相点与原油物性数据关系模型:y=364.838x1-1.081x4-1.176x,+403.716。由模型可知,20℃密度、胶质含量和蜡含量与原油反相点最为密切。预测模型相对误差范围在0.07%-7.82%,误差小,模型准确性高。结果表明,在建立海上原油物性参数数据库后,利用数学预测模型,快速获取原油反相点数据,可克服传统方法装置庞大、操作复杂、耗时长等缺点。  相似文献   

2.
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面积较大,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现阶段对其原油地球化学特征缺乏深入的研究,制约了勘探的进一步发展。为明确该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对已有的原油分析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取得一系列新认识:研究区原油的(∑C21)/(∑C22)比值较大、族组分同位素较重,前者在0.52~1.05之间,后者在(-28%)-25%之间,反映原油母质中陆相高等植物贡献更多;具异常高的海松酸骨架的三环二萜类组成,为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裸子植物松柏目树脂,反映陆源高等植物的贡献;甾烷C2920S/20(S+R)值在0.45左右,同时原油Ts/Tm、C30藿/莫及C3122S/22(S+R)等成熟度参数显示原油的演化程度属低成熟-成熟度的特征。横向对比发现研究区原油主要分为两类,高带-超覆带原油具备较高的饱/芳比,ββ构型甾烷富集等特征,各项对比认为原油的差异为运移作用产生的色层效应所致。对煤岩与原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对比发现两者具有相似特征,据此推测平湖组煤层对原油生成贡献占绝对优势,并且煤层作为主要生烃来源具备优越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孔店组高凝油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分布零散、平面及垂向分布复杂的特点,其成藏规律一直是勘探的难点。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利用试油成果配套分析技术分析探井的得失成败;利用油源对比技术明确油气来源、进行成藏体系划分;利用输导体系研究技术明确油气的运移路径;运用油气成藏规律控制因素研究技术明确油藏控因;利用流体势分布研究流体势对成藏的控制作用。孔店组主要为岩性-构造油藏,各断块、各小层具有独立的油水关系。从宏观来看,构造背景控藏,南部斜坡带是孔店组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北部洼陷带的成藏条件相对较差,大构造背景上形成的反向断块油气最为富集,王家岗构造带和王66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4.
针对东营凹陷岩性油藏勘探现状,提出以勘探效益为核心、以定量化研究为特色的岩性油藏精细勘探思路,形成一套规范的勘探技术流程,应用于岩性油藏最为发育的东营凹陷中带,通过高频层序格架构建、沉积相分析,建立岩性圈闭地质预测模型;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大量统计和典型解剖,借助实验室模拟技术明确岩性体成藏主控因素,确定其含油性定量评价方法.精细勘探技术在牛庄洼陷中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Brookfield DV-ⅢUltra流变仪,对高酸原油降黏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磁感应强度为80 m T,磁化时间为30 min,处理温度为50℃和搅拌转速为600 r/min的优化磁场处理条件下,高酸原油表观黏度由53.9 m Pa·s降低到45.9 m Pa·s,降黏率达到14.8%;处理后的高酸值原油经50℃恒温静置12 h,其表观黏度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6.
一、概论 史深100地区沙三段油藏位于东营凹陷中央隆起带西段,其地质特点是:构造简单,是一个向东北抬起向西南倾没的大型鼻状构造;砂体的沉积属三角洲滑塌浊积沉积,主力砂体为沙三中1、沙三中2砂体,埋藏深度为3100-3400米,平均埋藏深度3250米,油层平均厚度25.7米:原油性质好。油质轻、低粘度、低饱和,地面原油密度0.86-0.88g/cm^3,易结蜡;边水能量弱、天然能量差,具有高压异常,压力系数1.38-1.6。综上所述,该油藏为一高压低渗低饱和的岩性油藏。该区块地层埋藏深,压力高,渗透率低,敏感性强,易污染等;  相似文献   

7.
岩性油藏是粜迭木盆地红柳泉地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成藏的控制因素有构造背景、储集空间和遮挡条件。红柳泉构造是典型的陆相断陷盆地斜坡带,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良好的构造背景。红柳泉地区发育的水下辫状河道、河口坝及滩坝为岩性圈阅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滨浅湖、辫状河道问沉积的厚层泥岩为岩性圈闭发育提供了良好的遮挡条件。在红柳泉地区,对已发现油藏进行精细解剖,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沉积相发育特征,详细分析研究区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条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砂岩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物性封闭岩性圈闭和受断层影响的砂岩透镜体圈闭3种类型。研究为岩性油气圈闭的识别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论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研究区内有关油井资料的分析,对川口油田区域长4+5、长6油层的油藏特性、油水分布及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油藏特性、油水分布及油气富集主要由沉积相带、储盖组合、储层物性和运移输导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桩西联合站原油物性及组成特点的分析,从工艺特点和经济可行性方面对比了正压分馏稳定工艺和正、负压闪蒸工艺的区别,最终确定了正压分馏稳定工艺的原油稳定方法。并利用HYSYS软件对正压分馏塔操作参数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0.
稠油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加剧了稠油渗流的阻力,为稠油开发造成了一定困难。针对该问题,利用NRSNL非线性渗流模拟软件建立机理模型,研究稠油油藏在不同韵律、渗透率级差和原油黏度条件下启动压力梯度存在与否对剩余油分布、含水率、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会降低油藏采出程度,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开采20年,采出程度降低1.72%~3.09%,含水上升1.31%~2.78%;相同启动压力梯度条件下,反韵律储层采出程度低于正韵律与复合韵律;原油黏度越大、渗透率级差越大,启动压力梯度对采出程度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1.
陈家庄油田陈25块属薄层稠油油藏,由于原油黏度高,水驱开发后进行化学驱,但易发生指进现象,造成驱油效率下降。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优选了一种水溶性化学降黏体系。该体系与地层水配伍,在50℃时,400 mg/L药剂可使原油降黏率达99.5%,600mg/L药剂可使水的黏度提高6倍,600mg/L水溶液可提高驱替效率20%以上。在室内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现场驱油试验,对于试验井组,累计注入化学剂溶液1.07×104m3,处理半径50 m,累计增油363 t。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优选化学驱体系可降低油井含水,提高波及体积,改善薄层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优良菌对原油降解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长期被石油污染土壤的浸泡液中分离、筛选出二株降解原油的优良菌SY4和SY6,初步鉴定为:SY4和SY6为芽孢杆菌属;通过降解性能实验的研究得出:2株菌对原油都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在摇床实验中,单一菌株在5天后的原油降解率都高于60%.摇床实验和静态曝气实验都得出:SY6的降解能力比SY4强.实验研究结果为其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生物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南斜坡东段王146地区沙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变化快,分布规律复杂,储层边界难以刻画,小断层不好识别,圈闭评价及预测具有一定难度。在王146地区应用地震波形分类技术,针对该区地质特点进行时窗选取分析、模型道分析及波形分类地震相成图分析,对研究区沙四上亚段地震相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较为清晰的地震相分类,对明确该段砂体展布规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我国经济增长、原油进口量、原油生产量和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交互响应过程.结果表明:我国原油进口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量价齐升”现象,也因此加剧了国际油价的震荡幅度,但由于我国原油产量相对稳定及特殊的国内原油定价机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短期内还不甚明显.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原油定价和管理体制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厂罐区的防火安全问题一直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甚至不惜投入大量资金,从设计上、管理上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先进技术,防止罐区内火灾事故的发生。在石油化工厂管区内,储存的多是原油,且罐体越来越趋向大型化,通过对国内炼油厂油罐火灾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全部油罐火灾中原油罐占40%,汽油罐(包括污油罐)占32%,柴油罐占8%,重质油品储罐占20%,由此可见,原油罐火灾在油罐火灾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而对原油罐火灾的危险特性分析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世界上原油单罐容量已高达24×104m~3,我国最大原油单罐容量也达到15×104m~3;原油具有易挥发、易流失、易燃烧、易爆炸等性质,因此一旦发生火灾,必将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原油储罐物料及原油燃烧的基本特征两方面研究介绍了原油储罐火灾的危险特征。通过本篇文章的研究,可以使消防部队加深对原油罐火灾的认识了解,为以后此方面的火灾扑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沈抚高凝原油加热降凝输送存在的能耗过高的问题,进行了添加降凝剂的降凝输送工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添加降凝剂CN1—6H的质量浓度为100mg/L,热处理温度为80℃时,降凝幅度达10℃;同时还可改善原油的低温表观流动性,降黏率达20%;降凝剂CN1—6H性能稳定,可以满足降凝降温输送的要求,减少燃料油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太古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营凹陷北带太古界潜山内幕油气藏至今还是尚未钻探的新勘探领域,对该类油气藏的勘探具有很大的突破意义.对该地区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特征研究认为,形成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为沙河街组,为优质烃源岩;其储集类型丰富,共存在孔洞型储层、断层裂缝带、断层溶蚀带和风化壳岩溶带4种类型;具有3种成藏模式,即嵌入状油气藏、层状油气藏及内幕断层油气藏.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从辽河油田(辽宁省凌海市阎家镇锦州采油厂)采集原油样品,采用LB(Luria-Bertani)培养基,好氧培养.采用稀释涂布的方法,进行菌落分离.根据各自的菌落形态,从中分离出10株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Olypus CX31生物显微镜进行形态观察,结果显示:菌落形态差异较大的菌株其显微形态也不同,并且将这10个菌株分为1株革兰氏阳性菌和9株革兰氏阴性菌.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东营洼陷盆缘超剥带坨154块单井岩心观察,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手段,分析研究区储层微观特征及矿物岩石学特征,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的沉积相及亚相特征;进而通过研究区沉积相剖面特征研究,明确了该区沙四段至馆陶组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以从微观到宏观,从单井到平面为研究思路,重点对该区沙三上和馆陶组储...  相似文献   

20.
对南海东部三水原油进行初步评价。该原油为低硫石蜡基原油,轻质油收率高,硫、氮、氧以及重金属等杂质含量低,经蒸馏、精制后可生产优质石油产品。特别是可生产该地区急需的金属铝轧制油,收率达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