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竞技排球的快速发展,竞技排球逐渐走向成熟,其运动形式、竞赛方法、规则的变化使得比赛更加激烈和精彩,同时对排球队员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观察法等对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中外女排的主攻队员的发球技术进行对比研究,从中发现我国女排主攻队员在发球技术方面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对策,为中国女排主攻队员训练和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学男子排球队员进行第二性征和G-P综合预测对比分析,从而为中学男子排球队员的科学选材提供具有实用价值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一、绕筐移动小排球队员的移动采用的是三角移动,把四个箩筐分别放在三个点上和中间一个点上进行绕筐移动,利用这一器材既可提高队员的训练兴趣,又可提高队员的身体素质和脚部灵活性。二、跳筐训练弹跳力是排球队员首选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法是多样的,如单脚跳、双脚跳,原地跳,助  相似文献   

4.
基层排球队是指学校课余排球队,多年的实践证明,一支排球队要保证训练系统性,训练有效性,要想在学校之间排球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除了学校领导重视、教练员勤勤恳恳地工作、场地器材及资金(训练经费)保障等因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核心队员的能力。由于新规则的推出和排球运动技、战术的高度发展,核心队员效应愈来愈显出特殊的作用。因此每位基层教练员都希望本队有杰出的核心队员,为此本文就基层排球队核心队员的类型、作用、能力进行简要分析,进而提出培养能力的途径与方法。供同仁参考。 一、核心队员类型 笔者通…  相似文献   

5.
快速、灵巧和高度、力量的全面结合,是当代排球运动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和趋势。这一特点和趋势对排球运动员的身材和机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虑到赶超国际排球先进水平的需要,为了探索同这一特点和趋势相适应的形态、机能特征和要求,为今后评定、选拔优秀队员和改进训练工作提供一些形态、机能方面的参改依据,我们于一九七八年对国内一批优秀排球队员的形态、机能现状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排球运动的二传手是一支排球队的核心和灵魂。中学排球队的二传手更是如此。因为队员年纪小,且思想作风不过硬、技术水平不稳定,这就更需要有一个思想过硬、意志顽强、技术较好、组织能力强的二传手去带领。一、精心选材中学排球二传手的选材,要注意结合中学排球队的特点和排球二传手应该具备的各种条件,一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排球副攻队员选拔的科学性,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录像解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高、快"特点在排球比赛中的意义、副攻队员扣球与拦网的"高、快"特征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副攻队员单项指标选拔策略和综合评价选拔策略。结果表明:击球的实际高度和完成一项技术所用的时间是评价副攻队员"高、快"的最合理指标;扣球与拦网的效果是副攻队员比赛能力的客观体现;单项指标选拔策略能根据不同的区间为优势指标互不交叉的副攻队员提供选拔方案;综合评价选拔策略能对副攻队员的比赛能力进行等级评价和个人排名;扣球与拦网的"高、快"秩和比(RSR值)可作为优秀副攻队员再选拔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智 《体育世界》2014,(11):88-89
排球作为一种当下最常见、最流行的球类运动,已经深受众多青少年的喜爱和追捧。而在高校的体育教学科目中,排球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训练课程。有效地提高排球队员在排球训练中的学习效果,使排球队员能够良好地掌握排球的技能与方法,是高校排球教学的主要目的。在排球教学中,不仅要进行体能上的训练,更要注重心理上的训练,本文主要探讨了在高校的排球教学中采用心理训练的意义及训练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队员在比赛中正常发挥技术、战术的能力,还必须对排球队员所需要的各方面心理素质有意识进行培养,以提高队员的适应能力,达到良好的心理情绪和竞技水平。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篮、排球专项队员肩关节肌肉力量特点,结合篮球、排球专项技术特点指导专项体能训练并预防运动损伤。结论:篮球队员左侧肩关节屈肌力量较排球队员大;排球队员右侧肩关节伸肌爆发力较篮球队员要好;两专项队员屈/伸和内旋/外旋力量比率偏小,应注意肩关节肌肉力量均衡发展,尤其是肩关节内外旋肌肉。  相似文献   

11.
女排副攻队员的进攻效果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 2 0 0 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技术统计报告中副攻队员得分比例、进攻成功率等与比赛成绩间关系的分析 ,从一个侧面阐述了女排副攻队员进攻效果与进攻效率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结果认为 :女排比赛中 ,战术攻的组成 ,一方面为了副攻队员直接得分 ,同时可为主攻等其他队员创造得分机会 ,提高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2.
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的特点及轮次打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李毅钧 《体育学刊》2005,12(2):105-107
通过对2003年11月世界杯女排赛中国队10场比赛技术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女排进攻战术特点是以2号位快速多变进攻战术为主,并结合4号位强攻和3号位快攻的技战术打法,得分率高,拦网效果显著。中国女排进攻轮次最强的是第2轮,第3轮和第4轮也较强,第5轮较弱,中国女排后排进攻得分不如世界其他女排强队。  相似文献   

13.
运用数理统计、逐步回归分析、u检验等方法对2002—2005赛季全国女排甲A联赛总决赛天津队与八一队的全部4场16局比赛进行录像统计,比较双方的攻防效果与特点,并分析在这3次争夺冠军的决赛中天津队三连冠的制胜原因。经分析得出,天津队的接发球到位率、防反中的后排防起能攻率和胜局的反击质量要优于八一队;一攻扣球中天津队以打战术攻为主,八一队则以强攻为主;防反扣球中双方均以强攻为主;出色的防反能力是天津队三连冠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杨昊与加莫娃在本届奥运会女排比赛和决赛中的技术统计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主攻手杨昊与俄罗斯女排主攻手加莫娃在发球、进攻和拦网得分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中国女排强攻不强的弱点仍是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女排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RSR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RSR评价方法,对2002年国内女排甲级联赛前8名队中的接应二传的进攻能力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所在球队的RSR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女排甲级队接应二传综合能力作用明显,与全队的整体成绩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文章阐述了接应二传的RSR能力与全队成绩的关系以及对比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排球比赛的一攻为切入点,运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第11届女排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比赛的一攻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在面对世界强队的高质量发球时,其总体的接发球效果好于对手;二传传球的隐蔽性不及世界强队,分配球战术中,后排攻战术的分配球比例少于欧美强队,在接发球到位的情况下,快攻战术球的分配率高于世界强队;一攻进攻中,快攻是中国女排主要的得分方式,但得分效果差于交手的美国队与巴西队,而在前排强攻和后排攻方面,中国女排表现出前排强攻不强、后排进攻乏力的弱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分析国际排联网站公布的2002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前8名球队和2003年世界杯赛12支参赛队的进攻技术统计数据,对当今世界优秀女排的技术特征进行了研究。扣球成功率高、拦网失误率低是世界优秀女排进攻技术的特征;网上实力仍是当今世界优秀女排的制胜法宝;靠主动进攻得分和减少自我失误失分是当今世界女子排球比赛的得失分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8.
'98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评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笔者对1998 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决赛中国队与古巴队发球得分能力、进攻能力以及拦网能力进行了技术分析, 得出中国队与古巴队之间在发球、后排、强攻和拦网存在着差异, 为中国队日后的提高, 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2015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在3场11局比赛中的进攻技术、防守技术、及参赛队员基本情况等,探讨我国女排技术的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女排参赛队员的基本情况较为理想;在胜负场比率、胜负局比率和得失分比率三方面表现令人满意;在发球技术、扣球技术、拦网技术和传球技术等进攻技术以及在接发球技术、拦网技术和后排防守技术等防守技术方面都好于其他11支世界女排强队.依据本次女排的技战术发挥状态,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希望为提高我国女排的竞技水平和训练效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 ,对第九届全运会男子排球 8轮 4 6场比赛进行统计 ,分析第九届全运会亚军四川男排的得分技术运用效果。结果表明 :四川男排进攻凶狠 ,扣球成功率高 ,得分多 ,扣球得分能力强 ,网上综合实力雄厚 ,但发球、拦网在国内强队中并不占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